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地方标准《农家旅游服务规范》系列标准已在成都市郫县农科村16家农家乐中试点推行。据悉,该《规范》是目前国内针对农家旅游制定的唯一服务标准,四川也因此成为全国农家旅游标准化服务的唯一试点省。据国家标准委相关人士透露,《农家旅游服务规范》标准在四川试点成功后,有望在全国其他地区推广。 如今,“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乡村的清新空气、秀丽山水,以及淳朴的民俗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然而,现在的农家乐数量庞大,问题重重。农家乐“国标”的试行,能否解决农家这本难念的经呢?
●标准观察:农家乐,几家欢笑几家愁! 朴实的农家乐老板和店小二们脱下了印花衬衣,穿起了统一的制服;上菜时,不再汤水滴答,而且还会先报菜名……据了解,除去农家乐的标志标牌、上菜环节的讲究,对于农家乐产业的每个环节,新标准几乎都有着详细的规定。此外,标准还规定:农家乐的空气质量要达到国家二级及以上规定,最好的要达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水平。除了空气质量外,在环境噪声、地面水质、污水排放方面,标准也有相应要求。 标准出台,是件好事,可是对于很多农户,却被标准逼得犯了难。啥都标准了,结果造成特色差异不明显、经营模式单一、尚未形成协同管理机制等问题,让农家旅游的发展停滞了下来。例如,在辽宁省的一些农家乐酒足饭饱后,却不能美美来一觉,这让很多游客大感不解。但经营者们也情非得已——因硬件较差和政策限制,加之农家院都是农民自建房,不符合消防部门的规定,按公安部门“未经消防等部门审批、鉴定,不得经营旅店业”的规定,禁止接待游客住宿,使得游客减少至少三成,旅游收入也大幅下降。 不仅如此,就连很多去“标准化农家乐”旅游回来的网友也说,一样的房子,一样的空调和床,一样的消费,这跟在城市住宾馆有什么区别?随后,再去过几次后,也往往都不再去了,反而向更加“原始”的农家乐寻求而去。
如此看来,还真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如今,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农家乐越是兴旺的地区,在装修、饭菜,甚至原料的采购上,越来越趋同和城市化。在陕南,游客听不到陕南的山歌、茶香,在商洛,体验不到商洛的花鼓戏……由于农家乐缺乏农家特色,而本地的文化特色难以体现,难怪很多网友要说:农家乐彻底的被“标准化”了。 对此,国家标准频道认为:这是对标准的误解。农家旅游的标准化,目的不是“标准”了特色,准确的来说,应该是服务的标准化。确实,因为对标准的松紧把握不周,致使农家乐对游客的吸引度下降,但这仅仅只是农家乐业态发展进入瓶颈的一个原因。从根子上来讲,关键在于对农家乐文化的开发上不够深入,没有形成种植、加工等产业链,导致农家乐田园色彩在利益的追求上逐渐被淡化。 因此,对乡村旅游服务的标准化,应该坚持下去,因为服务标准化是提升农家乐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农家乐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但标准化是服务标准化,不是菜品标准化,对该设标准的地方设标准,比如游客要吃饭,必须要保证食品安全。对于农家乐个性化的东西,应加大融资力度和开发强度,让文化“特色”的展示出来,从政策上给予以优惠,鼓励农家乐的经营者多出“金点子”,并及时的开发与挖掘。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使“标准”和现实发展结合起来,带动农家乐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