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请选择: 国标首页 | 标准动态 | 标准公告 | 标准&商品 | WTO/TBT | 质量认证 | 标准论坛 | BBS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ChinaGB标准频道 >> 热点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维基百科将针灸归为“伪科学”,互联网的审核标准在哪里?
作者:钛媒体    文章来源:中关村在线    点击数:373    更新时间:2017/1/18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传统出版机构的作品想要出版推向市场的时候,是需要经过层层审核的,而在互联网上,对于内容的审核远远没有出版机构那样严谨。互联网的UGC核心精神就是众人的智慧,即每个人都贡献出一点智慧,讲究“众人拾柴火焰高”,否则,仅仅依靠“头部”的那些力量,远远做不到互联网今天的繁荣昌盛。

  但我们也日渐对于UGC这种模式感到惶恐,或者说深受其害。那么,问题来了,平台方面,究竟该如何处理这类问题呢?

  这不是维基百科首次被“批判”

  近期,国外知名的百科类网站维基百科在范围分类中将针灸归属为“伪科学”,这一举动迅速引发了大量用户的不满,特别是来自全球的中医师和被针对治疗过的患者,更是对此表示抗议,并纷纷在请愿网站上签名,要求维基百科进行更正。

  实际上这并不是维基百科第一次引发争议事件,以往在关于国家、种族、领土等方面,维基百科也被多次“讨伐”,用户们认为维基百科不够公正,或者说有些用户认为维基百科上的内容并不符合“事实逻辑”,可到底什么是“事实逻辑”,究竟该由谁来审核这些内容,并没有这么一个“权威”的“裁判员”存在,但是部分用户则将这个审核的责任推到了维基百科的头上,认为维基百科应该肩负起审核的责任,保证平台上的内容真实有效,而不是任由“虚假内容”泛滥成灾,并且害人。

  维基百科自成立起,便惠及了大量互联网用户,一定程度上其释放了用户大脑的储存空间,比如普通用户再也不需要记忆某位明星的出生日期、星座、籍贯等,也不需要记录家乡的占地面积、区域划分等,维基百科里会有详细的这些基础信息的介绍。

  维基百科最大的特色就是人人皆可编辑,但正是因为有这个漏洞在,在一些内容审核方面就有漏洞。比如特朗普2016年的维基百科就被编辑了8000多次,而“2016年去世的名人”则被编辑了18230次。

  一方面因为多次改动,另一方面则因为有人恶意篡改,这就导致大量内容出现“失真”,如果涉及到用户底线的人群数量比较广泛,则会引发大范围的“讨伐”。

  实际上仍旧有大量未被关注到的“虚假”维基百科内容存在,像将针灸归为“伪科学”这种情况,在维基百科上真的很多。

  有没有办法处理维基百科的这种情况?

  将针灸归为“伪科学”,这在“大部分”人眼里,是维基百科出现了故障,可要明白的一点是,维基百科本身是讲究客观中立的,是用户自由编辑的,维基百科本身并没有编辑来审核这些内容的真假。

  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唯一的处理办法,就是建立自己的审核团队。问题又来了,成本和审核公允性怎么保证?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1日,英文维基百科已有500万个条目。全球所有280种语言的独立运作版本总条目突破3700万个。如果维基百科要建立自己的审核团队,那么,得雇佣多少员工才能完成这个庞大的工作,而如果采用免费雇佣的模式,又有多少人愿意加入到审核团队中来?

  第二个问题就是公允性的问题,所有人工审核团队,都是由来控制,而人是很容易被诱惑,有自我的思维局限,有自我的知识体系,这些都会让内容审核出现偏差,也就难以保证绝对的内容的公正公平。

  成立15年的维基百科(马上十六周年),其资金来源是社会各界对其的捐助,相当于公益行为,雇佣显然不靠谱,维基百科都坚持自我坚持了那么多年,不可能因为一个词条就妥协的。

  所以,面对维基百科出现的这个“漏洞”,用户与其请愿,不如想尽办法去将词条编辑正确,此时此刻,资深维基百科的编辑技术是多么重要啊,远比这2500人来的有效。

  我们还应不应该相信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折射的,只是互联网的冰山一角,互联网又大量大量的UGC社区存在,百科类的比如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问答类的,如百度知道、问问,其他还有各种论坛、社区、贴吧等,这些都有大量UGC类内容存在,而很多用户获取信息的唯一方式是互联网,比如,别人问这个消息你怎么知道的呢?“网上看到的”。

  是的,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社区、贴吧、论坛等地方看到的,会统一被贴上“网上看到的”标签。用户为何会相信网上的内容呢?这涉及到用户自身的知识体系、用户本身的个人素养以及信源真假确认,说实话,太考验人,不然也不会每年大量大量的人被网络诈骗。

  我个人觉得,大家在面对互联网信息的时候,一定要多确认信源,不能就信一家之言。互联网上流窜着太多的投机者以及太多的金钱主义参杂其中,而某些人只顾着以最快的速度赚钱,你受不受害,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所以,还是要多确认,多对比。

  对于整个互联网而言,维基百科只是代表,当然相比较其他网站而言,维基百科也算是业界良心了,对于某些基本的信息,维基百科还是值得相信的,但是若涉及到分歧问题,还是要多对比,多参考。

  维基,同样折射出了互联网审核的荒唐,毕竟,还有那么多垃圾网站/APP的内容更匪夷所思。

  国内的百科类网站情况如何?

  相比较维基百科而言,国内的四大百科产品,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互动百科的情况要更加微妙的多,因为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互动百科这四大产品都是商业百科平台,并非公益性质,这就决定了这些百科里面参杂了商业因素在里面。

  其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网络营销从业者在百科里的软性植入,一种是各大百科母公司的商业利益因素。前者在当初百科的审核还不是那么严格的时候,就非常强势地攻陷了百科的内容,特别是医疗相关的,虽然很多人都讨厌莆田系,但莆田系的营销策略里面,是包括百科产品的,很多很多百科内容,都被这些莆田系的软性广告攻陷了,尽管最终有所“清除”,但除了品牌外,百科本身的内容真假就不得而知了,都是网络营销从业者操作的内容,可他们懂啥妇科、男科疾病呢?都是抄抄抄、改改改。

  现在的医疗类百科内容,已经无法由普通用户编辑了,可除了医疗类百科内容,还有更多百科的内容质量存在问题,这些内容,几大百科平台要想非常理想地处理好这些问题,还是比较困难的。

  据我观察发现,从去年开始,几大百科平台对内容的审核就比较严格了,今年更甚,而在处理参考资料的时候,也挺有意思。比如,百度百科里面,百家是不能作为参考资料的(虽然其也是百度新闻源),而搜狗百科则同样拒绝了搜狐公众平台上的内容作为参考资料。现在百科的参考资料已经算是非常严谨了(对于企业/个人来说,百科是一张好的名片,建议大家都可以好好做做)。

  整体来看,互联网的内容审核,特别是真假内容的审核,都非常非常困难,有太多的“投机者”参杂在里面,也没有人/平台来为这些内容把关,若不是涉及到公司利益,有谁会去关注真假呢。

文章录入:hguang8379    责任编辑:hguang8379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介绍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专题栏目
    · 闪联标准晋级国际标准  · 高清标准战升级
    · 中外标准对垒刀片服务器  · 文档格式标准之争
    · 手机电视的标准之争  · 数字电视
    · 中国的3G之路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