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底蓝花的塑料碗里,盛着豆花状的酸奶。这种酸奶不是用吸管吸食,而是要用小勺子舀起来,慢慢咀嚼。近两年,这种名为“青海老酸奶”的食品因其独特的包装和口味,引得众多消费者追捧。但是,随着行情节节看涨,各地众多奶企纷纷争相“卖老”,希图分一杯羹,一时间拉开了一场“老酸奶”的“混战”。
据介绍,“青海老酸奶”一经问世,立即受到追捧,日产量从最初的4吨增加到70多吨仍然供不应求,许多到青海旅游的游客都成箱购买。但是这一火爆的局面很快便引起了全国各家乳业的注意,各地形形色色的“老酸奶”纷纷上马,“东北老酸奶”“蒙古老酸奶”“北京老酸奶”,甚至“汉口老酸奶”“西湖老酸奶”都登上了商店的货架。 显然,一些商家热衷于生产和宣传老酸奶,是由于老酸奶有着极大利润。据了解,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大部分老酸奶价格在每碗4元左右,几乎是普通酸奶的两倍。然而名称可以跟跟风,质量却不一定有保证。青海老酸奶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品质工艺,且青海地处青藏高原,奶源纯净、无污染,这一高品质的环境是“青海老酸奶”生存的根本,别的“老酸奶”不可能具体有这种天然优势。有关专家提出谏言:食品行业本身具有很大的脆弱性,盲目跟风很可能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在目前“老酸奶”的混战中,不排除一些杂牌乘虚而入,追求的只是眼前的短期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对这个新兴行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国家标准频道认为,我们应当正视“老酸奶”红火背后的行业危机。如果有关监管部门不能准确或预测性地看到这一点,不能尽快制定出老酸奶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以一个为市场和企业、为广大消费者负责的心态去监督、监管好老酸奶市场,未来的老酸奶市场未必不会再次出现令人闻风丧胆的三聚氰胺(也可能是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事实上,决定老酸奶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因素,一是生产厂家,二是政府监管者。在一个令大众喜爱的新产品涌入市场之后,能不能持久保持产品和品牌的信誉,是对市场经营主体的考量。与此同时,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到,旧的酸奶品牌已不如新的老酸奶更有竞争力,老酸奶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应善待这种来之不易的局面。 老酸奶或已成酸奶产品的“终极品牌”,也或是酸奶产品的“最后一块阵地”,能否善待和珍惜这一个品牌,取决于市场主体和职能部门的良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