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现代快报》报道,校服质量差与价格因素有关。据一位高端校服品牌的负责人透露,现在校服的价格普遍比较低,厂家为了订单,也压低了价格。低成本做出校服质量低劣,源于选择的是差面料、差工艺。这些用差面料、差工艺裁剪出来的“问题校服”舒适度相对较差,学生很容易出现皮肤过敏等问题。
实际上,国家对学生校服有相关的强制标准。江苏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唐祖根介绍说,“目前有四个版本的标准在使用。”据悉,包括行业标准FZ/T73021-2004《针织学生服》、国家标准GB/T22854-2009《针织学生服》、行业标准FZ/T81003-2003《儿童服装、学生服》、国家标准GB/T23328-2009《机织学生服》。前两个标准适用于以针织物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学生服,后两个标准适用于纺织机织物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学生服。“国家标准是行业标准的升级,由于行业标准没有公告作废,因此有四个版本存在。”标准中规定的重点检验项目,包括校服的标识、纤维成分含量、甲醛含量、pH值、耐洗色牢度等。
据了解,因穿着需要,学生服要轻便、牢固,因此面料一般采用棉与涤纶交织或混纺通过针织或机织的织造工序织造而成。然而在实际执行中,不少企业却对标准大打折扣。例如,在去年9月江苏省质监局公布的校服抽检结果显示,有服装厂生产的学生服,标注纤维含量为粘胶(35±5)%、涤(65±5)%,而检测结果却是含涤100%,这样的纤维含量比例难免会出现不吸汗、透气性差的问题。此外还有十几种产品的标识不合格,如没有检验合格证明,没有成分含量等。
国家标准频道认为,低成本不应成为低质量的借口。校服是除了书本之外学生接触的最多的物品。由于中小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期,身体自我调节能力和抵抗外来有害物质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伤害。比如说色牢度,国际上已确定多数染料都对人体有害,如果易掉色,则会造成染料对人体的直接伤害。而PH值超标,会刺激皮肤,极易引起皮炎、过敏等症状。有关部门必须予以重视,加大宣传与监管力度,让“问题校服”无所遁形:
首先,面向社会各方消费群体和广大消费者,尤其是生产加工企业,就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等规定和技术要求,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其质量意识,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校方集团采购行为,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从而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校园。 其次,在加大对校服资质企业标准宣贯的同时,加强对校服资质认定企业的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力量加强对企业的产品的检查力度和检验频次,并要求企业做到对每批产品的生产信息和质量状况都能记录在案,要求企业对存在的质量问题不断改进,尽快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 再次,对生产不合格学生校服且问题比较严重的生产企业,加大处罚力度。对质量存在问题但较轻的生产企业,要求其限期整改,并对其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直至复查检验合格,其产品方可进入校园。 最后,建立问题校服召回制度。为了防止问题校服的反流,要求企业把存在质量问题的校服召回整改,同时对该企业校服质量加大监督抽查力度,确保其整改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