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惠州12月11日电 题:探访广东观音阁62年历史糖厂 黑糖出口日本30余年
时下正是甘蔗收获季节,位于广东惠州市博罗县的观音阁镇一家62年历史的老糖厂,又开启了榨季最忙碌时段。近日,记者驱车来到观音阁镇,探访了这个深居山区的老糖厂,了解黑糖制作工艺和糖厂的沧桑历史。
据观音阁镇领导介绍,这个创办于1954年的老糖厂,是惠州7家糖厂中硕果仅存的一家,仍具有日榨600吨甘蔗的生产能力,接近国内机制红糖生产厂的最大规模,是珠三角唯一一家黑糖工厂,黑糖出口日本历史可追溯到1981年。
走进厂门,记者便见到甘蔗高高地堆放在广场放蔗区。糖厂车间主任童学明告诉记者,糖厂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榨季,开机后将昼夜不停24小时运转,直到没有甘蔗原料为止。他介绍,甘蔗通过履带输送进压榨槽内,被碾碎压榨后,经过沉淀、过滤、加热、除泡、蒸发、煮糖、冷却、包装、进库等十几道工序,最后成品糖粉出炉,整个过程大约6至8小时。
童学明的大伯和父母都是糖厂的员工,他在糖厂出生和长大,1981年毕业后进厂一直到现在,对糖厂的事如数家珍。
他说,糖厂开办初期,还没引入机器,甘蔗碾压出汁靠的牛拉石磨,煮糖浆和冷却靠的是16口直径1米多的大铁锅,每个大锅都由一位壮汉拿大锅铲搅动冷却,再放入方形木板中人工碾压成细红糖。
漫步糖厂,斑驳的红砖厂房和锈迹斑斑的机器上,写满了历史印记,糖厂每个角落都弥漫着醉人的糖香。记者留意到厂区一角堆放着三个足有2厘米壁厚的大铁锅,童学明说,这就是糖厂最古老的制糖工具。
童学明告诉记者,糖厂得以经营至今,打开国外市场是其主要原因。1981年,一次偶然机会,观音阁黑糖开始出口日本,从最初的19吨,到最高峰出口五六千吨,订单从未间断过。
糖厂生产部办公室一张泛黄的《历年榨季压榨量、产糖量、出口糖量比较表》上,1954年到2010年糖厂生产的历史与变化一目了然,记者留意到,1991年糖厂压榨量达到7万吨,是这几十年的最高峰,不过这也是糖厂亏损最厉害的一次。童学明说,那时甘蔗产量猛增,榨糖量多,但糖价最低,最后全部900元一吨处理掉了。
从那次开始,农民种甘蔗的积极性明显降低,甘蔗产量骤降,很多糖厂就是那时渐次倒闭了。观音阁糖厂幸运存活,但也受到社会大势影响,于九十年代中期被迫转制,工厂职工觉得工厂被卖掉很可惜,最终决定全员持股,并凭借出口市场的健康,以及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拓,糖厂保持了十多年的稳健发展。2009年由于资金原因糖厂转为私企。
童学明告诉记者,今年由于甘蔗减产,产糖量不高,国内供不应求。糖厂开机不到一周,1000多吨糖已被国内客商订购。(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