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请选择: 国标首页 | 标准动态 | 标准公告 | 标准&商品 | WTO/TBT | 质量认证 | 标准论坛 | BBS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ChinaGB标准频道 >> 标准动态 >> 国家标准动态 >> 正文
同现两个第一 高清标准添乱
作者:尹 冰…    文章来源:《IT时代周刊》    点击数:786    更新时间:2006/6/1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及时出台的行业标准,希望能够拨乱反正;同时出现的多家认证机构,反使得“高清”满天飞的乱象越加严重没有标准会乱。但事实证明,有了标准也会乱。

  2006年4月3日,信息产业部公布了数字电视相关的25项电子行业标准,其中囊括倍受关注的液晶、等离子、液晶背投、液晶前投、背投阴极射线管、阴极射线管等六项数字电视显示器类高清标准,该六项标准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

  行业标准一经推出,各大彩电厂商为了高清认证资格全都抢破了头。4月7日,TCL兴高采烈地对外宣称,TCL彩电获得中国国家数字高清标准001号认证。同一天,海尔也说,海尔流媒体电视获得数字电视标准符合性测试,获得001号合格检测报告。怎么可能同时有两个第一名?究竟是谁在说谎?这场高清电视的认证大战,越来越扑朔迷离。

  越认证越混乱吗

  混乱的还不止是第一名之争。
         
       在高清国标公布首日,《IT时代周刊》从海信、厦华、创维等多家彩电厂家处获悉,国内市场大部分所谓的“高清电视”都是难达标的“假高清”。据了解,仅620线和720线的高清显示符合标准,34英寸以下的CRT电视和50英寸以下的等离子电视都几乎不可能达到,加之一部分小屏幕液晶电视达标也很困难,预计目前市场上至少有1/3的电视机达不到高清标准。

  让人惊讶的是,就在高清国标公布不到7天的时间里,海尔、康佳、TCL、海信、松下等相继表示,已经通过了信产部指定行业性认证机构颁发的高清晰度电视机认证证书,康佳甚至声称其送检的从26英寸至50英寸的数十款产品全部通过高清认证,而这一尺寸的电视一直被认为是高清国标的“盲区”。

  连彩电企业自己都承认难实现的“高清国标”,竟然一夜之间多家企业通过了各种国家指定机构的认证。这一现象不免有些自相矛盾。而曾被媒体披露未能通过信产部某下属机构高清认证的东芝,赶在“五一”前发表严正声明,称已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出具的认证证书。

  据了解,海尔宣布的是获得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数字电视用户端产品检测实验室001号合格检测报告;而TCL宣布的是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 颁发的证书。原来,这是两家不同的认证机构发出的资格证书。

  值得注意的是,从各厂商发布的消息来看,至少出现了三个检测及认证机构——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业内称为电子部三所,下简称电子部三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业内称为电子部四所,下简称电子部四所)、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英文简称CQC,下简称CQC)。显然,在各大彩电厂商争相进行高清测试和认证,相关认证机构也争抢头阵。而更夸张的是,据说目前还有几家认证机构的资质正在审核当中。

  政府坚持多机构认证

  面对如此景象,消费者终会被搅得一头雾水。“过多的认证机构确实让认证的权威性与执行力度在消费者心目中打了折扣。可以说,就连我们也弄不透其中的奥秘,所以现在我们都要求促销员提示消费者注意比对基本技术参数。”大中电器彩电事业本部部长助理白先生说道。

  家电业资深人士刘步尘就公开质疑称,为什么这么多机构都出来给企业认证?谁赋予他们这个资格?这种认证到底有多大公信力?为何不能把认证的程序公开化?刘步尘认为,多家彩电企业同时获得不同机构给予的高清认证,这种情况本身就极不规范。因为不同机构的标准和程序很可能不一样,同样获得高清认证的产品,品质差别自然也可能很大。

  而信产部4月10日发布的公告中称,“信息产业部数字电视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决定,将依据行业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联合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支持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CESI)等行业性认证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数字电视产品相关认证工作”。

  这就明确表示,信产部支持多家认证机构同时存在的现状。

  电子行业最大的行业协会、中国电子商会常务副会长王宁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给多家机构认证资格是合理的。数字电视的标准是电子部四所制定的,因为电子业所有标准的审核都是四所做的,但起草标准的专家组可能是电子部三所的人组成的,他们拥有检测设备和技术,最后由四所把关。”

  那谁家的认证更为权威呢?王宁的说法耐人寻味:“检测认证机构最好不要只有一个,这样可以防止垄断”。

  彩电厂商自叹“很弱势”而众彩电厂家对于认证机构的相互“内耗”,也是颇有微词。

  某外资彩电厂商抱怨称:“由于在政府机关的话语权本来就不多,因此我们只能是有多少邀请就送检多少,根本无权选择。”而某本土厂商高层也指出:“这纯粹是行业条块分割之下的各部门利益之争。”

