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材的浙版与马版对比照
引领无数浙江学生向往“做个科学家梦想”的教材要出口了。2月28日,记者从浙江教育出版集团获悉,继为马来西亚编写完成初中段《科学》教材,浙教集团再次签下马国华文中学高中段理科教材的合约。
不仅是《科学》教材。据了解,近一两年,一大波浙教版的数学、科学、对外汉语教材等多学科教材教辅正在准备启程去往非洲、阿拉伯、欧美等多个国家。这也说明,随着浙江省基础教育实力不断扩大,教材“走出去”影响力持续增强。
科学教材去了马国、阿拉伯,数学教材去了非洲,语文教材去了俄美
《科学》(七年级上册)是第一本“走出去”的浙版教材。十多年来,它是浙江中学生们都非常熟悉的教材,自2003年浙江省实行课程改革后,初中阶段实行综合理科教学,浙江省除宁波地区外,全省10个地市的初一学生都在使用这本教材,经多次修改审定,使用至今。
初中段《科学》教材是由浙江教育出版集团出版,集结了全省20多位特级教师为核心编写团队,中科院院士朱清时任主编。据了解,在全国,经教育部审定的理科综合教材共3套,实际投入使用的有2套,浙版《科学》是其中之一,且在深圳、内蒙古等外省也有广泛使用。
这套教材是打开无数浙江学生对科学好奇心的美好回忆。在“知乎”上,不少网友开贴提问对这套教材的评价,比如“如何评价浙教版九下科学书中对于基因工程的评价”、“朱清时院士主编的《初一科学教科书》里的这道题有问题吗”……网友们纷纷回答了自己对这套书的看法,“挺合适的,学校教育应该重在思维方式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点的灌输”一句评价获得18个点赞。
据了解,马来西亚华文独中初中以往采用理、化、生分科教学,这与马来西亚大多数公立中学及欧美国家初中阶段大多采用的综合理科教学不同。为了给华校学生更好的华文教育,使他们在牢固掌握母语的基础上提高科学素养,马来西亚董总(马来西亚华文学校董事联合会总会和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在了解了浙江省初中科学课程改革的20多年历史,浙教社一直承担《科学》教材的开发和出版任务,拥有广阔的优秀作者资源、经验丰富的编辑队伍等情况后,马方与浙江教育出版集团签约,为该国60所华文独立中学编写全套初中科学教材,供马来西亚华文独中的师生教学使用。
历时6年,截至2016年7月,这套教科书六册、教师手册六册已全部完成编写和出版,在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投入使用。2015年,马方再度与浙教集团签约,由后者编写高中段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所有教材,并将于明年开始陆续投入使用。
不仅仅是《科学》教材。记者了解到,浙教集团凭借丰富的内容、作者资源和知名的品牌,围绕科学、数学、汉语等教材和教学资源,成功输出多种图书,主要有马来西亚的科学、物理、化学、生物,香港、台湾的中学数学,喀麦隆的小学数学,韩国、俄罗斯、肯尼亚等国的汉语教材。
一批多学科浙版教材教辅将在今年陆续启程“西游”。前不久,浙教版的另一套国标教材——《小学数学》将翻译成法语版出口非洲,进入喀麦隆小学课堂;《小学语文》1-6年级教材,将联合俄罗斯喀山经济与法律大学出版社出版;浙江中小学生正在使用科学教辅书,《创意科学实验室 小学卷》《创意科学实验室 中学卷》2册和《奇思妙想科学300问》6册,正在进行紧张翻译中,即将进入黎巴嫩中小学教辅市场。
同一本教材,国内国外编写使用大不同
在浙教集团,记者翻阅了这套出口教材《科学》。虽为同一个编写团队,但面貌还是大不一样。
从封面来看,书名均为《科学》,但国内版为“七年级上册”,马来版为“初一上册”。国内版的封面主图是一张山川风貌,中间镶嵌一颗地球,8个来自全球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手拉手站在地球上;马来版封面主图则呈蓝色调,由蓝色的星空和蓝色的地球两个意象组成,左下角则是一个身着宇航服的宇航员。从封面风格调性来看,国内版更强调人类探索科学的合作精神;马来版则更强调科学之于人类的意义。
