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河南孟津,果熟蝉鸣,漫山遍野皆是佳果飘香,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孟津县位于黄河中下游分界地段,是万里黄河第一津,日照时间长,自然条件很适合红提葡萄、小西瓜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和生长。
从2005年起,孟津县启动了省级、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申报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涉及红提葡萄、梨、小西瓜、有机蔬菜等,农业标准化已成为促进该县高效特色农业发展的强劲助推器。
小西瓜尝到大甜头
孟津县送庄镇朱寨村62岁的朱忠厚是当地出了名的老瓜农,种瓜近40年,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朱老师”,种瓜遇到啥问题,找他准能解决。
“2000年,我们开始研发种植个头娇小的小西瓜,这不仅解决了传统西瓜个大皮厚的问题,还提升了西瓜的品质和价钱。”朱忠厚说,经过标准化种植出来的小西瓜,不仅好吃,而且能卖大价钱。“普通西瓜1元/公斤,小西瓜卖15~20元/公斤。此外,小西瓜采用立体式种植,一个温室大棚的产值要比普通露地西瓜增加近10倍。
乡亲们看到老朱家的小西瓜好吃、好卖,能赚钱,纷纷效仿,此后,当地小西瓜种植标准形成文字、册页,县里其他种植户就按照此标准种植,种植户越来越多,孟津县小西瓜的名声越来越大。
育得红提美如玉
每到红提成熟时节,孟津常袋乡红提园区内总能看到车水马龙、人潮涌动的热闹场面。果园里,枝头红提晶莹剔透,好似串串美玉格外喜人;游客们采摘红提,品尝鲜果,个个赞不绝口,欢笑声飘荡在果园上空。
常袋乡红提园区于2008年3月被确定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为此,孟津县质监局成立了千亩红提示范区实施领导小组和技术工作组,并组织市县有关专家制定发布了孟津县红提葡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地方标准,规定了红提葡萄无公害生产的园地选择与规划、栽植、土肥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采收等技术,为红提园区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同时还定期对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指导。该项目2010年底顺利通过验收。
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推进,规范了红提生产的各个技术环节,提高了生产一线农民的技术水平,最终形成了规范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格局。园区注册了“洛红”、“常袋”商标,统一设计、监制高品位、上档次的外包装,实现了红提葡萄生产按照产品标准,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统一服务、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销售,彻底扭转了以往园区业主或农户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混乱局面,推动了红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常袋红提质优、味佳的良好形象深入人心,红提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孟津县高起点规划、高规格组织以赏千岛卧波、品常袋红提、享田园风光为主题的金秋洛阳红提采摘节,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科普农业,拉长产业链条,开辟农业发展新路子、农民致富增收新途径。目前孟津红提采摘节已成功举办了11届,成为洛阳市北线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传统梨焕发新生机
孟津县是国家优质梨最佳适生区,孟津梨有3000多年悠久栽培历史,是我国梨树发源地之一。为充分发挥相关种植优势,提高梨的品质和知名度,增加果农收入,孟津县质监局审时度势,积极申报了孟津梨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孟津县政府成立了以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为主任委员的孟津县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以孟津县质监局主管副局长为组长的技术领导小组,制定了《孟津梨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邀请农业专家对种植户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室内培训与田间培训相结合,以实际操作为主、以理论学习为辅的方式进行培训,做到不漏一户,不掉一村,大大提高了种梨果农的科学技术水平。
孟津县妯娌村是孟津梨栽植相对较集中的地方,过去都是采用传统的密植栽培方法,不仅产量上不去,而且果实品质差、效益低,部分果农准备伐树种麦。了解该村情况后,孟津县质监局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及时对果农进行指导,采用主干小冠整形技术,简单易行,一学就会,一年见效,二年产量大大提高。果农高兴地说:“标准化救了我们村!”
实施一系列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对孟津县传统农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祖辈耕种几千年,没有标准也种田”的传统小农生产观念正在逐步被标准化、工业化生产的新观念所取代。用源于工业化生产的标准移植到农业生产上,实现农业生产的无公害化、产业化、规模化,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数量、质量,农业龙头企业和相关农产品种植户的收入也随之增加,真正实现了特色产业更优,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