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请选择: 国标首页 | 标准动态 | 标准公告 | 标准&商品 | WTO/TBT | 质量认证 | 标准论坛 | BBS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ChinaGB标准频道 >> 热点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推进生态文明标准化的协同治理
作者:陈伟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点击数:808    更新时间:2017/3/22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标准化发展规划》),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提出实施“标准化+生态文明”战略,并将“加强生态文明标准化,服务绿色发展”作为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一个重点领域。切实认清生态文明标准化的时代价值进而凝聚其推行合力,无疑是当前有效推动生态文明标准化工作的迫切要求。

  标准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标准作为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不仅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覆盖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各领域的标准体系,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日益突显。

  将标准化引入生态文明领域,大力推行生态文明标准化,努力综合运用标准化学、生态学和管理学等理论与方法,针对生态文明建设中现实或潜在问题,确立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生态文明标准和其他标准化文件,致力于寻求在一定范围内获得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秩序,进而力求实现最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因此,一方面将标准化作为重要的技术与管理支撑,对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相关事物与概念进行简化、优化、协调和统一,能够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水平,减少建设过程的随意性,降低人为操控的风险,增强建设的公信力、执行力和实效。另一方面,通过制定、发布、实施、修订生态文明标准和其他标准化文件,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数量指标化、质量目标化、方法规范化和过程程序化,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全面和谐发展,有力保障社会公众享有优质的生态环境。一言以蔽之,标准化能够有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精细化,显著提升建设实效、传承建设经验、降低建设成本、保障与改善民生,已成为我国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必由之路和重大举措。

  为充分发挥标准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性作用,我国近年来发布了许多生态文明建设文件,突出实施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如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快完善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标准体系,并加快标准升级步伐。

  协同治理是生态文明标准化的基本路径

  近些年,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持续转型,兴起于西方国家的协同治理理论逐步为我国理论界和实践界所重视,协同治理也逐渐成为党治国理政和政府社会管理的新理念新模式。譬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这种协同治理的理念和模式,也必然深刻影响着生态文明标准化,并成为其有效推行的基本路径。

  协同治理围绕完成某项公共任务或服务于某项公共目标,积极主张打破各相关公共利益主体的边界藩篱,增强治理过程的民主性,激发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尤其注重通过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和各相关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合法性、增强整体性和凝聚广泛资源,努力形成合力效应,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任务或目标。鉴于标准是重要利益相关方经协商一致制定的文件,加之生态文明标准化涉及的领域、事项和内容极为庞杂,单靠政府的力量既无法有效推行标准化工作,也不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故而应在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基础上,以增强标准化的民主性、合法性和实效性为导向,围绕标准化的目标,通过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民等相关利益方的共同参与和有效协商,达成共识并构建共同规则,竭力实现标准化相关各方面、各因素、各环节的协同工作,进而形成强大的标准化推行合力。可以说,协同治理是现阶段生态文明标准化有效整合资源、避免碎片化、持续健康推行的重要秘笈。建立生态文明标准化纵向的跨层级联动、横向的跨部门合作、网状的跨系统协同并保障各部分有效运行,势必有赖于健全的协同治理机制。

  生态文明标准化协同治理机制的路径

  目前,需要将协同治理理论作为重要理论支撑,着重从如下三个密切相互作用的层面构建生态文明标准化协同治理机制,努力实现标准化各主体、资源、制度等有效协同,提升生态文明标准化工作绩效和整体实效。

  第一,宏观协同治理机制,即生态文明标准化与相关重大改革事业的协同治理机制。生态文明标准化不仅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子系统,因而需要以系统理论观点,将其置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高度,全面融入“五位一体”建设,在厘清其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依法治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等重大改革事业的相互关系、制约因素和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其与各改革事业的协同治理机制,勠力实现整体与协同推进,形成合力效应,提高其与各项相关改革事业的水平、质量和成效。

  第二,中观协同治理机制,即生态文明标准化的央地和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在纵向的行政层级中,构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标准化协同是关键,运用立法和政策等加强中央对地方标准化工作的引导和激励,尤需通过目标责任、绩效评价、问责、财政分配等机制打造央地协同。同时,基于生态环境具有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属性,生态文明标准化也必然需要破解属地主义导致的标准化发展困境,并依据资源依赖理论所强调的组织与周围环境相互依存和组织之间相互作用才能有效实现组织目的。因而鉴于当前行政区划公共事务协同的难易和重要性,需要组建以省际协同为主的跨区域生态文明标准化协调机构,通过建立省际标准化联席会议制度,实施区域标准化的目标协同、法规协同、政策协同、信息协同和执法协同等机制,实现区域生态文明标准化的一体化发展。

  第三,微观协同治理机制,即生态文明标准化的各级政府内部协同治理机制。这也是现阶段协同推行生态文明标准化的基础和核心。各级政府负责协同处理本地区生态文明标准化涉及的各项事宜,重点做好四项工作。

  一是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生态文明标准化负总责,形成党委组织领导而政府具体负责统筹规划实施标准化工作的基本制度。建立由本级政府行政首长参与的生态文明标准化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署,定期研究本级政府的标准化工作,协调解决标准化工作中的各类重大问题。此外,各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本部门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提高决策和领导能力,明确目标任务、责任要求、具体分工和落实执行,规划和协调本部门相关标准化工作。

  二是构建协同推进机制。在联席会议制度下建立“统一管理、共同参与、分工负责”的协同推进机制,充分整合和配置相关经济社会资源,努力将各相关主体有效纳入生态文明标准化事业之中,调动相关各政府主体、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的积极性。尤其应大力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建立社会公众参与平台,为公众有效参与提供便捷和多样的制度化渠道,促进各相关主体切实参与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等过程,并定期召开标准化工作会议以协调各主体的治理行动。

  三是探索政府购买生态文明标准化机制。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机制,确定购买主体职责权限,明确购买边界,规范购买行为等,广泛凝聚与生态文明标准化无直接利益关系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企业和机构等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是设置标准化工作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公正客观的标准化激励机制,以严格考核评价为基础,对在生态文明标准化工程中作出重要与特殊贡献的政府部门、社会力量以及公民,及时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充分激发人们推行标准化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文章录入:hguang8379    责任编辑:hguang8379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介绍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专题栏目
    · 闪联标准晋级国际标准  · 高清标准战升级
    · 中外标准对垒刀片服务器  · 文档格式标准之争
    · 手机电视的标准之争  · 数字电视
    · 中国的3G之路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