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级无人机正在“飞入寻常百姓家”,但一些操作者却不遵守安全飞行指引,夜间飞行、在人群聚集地飞行已成常态。不过,这一问题将来可能通过实名制注册云系统来解决。
7月3日,AOPA(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执行秘书长柯玉宝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无人机云系统中,所有(按法规规定无需考证的)小型无人机持有者将参与免费的法律法规学习、参加测试,在通过测试后可以得到备案(报备计划飞行的路线等),便于监管。
此外,关于无人机的安全问题,除了对于无人机驾驶者的资质管理外,无人机生产企业呼吁,建议国家建立准入制标准,对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生产制造等有综合评估后批准其生产无人机。
部分操作者不遵守安全指引飞行
“无人机算是很常见了吧,这一点从销量上就可以看出。”谢思琪(化名)是一名上海的无人机持有者,他所说的常见的无人机,是重量在1.5公斤以下、按照民航局最新的分类标准属于I类的轻机型,由于此类无人机价格较低,能够被大众接受,因此被称作“消费级无人机”。
在一家民用无人机的网络旗舰店内,某款无人机的月成交量为1527件,“这比去年这个时候我看到的月销量多了300多件,无人机微信群里的成员也不断增加。”谢思琪表示,购买无人机的市民越来越多,但似乎了解安全操作事项并且严格执行的人并不太多。
根据无人机企业提供的《安全飞行指引》来看,无人机飞行前,操作者必须仔细检查螺旋桨是否损坏、老化,检查电池及其他部件是否应该更换或维修;操作者应选择开阔空旷的飞行场地,远离人群及建筑物,避免 在人群或动物上方飞行;避免超过400英尺(约120米)这一安全高度飞行;确保飞机在视线范围内,勿在障碍物背面飞行等。
与这些安全指引相悖的是,不少无人机操作者实际并不按照这些规则飞行。一名无人机持有者倪涛(化名)向记者提供自己的飞行纪录,2016年7月以 来,他在杭州市已经有2次飞行纪录,飞行时间在20分钟,高度都为501米。同年6月,他在浙江金华市单次飞行里程超过了2公里。这些数字意味着,倪涛的 操作飞行都超过了视距范围和安全高度。
“有许多人会在人员聚集的地方飞,超过视距飞行也是常有的事情。”无人机持有者李煌(化名)接受采访时表示,不少飞手会选择在夜间飞无人机,即使他们知道夜晚不安全。
7月3日晚9点,记者来到受访无人机持有者提及的夜飞情况普遍的地点——徐汇滨江地区,10分钟之内就看到2架闪烁着红色提示灯的无人机经过头顶上方,悬停片刻之后,迅速向更远更高处飞去。“我经常来这里跑步,也经常看到这些东西(无人机)。”市民朱先生表示,有些无人机会在夜里沿着滨江跑道飞,有 些无人机不在滨江岸线停留,而是飞向黄浦江上的几座大桥。朱先生质疑,无人机是远程操控的,要是掉下来砸到路人,怎么能找到操作者?
销售火爆,将来或实名制登记
谢思琪告诉记者,正因为看到一些无人机持有者并不遵守飞行安全指示,他曾怀疑这些人是否有资格操作无人机,“我查了法规发现,7公斤以下的无人机是不需要执照的,由驾驶员自行负责安全,也不需要报备飞行计划。”
根据国家民航局下发的法规,2009年以来我国陆续颁布有关无人机的相关规定,例如《民用无人机空中交通管理规定》、《民用无人机适航管理工作会议纪要》、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低空域使用管理规定》。随着无人机市场持续火爆,无人机飞行的管控法规也不断下发。2015年12月29日,国家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又下发了《轻小型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2016年6月2日,飞行标准司制定了《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 见稿)》并在6月30日结束征求意见。新下发的规定虽然对无人机做了进一步更细致的分类,但对于小于7公斤的无人机驾驶者,仍然要求自行负责,无需证照。
自行负责是否意味着无人监管?目前国内购买无人机需要实名制吗?根据多家无人机销售人员给的反馈,目前国内购买无人机并不需要实名制登记。但这样的登记制度可能会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强监管而出台。
