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请选择: 国标首页 | 标准动态 | 标准公告 | 标准&商品 | WTO/TBT | 质量认证 | 标准论坛 | BBS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ChinaGB标准频道 >> 标准论坛 >> 正文
全球制冷剂安全标准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制冷网    点击数:343    更新时间:2017/2/23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慧聪空调制冷网  在中国企业、行业协会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之下,2016年制冷剂相关安全标准问题重新引起了大家的重视。以往氟化企业独占标准委员会的局面被打破,并建立了多个针对充注量的标准委员会,并对多个国际和区域标准进行了修改。在此简单回顾一下2016年被修改的标准以及在2017年可能被修改的标准。

    2016回顾

    1.针对充灌量泄漏提出修改意见

    2016年,IEC61D第16工作小组首次针对充灌量泄漏提出修改意见。IEC第16工作小组是主要负责IEC60335-2-40(家用和类似的小型家电,适用于热泵,家用空调和除湿机),和家用和商用HVAC系统,包括600伏以内的冷水机。

    IEC/TC61/SC61D/WG16将考虑泄漏量,从而推算家电充注量的标准。此前,一直使用的标准充注量都是通过在单一系统里的总充注量而不考虑泄漏计算的。此意见一旦通过,将会试用于A2和A3制冷剂,也可以保证A3制冷剂更大充注量的使用。

    2.对易燃制冷剂充注量进行研究

    当前规定下,易燃制冷剂的最大用量是150克,但IEC第4工作小组(主要负责IEC标准2-89(IEC60335-2-89)中的商用制冷设备制定易燃制冷剂最大用量(限用量))已提出几份提案,提议在设备的安装和设计符合特定要求时,可把限定值提高到300克~1000克。这些提案正在接受评估,并于2017年达成共识。若这些提案得以通过,烃类等易燃的低GWP替代物质就能投入用于容量各异、配置不一的商用制冷系统,并降低这些系统成本。

    3.基加利协定关于标准的描述

    基加利协定缔约国将围绕标准开展研究工作,为低GWP替代品打开市场。其第一次探讨在2022年结束,以后每5年举行一次。2028年前5年左右将就其他技术在A5国家第二集团的两年延期冻结再次讨论,同时也会讨论某些相关领域的具体门槛。

    4.DOE/ASHRAE/CARB为可燃制冷剂的研究提供资金

    其中加州能源局(CARB)拨款50万美元用于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对A3制冷剂的研究。

    5.ASHREA/DOE/AHRI/CARB上交提案,要求将碳氢制冷剂在家用制冷设备的充注量由57克增加到150克。

    6.UL484修改充注量的的提案被接受,并建立工作小组讨论充注量问题。

    作为UL484的成员,EIA,格力和德龙在2016月6月联名向UL484提交了请愿书,要求UL484或者选择重新采用第8版中批准的充注量,或者完全参照IEC60335-2-40中的充注量。2016年底,讨论工作组成立。

    2017展望

    1.UL484工作小组将展开讨论

    UL484工作小组第一次会议预计在今年4月举行,届时世界各地的专家和学者将就充注量问题以及相关实验展开探讨。

    2.UL60335-2-24第二版本有望与UL250以及IEC60335-2-24合并

    UL6-335-2-24第一版2016年进行了投票。第一版建议250与IEC60335-2-24合并,但是并没有提出合并充注量。在大家的建议下,第一版未能通过。

    3.IEC61D16工作小组将讨论关于泄漏的释放电荷的建议

    4.基加利协定下的标准会议将于7月在泰国OEWG期间举行

    5.欧盟委员会预计将在今年公布关于标准的研究报告。

文章录入:hguang8379    责任编辑:hguang8379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介绍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专题栏目
    · 闪联标准晋级国际标准  · 高清标准战升级
    · 中外标准对垒刀片服务器  · 文档格式标准之争
    · 手机电视的标准之争  · 数字电视
    · 中国的3G之路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