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环保部发布《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已过去整整一年多时间,但截至目前,正式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尚未发布。
汽车行业目前实行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为2012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政策,距离去年1月《征求意见稿》发布,已过去4年时间。
日前,环保部相关负责人对NBD汽车(微信号:NBD-AUTO)表示,“新《指南》是一个强制性标准,将具有法律效应,但目前还存在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因此还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中。”
另据了解,该政策有望在今年正式出台。
推荐性标准变为强制实施
NBD汽车了解到,在环保部现行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中,确定了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等8种主要控制物质,并对这些物质的浓度要求做了规定。但该文件只是推荐性标准而具有非强制性,在执行层面并没有很好地得到贯彻。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6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汽车产品投诉情况分析》显示,异味等争议大的问题在汽车质量投诉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召回中心发布的数据则显示,近年来,除变速箱、安全气囊和轮胎等问题导致召回外,车内空气质量不达标也成为汽车召回的一个原因,而在这类召回中,汽车异味导致的占56%,汽车臭味导致的占到26%。
“车内异味一部分来自配件,比如隔音胶、中控台塑料件、座椅等;另外则主要来自于加装的内饰配件,比如脚垫、座椅套及其他物件。”一位自主品牌汽车4S店负责售后的人员告诉NBD汽车。
此外,对于乘用车内空气污染的原因,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保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认为,“这与汽车产业轻量化趋势的发展密不可分。” 近年来,企业为追求汽车轻量化,不断改进汽车内饰结构设计,使用更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尤其是非金属材料和黏合剂的大量应用,导致车内污染物积聚。
对此,本特勒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车体结构技术总监王辉表示,“汽车轻量化并不能对车内空气造成污染,但轻量化过程中使用的新型材料,有些可能会产生有害气体,关于使用的新型材料,首先必须是对人体无害,另一个必须是经受过检验的,因此主机厂必须使用审核认证过的材料。”
而《征求意见稿》显示,在信息公开和环保一致性检查等方面的要求在进一步趋严,并进一步收紧了苯、甲苯等有害物质的限值。
另外,如《征求意见稿》最终成为正式政策,与其他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同类标准的对比,我国的国家标准将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
车内空气质量与环保法规接轨
“目前,车内空气质量已经被纳入《大气污染防治法》。”宋广生对NBD汽车表示。这意味着,乘用车内空气质量已经与环保法接轨。
NBD汽车从环保部官方网站了解到,为了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8月环保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信息公开工作的公告》,其中在各类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具体检验项目中就包括,乘用车内空气质量(M1 类车)的检测。
对于不符合规定的车辆,国家建立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境保护召回制度。《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条中规定:生产、进口企业获知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大气污染物超过标准,属于设计、生产缺陷或者不符合规定的环境保护耐久性要求的,应当召回;未召回的,由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其召回。
此外,上述环保部办公厅相关负责人对NBD汽车透,“新《指南》或将对违规企业实施处罚。”不过,该负责人并未透露具体的惩罚措施。
“实际上,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被纳入《大气防治法》以后,理论上讲应该是最高要求了,如果车辆不符合车内空气质量标准,一方面是不允许出厂,另一方面是销售以后,将对企业进行罚款。”宋广生表示。
业内普遍认为,在新《指南》的标准下,对于整车厂、零部件和材料企业来说,除对传统制造工艺进行改进会面临技术问题外,投入和成本也将相应增加。
NBD汽车了解到,《征求意见稿》对苯、甲苯等有害物质的测试数据严格的限值要求,这无疑会增加车企的原材料成本和检测费用。其中,从新产品设计开发,到对零部件、材料和粘结剂的配套供应,再到整车装配,标准实施主要是促进绿色环保材料的使用,预计单车成本将增加不超过 200 元。
对此,宋广生表示,“随着材料和技术的升级,成本的增加并不是绝对的,因为这类创新可能会增加成本,但也可能会降低成本,目前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还是要加快在材料和技术上的升级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