翻阅目录,内容呈现则有了天壤之别。以第一章为例,国内版为“科学入门”,有5节内容,分别为“科学并不神秘”、“走进科学实验室”、“科学观察”、“科学测量”和“科学探究”;马来版为“科学与科学活动”,分3节“认识科学”、“走进科学实验室”和“测量”,每一节再细分出五六个知识点。
经过对比,记者发现,同样是介绍科学的入门知识,马来版将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等内容合并到“认识科学”中,加重了实验室、测量两章的教学内容。相比而言,马来版教材涉猎知识面更广,知识点更丰富;国内版则更强调知识的探究过程。
不过,出口教材也保留了部分国内版的原版风貌。在《科学》八年级下册,同样是介绍“呼吸作用”知识点,两本教材生动地使用了同一个形象类比图片,以汽车开动需要使用能量循环为示例,详细展示了生命活动和汽车开动一样需要能量。
“教材出口不是简单地翻译,而是进行了大量的落地改造,更适应该国国情和教育发展水平需要。”浙教集团教材出版分社副社长谢异泓告诉记者。
据了解,教材出口需遵循的首要原则,即根据该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要求。以出口马来西亚的《科学》教材为例,保留了浙教版《科学》教材重视学生实验活动和探究性学习的特色,同时根据马来西亚版课程标准,在情境设计、材料选取方面,有针对性地选择了马来西亚本土文化相关内容。同时,在探究学习和学生实验方面难度要求有所降低,以适应马来西亚华校实验条件差、实验开出率低,教师缺乏教研培训和授课任务重等情况。
其次,编写团队要深入学校,了解地方风情、师资、授课方式、教具使用等具体情况,并将相关素材拍摄整理作为资料备用。
记者在翻阅对比两种教材看到,比如国内版在高铁,神舟飞船等涉及国家重大科技成就都会有涉猎;而在马来西亚的教材上,则会出现一些热带地区国家的风情物产,实验活动照上也会马来西亚小朋友的身影。
教材走出去,更大程度上是浙江教育实力走出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材走出去,是衡量浙江教育实力的国际化程度。”《小学数学》编写团队核心成员华琼告诉记者。
以《小学数学》为例。
这种底气,一来自基础积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浙江在全国率先进行数学合科教学探索,将几何、代数两门课合二为一。10年后,这一经验在全国开始推广。
这种底气,二来自传承创新。华琼随便翻开一页,加法算数,第一题便是“4+9=?”。华琼问本报记者,你知道这道加法题为什么先出现的是这一题,而不是1+1=?呢。这便把记者问难住了,印象中,数学题似乎一向都是从易到难,这里的算术题偏偏是不走寻常路。
华琼告诉记者,这套教材的主编是张天孝老师。老人80多岁,一辈子就只专研这一套教材。每一道题的算法都是仔细推敲,并经过实验检验的。
如此用心,似乎也不难理解为何去年出现在BBC纪录片的中国数学教师来自浙江;在包括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在内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浙江中学生测试成绩全球第二。
采访中,华琼还透露了张天孝老师用一生观察获得的发现:你知道,小朋友正确率最高的加法题是哪一道吗?不是1+1=2。而是,2+2=4。很意外吧?
从教材走出去,也可以看出中国基础教育特色的一些优势特点。谢异泓介绍说,比如每一册马来版科学教材都比国内版厚很多,厚在知识点更丰富,一是因为当地学校实验设备不够充分,更多的知识需要课本传授;二是因为“像国内学校经常举行集体性教研评比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更优秀的教学理念方式方法得到更广泛的推广。”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浙江的基础教育则走在全国前列,在一些全国性的优质课评比中,浙江多斩获重量级奖项,这也是浙版教材能够集体“走出去”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