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2.9%。其中,我国对美出口2330.9亿美元,增长9.6%,增速回落5.6个百分点,低于同期我国出口总体增速9.7个百分点。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美大研究部主任李伟认为,在2009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将继续滑坡,而且可能幅度不会很小。而如果中国出台一些防止出口下滑的政策,又可能引起美国的指责,认为这是中国在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甚至引发双方的“贸易战”。因此,在出口不景气的情况下,如何开辟美国市场是中国企业应深思的问题。
2. 技术性贸易措施让中国产品“很受伤”
与中国相比,美国技术性贸易措施要求高、更新快、检测标准严、检测程序复杂。中国产品一直是美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关注”重点,其中儿童产品是重中之重。例如2008年8月14日正式生效的《美国消费品安全法案》,不仅规定了更严格的儿童产品含铅标准和禁止销售、生产及进口含有若干邻苯二甲酸盐的儿童产品和儿童护理用品,还要求每件输入美国的儿童产品必须附有独立的第三方安全认证。该法案成成为中国消费品出口到美国的“门槛”,众多生产企业由于无法满足该法案的要求,或被频频召回,或 “望美国市场却步”,使中国企业遭受了巨大损失。除了联邦的多项消费品检测法规,各州也纷纷了数量繁多的消费品标准,这无疑增大了中国产品出口美国的难度。
从未来中美贸易长期发展的趋势看,不论是出于消费品安全的考虑,还是从贸易保护的角度出发,美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只会越来越严格,因此,要想打开美国消费品市场的大门,并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一席之地,中国企业就必须提高产品的质量,做到以质取胜,同时要认真跟踪研究美国的各类消费品标准,严格执行检测要求和程序,确保自己的产品不被召回。
2008年8月份在北京举行了中美消费品安全峰会,双方签署了中美《消费品安全行动计划》,就消费品贸易中发现的安全问题、标准体系及变化、技术法规体系及变化、合格评定程序体系及变化等信息进行交流与合作,定期举办中美消费品安全峰会,并在共同关注的消费品领域成立相应的工作组。当遇到涉及重大安全和公众健康的紧急事件时,双方协商同意后可召开临时会议。该计划的签署必将促成中美间消费品质量安全问题合作交流的进一步深化,使两国消费品安全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也将为中美贸易的顺利进行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消费品是中美双边贸易的重要内容,消费品安全也是中美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政府、生产商、行业协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中美两国的消费品贸易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