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约有100万名中小学生,其中每天12万人乘坐校车,约占12%。我国现有近2亿中小学生,就算其中只有10%的学生每天需要乘车上下学,也有2000万人。每天接送孩子的私家车也相当多,特别是早高峰。 如果按照青岛市的经验,一辆校车能解决29至40个孩子的出行问题,算下来,只需50万至70万辆校车。让短途校车往返多跑两趟,这个数字还能进一步缩小。
校车不仅减少交通拥堵,也节省了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还可以避免孩子攀比。可好处如此多的校车为什么开不起来?
第一是亏本严重。青岛一年要给农村校车补贴近4亿元;城市校车基本上能实现收支平衡,也是在青岛交运集团多元化经营的支撑下实现的。
如果没有政府补贴,一家单纯的市场化企业很难坚持。2012年,我国出台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建立多渠道筹措校车经费的机制,并提出支持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支持校车服务的税收优惠办法,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税收管理权限制定。
但目前文件中的补贴政策还飘在空中,校车少了资金的轮子,也就跑不起来。
校车缺的第二个轮子是标准。近年来,校车安全事故屡次发生。究其原因,除了司机、照管员不负责任,根本在于缺少安全服务标准,“多头管”变成“无人管”。
按照现在的政策,校车生产制造归工信部管理,2012年,工信部出台了《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只针对校车生产环节;校车能否上路、是否违章归公安部门管,2012年,公安部发布了《关于修改的决定》,对校车标牌核发、校车驾驶人的资质、校车年检等问题作出规定;最关键的校车日常运行则由“学校、校车服务提供者”负责,没有强有力的监督。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提到配备校车的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但这个制度究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却没有明确规定。
更关键的是,《条例》还规定个体经营者也可以提供校车服务。不是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个体户,只不过要实力较弱的小企业和个体户承担起校车安全的责任,有点不现实。
据了解,为确保安全,青岛交运温馨校车编撰了一套校车驾驶员、随车照管员的岗位技能培训教材,包含了职业道德服务、礼仪、消防技能、反恐应急及医疗、急救五大板块。所有员工都要通过培训和层层选拔,并通过青岛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专业技能考核后才能上岗。
交运集团的司机也是一样,不仅资质要求严格,公司还会不定期举行考核测评和技术培训,确保每一个上路的驾驶员和照管员技术过关。
如此庞大的安全体系,显然不是个体经营者能够做得到的,甚至实力稍弱的小公司也难以企及。
更何况,现实中往往是严标准、轻落实,如果连标准都没有,要求企业仅凭良心做事,实在是太高的考验。深圳今年初才在政府资金的支持下清退非国标校车,统一换成大鼻子校车。在深圳这样的发达地区竟然让非国标车辆开行了多年,其他地区也就可想而知。本次海南陵水县校车事件中,幼儿园使用的也不是符合国家标准的校车,只是一辆面包车。
说起来,“黑校车”有点类似“毒跑道”,屡禁不止的背后都是缺少相关标准,也缺乏有力监督。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高标准,并交由具体职能部门加强监管。校车安全事关重大,切勿等到出了问题才追悔莫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