  对于目前20多家企业称获得了认证,另一家国产彩电厂商称,“我们无法评说,但是检测的方法和结果我们没有看到公示”。

  至于CQC和四所或者三所哪个更加权威,该厂商表示,“这个要从设备、资历、检测人员等等各个方面判断,我们企业很难进行判断”。该厂商同时认为,“应该是信产部来进行判断和指定。我们只能按照信产部的指定来进行判断”。

  在信产部国家高清标准与认证相继出台之后,此前央视推广的“高清合作伙伴”,在“真高清”方面的意义已大不如前。而已交了“入场费”的海信、松下、日立三家企业,不得不继续与央视合作,同时再将产品送交信产部的认证机构,重新参与后者的认证。

  某国外彩电商透露,在信产部高清标准出台之后,曾有一天同时收到三家认证机构的检测邀请的经历。该厂商说:“作为国内主要的电视机生产厂商,同时又是国际上少数等离子屏的上游企业,面对国家权威机关的检测邀请,我们当然不能拒绝。同时,作为外企,我们在相关部门的话语权本就不多,因此,我们只能做到有多少邀请就送检多少,这已经不是企业可以选择的了”。

  该厂商还说,相对于国家机关,厂商们属于“弱势群体”。

  而厂商在这场认证中所获得的利益也是毋庸置疑的。某彩电品牌卖场促销员称:“一台32英寸以上、被认证了的高清液晶,要比同尺寸、却未经认证的产品,市场售价高出1000多块。”而这对行业整体利润只有不到1%的彩电厂商来说,实在是有救命草的意味。

  五一黄金周内,创维彩电的销量猛增,其中贴着“高清”标签的液晶电视表现突出,5月1日销量较2005年同期增长184.08%,销售金额增长153.57%,还出现了货源告急无奈预售的情况。该公司公关负责人乐呵呵地指出,国家数字高清标准的颁布是创维液晶电视热销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已获得认证的产品某天却突然被发现并非真高清”。某家电连锁影视部负责人认为这样的情况很可能出现:“因为标准出台才不过十几天,厂家的反应根本不可能那样快。更何况临近‘五一’,厂家必须按企业原标准大力生产才能保证货物的足量供应,哪有精力顾及转产真高清所必须的改版、改制式?”

  “现在摆在商场里面贴着‘高清’标志的彩电,很有可能根本不‘高清’!”这位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同时,本刊记者从创维和厦华几家企业获悉,由于上游显示屏和终端节目提供商都实现不了目前国家的这一高清显示标准,所以,高清电视很难实现“高清”效果,老百姓要过上“高清”生活还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现在说“高清”,更多的还是炒作。

  谁来监督认证机构

  上海律协特邀委员、法律专家赵占领表示,作为认证机构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严格依法办事,对认证产品进行多方面测试,以保证产品的指标、性能符合要求等。如果有消费者发现,厂商宣传的通过认证的产品没有达到认证标准,那么完全可以对制造商和认证机构进行起诉,一经查证出具虚假的认证结论或者出具的认证结论严重失实,认证机构和有关人员也将承担连带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等。

  “认证技术规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消费者认清了产品。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如认证机构各自编制技术规范,造成了同一种认证对象(尤其是产品)存在多个技术规范,有的机构制定认证技术规范时未按科学程序论证,草草裁剪标准后即用于认证。这样的认证技术规范缺乏科学性等。”国家认监委有关人员也表示。

  “认证不是游戏,高清不是演戏。我觉得现在的市场更加混乱,简直就是一场闹剧。” 某国产彩电厂商上海公司负责人这样表达。

  几天来康佳、创维、TCL、长虹、海信等彩电巨头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在对高清国标出台一致表示欢迎的同时,也表示出对未来高清认证可能引起市场更加混乱的极大担心。

 

 


        出现这样的结果,可能是信产部所没有预料到的。

文章录入:jiangyang    责任编辑:xjtuwhw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介绍
    相关文章
    中国制造,如何用好标准这个“指挥棒
    新华时评丨“产能”没有过剩,“焦虑
    猪肉价格走势观察
    信托资产规模持续回升 资金投向不断优
    “认房不用认贷”政策落地广深 影响几
    财经聚焦丨物价运行平稳 消费持续恢复
    又一家国际卡组织“进场” 金融高水平
    麦当劳增资中国市场有何深意?
    从三季报看互联网平台企业业绩增长态
    新机型密集发布 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格局
    专题栏目
    · 闪联标准晋级国际标准  · 高清标准战升级
    · 中外标准对垒刀片服务器  · 文档格式标准之争
    · 手机电视的标准之争  · 数字电视
    · 中国的3G之路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