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在京杭运河、长江等内河流域积极推进船型标准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效地提高了船舶运输效率,提升了船闸通过能力,大大促进内河航运发展。
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蒋千介绍,为了改变以个体运输为主的内河船舶落后面貌,中国从本世纪初开始以京杭运河为代表的船舶标准化工作,利用政策引导,在很短的时间内淘汰了京杭运河的挂桨机船、水泥船、木质船等落后船型。
蒋千说,自2003年以来,国家在川江及三峡库区推行船舶标准化,严格禁止新建非标准船进入三峡库区,以提高三峡船闸的通过能力和库区船舶安全、环保性能。规划从2013年起,将禁止600总吨以下船舶通过三峡船闸,禁止生活污水排放达不到规范要求的客船(含载货汽车滚装船)以及单壳油船、单壳化学品船进入三峡库区,对提前通出航运市场的老旧船舶给予经济补偿。从2009年开始,国家有部部委会同沿江有关省市在长江干线全面推进船型标准化工作,对长江中下游非限制航段,依托骨干航运企业的示范作用,逐步引导市场船型向标准化方向发展。
目前,船舶大型化、标准化已成为长江、西江航运干线船舶发展趋势,全国船舶平均载重吨由2000年的104吨提高到2009年的427吨。
船型标准化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以川江和三峡库区为例,随着船型标准化的推进,重庆船舶平均吨位由2002年的301吨提高到2009年的1400吨,平均单位能耗由2002年的7.6千克/千吨·公里下降到了2009年的2.9千克/千吨·公里。同时污染排放减少。按国家有关环保标准估算,节约50万吨燃油,相当于减少了一氧化碳排放7600余吨、碳氢化合物排放14900余吨,二氧化碳排放126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