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请选择: 国标首页 | 标准动态 | 标准公告 | 标准&商品 | WTO/TBT | 质量认证 | 标准论坛 | BBS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ChinaGB标准频道 >> 热点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财经观察丨沪深港通ETF扩容 提升香港金融市场活跃度
作者:王茜、林迎楠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148    更新时间:2024/7/23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新华社香港7月22日电 题:沪深港通ETF扩容 提升香港金融市场活跃度
  新华社记者王茜、林迎楠
  沪深港股通合资格的ETF扩容22日开始正式生效。这一扩容彰显香港与内地合作伙伴和监管机构共同努力不断优化互联互通机制的决心,提升了香港金融市场的活跃度。
  扩容后港股通新增6只合资格ETF,沪股通和深股通新增85只合资格ETF,南北向可交易的ETF总数分别达到16只和225只,较两年前的4只港股通和83只沪股通和深股通大幅增加。
  此次扩容源于今年4月中国证监会公布五项关于进一步优化沪深港通、助力香港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措施,其中一项是放宽沪深港通下股票交易所买卖基金(ETF)合资格产品范围。
  港交所认为,扩大沪深港通ETF范围有助提升香港ETF市场的产品多样性和流动性,支持香港作为亚洲领先ETF市场的持续发展,也有助巩固香港作为投资中国内地的主要门户角色。不仅为海外和内地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选择,也有助提升香港与内地ETF市场的流动性和活力,推动两地ETF市场共同发展。
  自从2022年沪深港通ETF启航以来,香港ETF市场的成交额稳步增长,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已经由2022年7月的98亿港元增长至2024年6月的120亿港元。港股通是香港ETF市场取得亮眼表现的主因之一,港股通下ETF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已由2022年7月的2.2亿港元增长至2024年6月的10亿港元。
  港交所同时表示,在中国证监会的支持下,沪深港交易所调整了ETF纳入标准,此次纳入标准调整主要降低了ETF的日均资产管理规模要求以及指数权重占比要求。新标准向ETF发行人发出两个积极信号:发行人能有更多接触内地及国际市场投资者的机遇;他们会有更大的产品创新空间,推动ETF市场更加多元化。
  港交所认为,这些调整对发行人来说意义重大,可以鼓励他们根据新的投资策略推出更多新产品,例如捕捉中国和全球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及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投资机遇的产品,从而推动ETF市场的发展。
  这些举措对于寻求精细化布局的境内外资金而言也有重大意义。中金公司股票业务部全球交易联席负责人、董事总经理黄智雯表示,港股ETF方面,高股息ETF等主题产品的纳入丰富了投资者的选择;A股ETF方面,新纳入的产品多聚焦行业主题,紧密契合中国长期发展战略,涵盖芯片、云计算、光伏、国企改革和高股息等热门领域。
  黄智雯认为,这将吸引海外投资者更精准地布局A股市场的细分行业和新兴赛道。这种精细化的投资选择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重点产业,促进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不仅为国际资金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渠道,也为投资者参与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创造了便利条件。
  此外,这次ETF扩容也顺应了全球投资逐渐转向ETF市场的大趋势。港交所介绍,由于成本低且投资便捷等优势,2023年全球ETF资产达到11.6万亿美元,较2022年上升25.6%。随着投资需求上涨,此次沪深港通ETF扩容有望在未来几年为ETF市场发展再添动力。
  华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杨玉川认为,对于不熟悉个股而又看好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投资者来说,投资ETF是一个很好的替代,既可以享受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红利,又可以回避买错个别公司的风险。此次沪深港股通合资格ETF扩容,增加了不同种类的ETF供应,可以满足海外投资者的各种需要,为海外投资者进入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提供了很大便利。
文章录入:user5    责任编辑:user5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介绍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专题栏目
    · 闪联标准晋级国际标准  · 高清标准战升级
    · 中外标准对垒刀片服务器  · 文档格式标准之争
    · 手机电视的标准之争  · 数字电视
    · 中国的3G之路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