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巴羊”身价华丽转身的故事 ————黑龙江省援藏干部张琢的高原有机认证实践
摘要
岗巴县“岗巴羊”产业办公室主任饶辉告诉记者,日喀则市岗巴县牧场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当地放养的绵羊因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膻味,历史上曾是指定贡品。可是以前,由于养殖随意、不成规模,岗巴羊的销售一直是在“家门口”打转转,资源优势没能转化成价格优势。
新华社拉萨6月13日电题:“岗巴羊”身价华丽转身的故事——黑龙江省援藏干部张琢的高原有机认证实践
一张认证书,不但让西藏“岗巴羊”的身价短时间内实现翻番,而且使相关农牧民人均年增收1500元。援藏三年,黑龙江省援藏干部张琢通过推进有机认证,激活了日喀则高原特色农牧产品附加值,将隐形资本逐渐转化为现实财富。
每天放牧归来,岗巴县直克乡乃村牧民吉律顾不得休息,就提着装满燕麦草的大口袋,开始忙着给羊群“加餐”。随着“岗巴羊”价格走高,这些牧民们祖祖辈辈赖以为生的牲畜,现在越来越成为他们心中的“宝贝疙瘩”。
“这几年羊价从不到800元一只,涨到了1700多元,我家的养殖规模也通过流转牧场,从二三十只扩大到200只以上。我不但盖起了新房,现金收入也增加了不少。”吉律笑着说。
岗巴县“岗巴羊”产业办公室主任饶辉告诉记者,日喀则市岗巴县牧场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当地放养的绵羊因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膻味,历史上曾是指定贡品。可是以前,由于养殖随意、不成规模,岗巴羊的销售一直是在“家门口”打转转,资源优势没能转化成价格优势。
2013年,黑龙江省援藏干部领队张琢经过调研发现,蓝天碧水的西藏良好生态环境,就是笔“沉睡的财富”。曾担任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的他认定,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生态有机认证,一定能够激活“岗巴羊”的附加值。
“西藏的有机农牧产品,是不可复制的优势。通过跳出西藏看西藏,我们相信,让‘岗巴羊’从日喀则有限的‘小市场’走向全国‘大市场’,隐形资本定将转化为现实财富。”张琢说。
记者了解到,虽然黑龙江省对口援藏的是日喀则市康马、仁布、谢通门三县以及市直有关部门,然而“立足全区看问题、打破地区界限推项目”的工作思路已在黑龙江省援藏干部中形成共识。
经过严格的认定程序,2014年8月,“岗巴羊”的有机认证获得通过。然而,让张琢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先进理念却和农牧民的传统养殖方式发生了碰撞。
“养殖户们甚至从没听过‘有机’这个词,我们只好把相关标准翻译成藏语,一条条向他们解释。”饶辉回忆说,“2014年10月,有机认证的第一批‘岗巴羊’出栏,市场价格比认证前翻了一番,这才让群众心服口服。”
经过努力,目前日喀则已形成以岗巴县为核心产区、年出栏14万只的“岗巴羊经济圈”,整个“岗巴羊”产业规模市值达到15.3亿元,与2013年相比产值净增9亿元,带动“岗巴羊”经济圈农牧民人均增收1500元。
尝到甜头的张琢,将他有机认证实践的触角进一步延伸。2015年底,日喀则市18个县区一次性通过“国家级有机认证示范创建区”申报,27个农产品通过有机转换认证、有机产品认证。“艾玛岗土豆”“亚东木耳”等一批高原特色有机农产品,和“岗巴羊”一道,越来越为外人所熟知,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宝贝。(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