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请选择: 国标首页 | 标准动态 | 标准公告 | 标准&商品 | WTO/TBT | 质量认证 | 标准论坛 | BBS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ChinaGB标准频道 >> 标准论坛 >> 正文
专家把脉行业发展: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体系待完善
作者:记者 郭静原…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点击数:217    更新时间:2017/11/22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既能够有效缓解资源能源约束和生态环境压力,又能够加快补齐绿色发展短板,培育发展新动能。”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王燕说。

  日前,在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联合主办的“2017绿色生产与消费国际交流会”上,与会专家们就工业绿色发展与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等问题展开讨论。

  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刘洪生介绍,我国近几年在绿色相关政策、制度、标准制定和实施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去年国家标准委批准成立国家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化总体组。截至目前,已完成首批13项绿色产品评价国家标准的审定报批工作。

  未来,绿色产品将不是只凭商家宣传的噱头,而是通过一系列制标、定标后的规范化品类,进一步引导绿色生产和消费。刘洪生表示,这些绿色产品评价国家标准将要求产品更加节能,性能指标也比以往的标准更加严格。譬如,空气净化器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标准与相应国家标准相比,能效比指标提高了60%,颗粒物洁净空气量要求提高10%以上,除菌率要求提高98%。

  “当今时代,物质相对丰富,消费需求发生深刻变化,消费者诉求由物质满足向精神满足转变,由关注产品基本功能,向关注产品绿色、舒适、健康转变。”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副司长王赟松表示,产品标准越来越关注产品的绿色环保性能,涉及产品本身是否含有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成分;产品在设计、生产和消费中是否注重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产品包装是否易于分解;产品使用后可否回收利用等。

  如今,越来越多的空调、洗衣机、冰箱等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指数,坐便器、水嘴等用水产品水效指数,以及乘用车燃料消耗量等都是将绿色性能指标作为衡量其质量水平的重要依据。“加快推进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制定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等领域标准,将有望推动企业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大幅提升知名消费品的品牌价值。”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环分院院长林翎说。

  工业高速发展的背后有喜有忧。以建材行业为例,我国是全球建材生产和消费大国,2016年建材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7.6万亿元,实现利润4906.9亿元。“但长期以来,建材产业发展方式仍较为粗放,还难以满足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更高水平发展的需要。”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光辉举例道,水泥工业由于燃料燃烧和工艺过程的双重排放,已在世界上与电力、钢铁并列为三大重点行业减排对象。

  赋予产品“绿”动能,离不开一套整装待发的全生命周期绿色生产体系。“目前,还有80%的企业仍抱着被动应付碳交易的态度。若根据行业减排目标,层层制定单位产品碳排放限额指标,将有效倒逼企业从源头重视绿色生产。”韩光辉说,只有摸清家底、建章立制,积极参与碳资产有效管理和交易,开发碳金融产品,企业才能持续发展。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我国工业绿色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单位GDP能耗及单位GDP碳排放等逐年都有明显下降。王燕表示,下一步,工信部还将加快建立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完善产品从设计、制造、使用、回收到再制造的全生命周期绿色标准;开展绿色设计产品评价,加快制定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依据标准评价发布一批绿色产品名录;不断完善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和财税支持政策,服务绿色生产和消费。

文章录入:hguang8379    责任编辑:hguang8379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介绍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专题栏目
    · 闪联标准晋级国际标准  · 高清标准战升级
    · 中外标准对垒刀片服务器  · 文档格式标准之争
    · 手机电视的标准之争  · 数字电视
    · 中国的3G之路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