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记者今天从深圳海关获悉,今年上半年,深圳口岸鞋出口总体恢复良好,2010年上半年经深圳口岸出口鞋14.8亿双,比去年同期增长51.5%;价值30.3亿美元,增长31.4%。前6个月出口量与金融危机前同期水平(2008年上半年)相比大幅增长58.7%,出口值增幅也达到51.9%。其中,对东盟出口量由于双边自贸区建成而成倍增长,欧美传统市场也实现较快速增长。
据介绍,深圳口岸鞋出口主要特点有:
一是以一般贸易出口为主。上半年,经深圳口岸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鞋12.6亿双,增长60.2%,增幅高出总体8.7个百分点,占同期深圳口岸鞋出口总量(下同)的85.1%;以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方式出口1.1亿双,增长1.2%;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9165万双,增长29.3%。
二是对东盟出口成倍增长。上半年,经深圳口岸对东盟出口鞋4.1亿双,增长1.3倍,增幅较前5个月扩大11个百分点,占27.7%;对美国出口2.4亿双,增长25.2%,较前5个月扩大2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1.5亿双,增长45.2%,较前5个月收窄4.5个百分点。此外,对拉丁美洲、非洲市场分别出口2.1亿双、1.4亿双,增长99.6%和32.4%。
三是私营企业表现较好。上半年,私营企业经深圳口岸出口鞋9.9亿双,增长72.2%,增幅高出总体20.7个百分点,所占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8.9%提升至66.9%。
但深圳海关贸易专家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由于欧美经济前景仍充满不确定性,以下三种因素将对未来我国鞋类商品出口产生影响。”
首先,人民币汇率升值压低出口企业利润空间。自6月份人民银行宣布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创出历史新高。7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7720,创下自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此外,今年以来欧元的持续贬值也令国内鞋类产品对欧出口面临巨大压力,海关数据显示,6月份经深圳口岸对欧盟鞋出口量为2298万双,同比增长21.7%,低于总体增速52个百分点。
其次,原料成本上升削弱产品出口价格优势。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各国政府为防止经济走向衰退,采取各种措施刺激经济,大规模投放的资金令市场面临通胀压力,主要生产原料如皮革、橡胶等涨幅明显,劳动力价格在普遍招工难的刺激下也出现较快上涨。生产成本上升令行业产品固有的价格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减弱,出口竞争力有所下降。
再有,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易受技术壁垒限制。长期以来,国内制鞋行业出口增长都是以扩大出口量实现的,对数量的重视导致了对质量的忽视,产品质量参差,所含化学添加物质超标的情况屡见不鲜。特别是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的大环境下,针对产品质量控制的技术壁垒有增无减,如,欧盟继今年3月份将富马酸二甲酯禁令有效期延长一年至2011年3月后,又宣布将从7月份起执行欧盟2009/425/EC指令,正式开始限制消费产品中特定有机锡化合物的使用。新指令中关注的有机锡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鞋的内底,若违反指令规定的标准,产品将遭到退货或更严厉的召回处罚。
深圳海关专家为此建议,一是要增强政策稳定性,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尽量降低人民币升值给行业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二是要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中介作用,搭建共同信息平台,实时了解国家市场对产品质量的技术要求;三是企业需要引导行业提升工艺水平,转变发展模式,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