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人士向记者表示,2016年6月17日在深圳国际无人机展上,中国民航局飞行标准司通用飞行标准处处长陈广承介绍了无人机管理 方向,首先是管理无人机驾驶者的资质问题——150公斤以下的民航局委托AOPA(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负责对驾驶者培训考试颁发合格证。陈广 承表示,这种民航局主管、协会分管的方式也是世界很多国家通行的监管手段。此外,他还介绍了未来无人机的监管方向——电子围栏技术和无人机云。
所谓电子围栏技术,就是在无人机的飞控系统中事先设置禁飞区域,目前最常见的禁飞区域是民航机场。而无人机云系统指的是一个能够通过注册登记来实现无人机的空中管理的系统,类似于飞机的“黑匣子”,目前民航局已经初步审批了AOPA成为无人机云供应商。
7月3日,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执行秘书长柯玉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人机云系统投用以后,将实现实名制注册措施。
“无人机事故大致有两种人为原因,一种是操作者的技术水平不好,另一种是不知道无人机的‘交通法规’。交通法规则是需要靠学习来遵守的,今后这样的学习会通过 在云系统上实名注册时,参与免费的法律法规学习并参加测试,在通过测试后可以得到备案(报备计划飞行路线等),发放云系统的备案证,相当于有了资质,满足 了管理的需求。”柯玉宝介绍,2015年12月21日美国运输部下属联邦航空局(FAA)实施无人机实名登记制度以来,没有进行注册的25公斤以下的无人 机机主将面临高达2.75万美元的罚款。根据这一登记制度,无人机机主必须在阅读联邦航空局提供的安全指南的前提下,将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电子邮箱地 址和无人机的型号发送至航空管理局的在线系统。之后,必须支付5美元为无人机申请牌号,并置于相应的机身上。这5美元将涵盖机主所属的所有无人机,期限为 三年。
专家:无人机或需要生产标准
“销售级无人机不是玩具,航空模型和无人机最本质的区别是有没有飞控,带不带任务载荷。模型装了飞控和任务载荷就是无人机,无人机拆掉飞控和任务载荷,纯比例操控,在视距内飞行就是模型。大疆是无人机。”柯玉宝表示,销售级无人机的飞行距离甚至可达3公里以上,最大高度若不进行限制可达千米,生产技术要求都要 比“玩具”高得多,但消费级无人机和大型无人机相比来说价格比较便宜,使用的零部件与一些较大的飞机不同,所以安全性能也不同。
受访的无人机持有者介绍,目前市场上的销售级无人机在质量、价格方面也是参差不齐, 谢思琪举例,“去年10月,在飞行过程中我遇到了射桨(螺旋桨脱落)问题,因此在回程途中‘炸机’(坠机)。”谢思琪回忆,当时他的位置在龙华中路附近, 通过图像传输可以看见无人机飞到了东安路龙华中路路口,突然之间画面旋转、飞机失控,随后图像传输失联。
通过返厂检测,企业鉴定出这次坠机并非人为操作失误,于是免费维修并且寄还给他。操作没有失误,飞机却坠落了,谢思琪不禁联想到,是不是无人机本身存在质量问题?
记者就无人机质量参照何种标准进行生产的问题询问了XIRO(零度)、小米等多家无人机生产企业,其中小米回应,生产过程中,遵循ISO90001质量管理 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QC080000有害物质管理体系认证等管理体系认证。小米无人机、无人机遥控器、一体化云台相机通过SRRC的测试并取得型号核准证书。不过对于生产无人机需要怎样的资质,企业普遍回应,目前尚无相关规定。 “由于无人机市场需求的爆发,越来越多的厂商进入这个行业,导致整个无人机行业良莠不齐,质量不佳的无人机带来了很多飞行隐患,对整个行业都会带来风 险。”XIRO(零度)无人机企业相关负责人7月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建议国家建立准入制,对无人机生产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生产制造等有 综合评估方可批准。
此外,关于无人机的适航问题,国内也暂无相关规定。“由于无人机发展太迅速,适航相关规定还有待下发。”民航局一名内部人士7月6日表示。
7月6日,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专家苗延青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欧美的监管方式来看,似乎还没有最低的市场准入标准。“无人机飞行毕竟牵涉到地面安全,肯 定需要设定一个最低生产标准,但问题就在于,到底该对无人机的哪些方面设置最低要求?无人机的运行环境复杂,而不同的环境也存在不同的风险源,因此对哪些 要素进行监管并不容易提出,后续的相关规定仍需要时间来实践。”苗延青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