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一些新兴产业面临技术标准更新慢、制定难等诸多问题,制约了一些行业发展及其市场应用。更有甚者,利用秘书处的身份,使得起草标准成了一项可以操纵并牟利的生意。
OFweek半导体照明网讯 中国是目前石墨烯研究和应用开发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最近几年中国石墨烯的发展举世瞩目。数据显示,在所有国家中,中国申请的石墨烯专利数量最多,已超过2200项,占全世界的1/3。各级政府对石墨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已经初步形成了政府、科研机构、研发和应用企业协同创新的官产学研合作对接机制。中国目前已经走在了石墨烯产业化的前列,涌现出了一大批石墨烯相关企业,产业方向集中在石墨烯的制备以及储能、触摸屏和涂层等几个应用领域。
技术标准是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纽带和催化剂。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逐步提升,标准化工作经过20多年努力,也取得了飞跃。
专家建议,在石墨烯产业发展政策导向上,有效发挥技术标准的兜底、引领与事后监督作用,完善技术标准制修订与创新驱动战略的良性互动机制。
然而,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一些新兴产业面临技术标准更新慢、制定难等诸多问题,制约了一些行业发展及其市场应用。更有甚者,利用秘书处的身份,使得起草标准成了一项可以操纵并牟利的生意。
新兴产业面临标准制定难题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研究表明,标准和合格评定影响了80%的世界贸易。标准体系建设则将成为决定成败的主要因素,不过分析当前标准发展状况发现,无论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当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我国标准体系建设仍存在明显不足和软肋。尤其是在新兴产业领域,标准申报周期过长、标准制定难度大、生搬硬套传统行业标准等问题屡见不鲜。统计显示,目前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仅占国际标准总数的0.5%,与我国经济总量第二、贸易总量第一的全球经济地位不相称。
“国标需要三至五年时间,省标是两年,地标是一年。较之而言,新兴技术发展太快,一年一变。三年标准出来之后,技术可能就过时了,很多标准赶不上需求的速度。”在南方一家以基因组科学研究著称的企业内,企业质量管理部总监反映,对于技术更新迭代较快的新兴产业领域而言,标准申报周期太长。
此外,一些标准制定主导部门的理念难以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的趋势,存在生搬硬套传统行业中技术标准管理方式的现象,陷入“一味强调企业规模”的误区。以石墨烯行业为例,一家具有全球领先技术并布局了相应专利的企业,在参与国家石墨烯标准过程中,却因公司规模太小、资金量小被拒之门外。在该公司总裁看来,标准成了新技术向传统势力妥协的产物,为什么被拒之门外就是因为企业无法向标委会的秘书处缴纳可观的费用。
石墨烯标准滞后却成牟利手段
多位业内及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人士认为,部分中国的标准起草已成为部分机构的牟利工具。目前标准立项存在随意性较大的现状,“上或不上某个标准,大多数是由几个头头或秘书长说了算。”
“如果我们想参与制定这个标准,就需要向纳米材料分委会缴纳数万元左右的费用,最终在标准出台时,我们单位甚至我个人的名字就可以出现在起草单位、起草人的行列。”一位石墨烯行业单位负责人说:“标准起草署名已经成了一项收费的生意,纳米材料分委会戴姓秘书长明确表示参与标准缴纳一定费用即可在标准上加署名,约十万,而且交的钱越多排名就可以越靠前。”
实际上,中国的标准起草人署名制度从诞生之日起即与绩效评估紧密相连,也曾起到积极作用,但发展至今,业已逐渐呈现弊大于利的诸多社会问题,亦随之出现了大量空洞甚至“垃圾”标准。
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王忠敏撰文“垃圾”标准现象,他在《突破标准起草人署名误区》一文中曾引述过亲身发生过的一件事。
“2010年某月,为了推进研究领域建设,我曾经亲自逐一听取某个单位全体人员的述职报告。其中一名刚参加工作不足三年的大学本科生的述职使我吃惊,这位同志在短短时间内竟然成了十多项国家标准的起草者,其中大部分还是第一起草人!当然不应该怀疑年轻人的工作热情,可是这样搞出来的标准有用吗?为此,我责成有关同志对院内三年来起草制定并经上级机关批准发布的国家标准做了一次系统分析,看看有没有我所说的‘垃圾’标准,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堂堂的国家级专业标准化研究单位是如此,其他地方的状况就更可想而知了。”而这位本科生利用的就是其担任某标准委员会秘书的权力,喧宾夺主,把服务行业的工作变成了自己牟取名分的工具。标准演变成了快速牟取钱财和名分的手段。
国家标准馆陈云鹏、汪滨曾在《关于我国标准起草人署名的历史探佚及现状研究》一文中写道:“标准起草单位和起草人署名会带来权利寻租的弊端。”
而企业之所以愿意出钱参与标准制定,多数出于署名的诱惑。
一位东部省份石墨烯业内人士说:“起草单位署名可以扩大企业影响力,如果国家标准中总出现竞争对手的名字,自己不是显得很‘跌粪’吗?我们已经和纳米材料分委会秘书处挂靠单位某冶金研究院正式签署了合同并缴纳了数万的费用,秘书长承诺能确保署名。具体的标准编制工作我们也不用具体参与,就可以扩大影响力,就当赞助费吧。” 在2016年青岛的中国石墨烯创新大会上,某参会企业说:“石墨烯标准的制定,已然成为某些人用来牟利和成名的工具。不利于发挥行业内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主体作用。”
不当被动“守夜人”
专家建议,针对石墨烯等新兴产业面临的标准制定难题,要抓紧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机遇期,敢于并善于在具有技术优势的领域创造自己的标准。政府的工作重点转向制定标准、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和支持创新等。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标准体系建设中有一些问题需引起重视。第一,标准服务专业化能力有待提高。创新型小微企业对标准信息需求量明显增强,现有标准信息资源无法满足需求。第二,企业作为标准化工作的主体作用未充分发挥,过分强调秘书处的权威,使得起草标准成了牟利的手段。第三,标准化人才缺乏。第四,加强标准化法规宣贯。标准化法规滞后,新兴产业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对法规不了解,使得秘书处有了牟利的机会。现有的标准化法规为1989年颁布,距今已近30年未更新,导致标准立项难、周期长、更新慢,社会参与程度低等老问题仍然突出,标准化改革中推广团体标准亦缺乏法律依据。
专家建议,针对石墨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面临的标准制定难题,政府不能只当被动“守夜人”,要抓紧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机遇期,敢于并善于在具有技术优势的领域创造自己的标准。下一步,政府的工作重点需要从过去冲在第一线招商引资、扩大投资,转向制定标准、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和支持创新等。
一是要发挥标准“为创新划定底线”的作用。对于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好的领域,往往会引来资本一哄而上。因此,需要尽早制定技术标准,设置必要的技术门槛,引导科技创新健康发展。同时,要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通过制定超前标准,引导和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此外,应提高新兴产业领域标准的更新速度,确保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形成良性的互动支撑机制,避免因标准僵化限制了创新。
二是对于还没有形成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新兴产业,坚持放管结合、加强监管、规范发展,加速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团体标准制定机构,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创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