【摘要】 有人可能觉得,泡馍到底多大,是个人喜欢,政府管不着。看待政府部门整理、发布“泡馍标准”等,思维不要固化,以为政府部门吃饱了撑的,干涉民间饮食标准,搞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
有人可能觉得,泡馍到底多大,是个人喜欢,政府管不着。此话不假,不过,政府发布“泡馍标准”并非要百姓都按其标准执行,而是把“老字号”标准书写成规范的操作流程,也就是说,把最有文化底蕴、最受欢迎的传统小吃用文字记录下来,并对外发布,便于广大市民学习,或者说政府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免费的“食谱”,广大市民可以照着“食谱”制作,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事实上,这是一种文化发掘,是一种文化传承。中国地域广阔,饮食文化复杂,其中不乏很多优秀的传统饮食,由于没有文字记录,只是口口相传,且通常由“大厨掌勺控质量”,甚至“只传内不传外”,随着时代变迁,人事更迭,有的传统饮食文化只在一个地方流传,或者久而久之,一些优秀的传统饮食做法就失传了,这不只是“吃货”的遗憾,也是饮食文化遗憾。现代文明要打破这种“只传内不传外”的文化传统方式,政府不能缺位。就此而言,西安市质监局此举值得肯定,而不要一味地站在自身的角度来看待,觉得政府此举没有必要,就一味地吐槽拍砖。因为,一种饮食文化有其受欢迎的地方和群体,不要把自己的观点过于放大,忽视别人的感受,忽视别人对小吃标准的需求;再者,传承文化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收集、整理、发掘地方文化,不可或缺。因此,看待政府部门整理、发布“泡馍标准”等,思维不要固化,以为政府部门吃饱了撑的,干涉民间饮食标准,搞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这种思想太狭隘了。恰恰相反,如果政府不从文化的角度来关注、保护地方小吃,不仅优秀的地方小吃不能得到有效保护,文化品牌也无法传承,更无法擦亮,还会因为“内部流传”而“流落”民间,岂不有遗珠之憾?如果随着时间和人事变迁而失传,岂不可惜?所以,这种做法值得点赞,更值得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