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南方网》转载了一条新闻,再次把广州公交司机推上“迎亚运、学英语”的风口浪尖。文中说,要从广州二汽1万多名司机中挑选1350名参加亚运公交服务。细细想来,这则新闻似曾相识:早在两年前,就有媒体报道称公交司机在亚运前“英语不过关要下岗”,亦有消息确认如果出租车司机“英语不过关将被停产,直至学会”。
据了解,广州市交委已经结合广州公交、出租车行业的服务特点,按照“简洁、标准、实用”的原则,组织编写行业专项教材,并已完成精简版教材《迎亚运出租车驾驶员服务英语》卡片印制工作。在对公交、出租车司机普遍开展英语培训的同时,还要以制度来规范。交通部门或会考虑建立“退出机制”,修改公交、出租车公司进入行业的标准,对新招员工的考试中,要加入英语水平这个部分。对被查营运中不能够进行简单英语服务的驾驶员,开具整改通知书。涉及驾驶员必须参加每月组织的停产培训学习,达到标准后,方可重新上路营运。如果停产培训后仍然无法通过,驾驶员将被责令退出行业。 编者不禁质疑:提倡学英语没有错,但是,这种看似合理并且热情洋溢的规定真的合理吗?不问文化基础,不管年龄大小,强求公交、的士司机全行业“迎亚运学英语”,这种做法难以恭维,其效果也是令人置疑。相关政府部门在培训上缺乏计划性和长期性,交易会来了“学文明”,亚运来了“补英语”。表面上看是高标准、严要求,实际上是行业文化失去规范,学习、培训成了迎合某种需要、达到某种目的的临时性操作。国家标准频道建议相关部门,与其利用如此急功近利的方法,不如设计合理的、在短期内可行的方案来解决语言交流问题。例如在出租车放上双语卡片,在精通英语的车上贴着双语标识,或在车内设置通讯公司的双语通讯平台系统,等等,而类似“不会英语就下岗”的制度还是不要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