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区制定社会治理网格化事项标准,有望推动基层治理更加规范。
在短暂的午休之后,人们开始继续处理手中的工作。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沥雄社区网格员李敏仪拿出手机,打开网格化系统APP。消息显示座席员派单,据巡查员反映,有一家店铺是“三合一”场所,住宿、存储、经营混淆,且欠缺消防装置。
“以前对店铺配备消防装置的规定有些模糊,很多细节要靠我们自己把控,现在有了明确的标准,我们判断和处理起来都方便快捷多了。”李敏仪说着,立刻出门,到现场进行核实、处理,责令店家立即按标准整改。
李敏仪说的“明确的标准”指的是南海区新制定的社会治理网格化事项标准,这也是全国首份社会治理网格化事项标准。
12月16日,南海区社会治理网格化标准体系建设项目首期成果正式发布,137项社会治理入格事项完成标准编制,形成事项业务手册,正式进入运行实施。由此,南海区在全省率先完成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工作并在全省复制推广后,再次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掀开社会治理标准化新篇章。
问题事件办结率达99.4%
“没有标准之前,网格员巡查很模糊;有了之后,他们的巡查和处置都会变得非常明确、清晰。”南海区政务办网格化管理科科长麦永佳说。
2014年2月,南海区在狮山镇罗村社会管理处、大沥镇和里水镇率先开展社会治理网格化综合试点工作,将首批9个部门(民政、卫计、消防、安监、流管、人社、城管、环保、国土)的88项任务清单纳入网格管理。
2016年4月,南海区在全区全面铺开网格化工作,实现社会治理网格化全覆盖。2016年10月,新增51项入格事项,从而使入格部门增至25个,入格事项增至137项。
何为社会治理网格化?以最初的试点为例,南海区在试点的10个社区,按商住区、工业区和混合区等不同类型,划分了92个网格,并按“1+2+N”(1个网格长,至少2个以上网格员,N个志愿网格信息联络员)模式设置网格工作团队,梳理社区网格巡查任务清单,按照“信息收集—任务派遣—任务处理—结果反馈—核查结案”五步闭环式的流程,处理网格事件,形成规范的网格化运行机制。
同时,南海区开发了“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平台”,网格员可以下载手机终端APP,上传网格内的居民、商户等基本信息,实现社区各类信息资源统筹共享,为“大数据”打下基础。
截至2016年11月底,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累计派发工单数150多万条,收集巡查对象数据超过54万条,发现问题事件25万多个,问题事件办结率达到99.4%,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显然,社会网格化治理是社会管理的一种创新模式,其让政府服务从被动服务、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服务、精细管理,畅通了群众利益诉求渠道,有利于推动社区管理的现代化,有利于推动管理的现代化。
不过,南海区实施社会治理网格化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大沥镇沥雄社区相关负责人认为,网格员巡查的清单覆盖的业务范围比较广,甚至还会遇到一些难度大、跨部门,甚至超出区一级处理权限的问题。例如“是否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界定职业病的标准,衡量危害程度标准都没有,这让网格员难以操作。
在麦永佳看来,制定社会治理网格化事项标准正是让社区网格化治理更加简单、规范、有据可循。
137项标准让基层治理再提质
2016年7月,南海区正式启动社会治理网格化标准体系建设,与佛山市技术标准研究院共同研究打造社会治理事项标准。
首批137项社会治理网格化事项标准汇编成了两本厚厚的书。笔者看到,在这两本书中,每项社会治理事项的文件依据、责任部门、上报条件、技术要求、检查内容、工作时限、操作流程、结案条件等都清晰呈现,汇编成一个业务手册。
以“配备干粉灭火器事项”为例,业务手册中明确规定,每75平方米应至少配备2具4公斤的干粉灭火器,灭火器使用期限标签清晰,使用期限在有效期范围内一个月以上。
“就灭火器这个看似小事,没有标准之前,网格员的巡查就没有规范可循,有的会看配备的数量,有的会看灭火器的有效期,有的会看灭火器放置的位置等,五花八门,可能会留下安全隐患。”麦永佳说,有了标准后,网格巡查员就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怎么巡查,如何上报;而处置后台也明白这项事项的责任单位和办理时限等信息。
“有了这个标准,办事流程清楚了,效率会更高一些。如果接到一个单子的话,我可以清楚了解单子是什么问题,然后再安排派到处置员的手里。这样就可以清楚每一个流程到哪里了,然后我就可以更快办结它。”南海区大沥镇沥雄社区座席员梁小姐说。
“我们对南海社区入格事项进行了全面归纳整理,编制事项标准,形成业务手册,以标准的形式固化南海区社会治理新模式的做法和经验。”佛山市技术标准研究院副院长尹纯说,她和她的团队对在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中重复出现,需要协调统一的动作、程序、概念等,进行科学提炼和总结,逐一理清了社会治理事项的全流程及其基本要素,明确了执行巡查的文件依据,优化了网格化巡查、调度、处置等各环节的工作流程,明晰了区、镇(街道)、社区三级网格化工作机构、人员职责、工作要求、工作时限、技术要求和需要查验的证件等内容,有利于促使社会治理网格化整体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提高了基层治理能力。
麦永佳表示,南海区将在事项标准的基础上,陆续开展社会治理网格化组织运行、管理监督、绩效考核、平台系统、效率评估等标准化建设,加快打造出标准规范、体系完善、可推广、可复制的基层治理模式,为全省基层治理改革走出一条新路。
纵深
制定标准让基层治理更规范
近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运行快速多变,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城市管理日趋庞杂,基层治理面临全新挑战。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的南海,比其他地方更早遭遇人口、经济、产业结构转型所带来的种种问题,面临着基层矛盾叠加、社会风险增大的严峻挑战。
南海先后实施了农村政经分离、资产平台监管、培育新型社会组织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然而,当前快速的城镇化进程,致使基层利益主体日趋多元、诉求更加多样、问题更为复杂,相比之下,基层治理资源碎片化、治理手段有限、城市管理精细化不足等各类问题日益凸显,已然无法满足当前基层服务管理的新需求。
社会治理事项标准,对社会治理网格化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优化设计与重置整合,确立出明确、具体、量化、可考核的工作环节及指标,建立全程可控的网格化业务操作程序,使系统平台运作更加顺畅、高效,使网格化巡查更加具体化、精细化,使区、镇(街道)、社区三级网格化机构、各部门及各岗位人员操作更加规范有序,推动社会治理由粗放化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变,满足当前复杂社会事务的服务管理多元化需求,有效提升社会治理网格化整体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
如果说刚化的法律法规严格回答了“可为”和“不可为”,那么标准则包含许多定量要求,具体细致地回答了“如何为”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社会行为所起的作用更加直接。一切可能发生的问题都有其明确的处理和解决途径,操作灵活、针对性强,大大增加了社会的可控性,成为社会有序运行的坚实保障。
显然,制定社会治理网格化事项标准,其实质是南海对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又一次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