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14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一些蜂蜜厂用果葡糖浆大量掺假勾兑假蜂蜜后,21日该节目再次关注蜂产品蜂胶。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混入其上腭腺、蜡腺的分泌物加工而成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胶状固体物,作为保健食品主要有免疫调节、辅助抗氧化、调节血脂血压血糖、辅助保护胃粘膜等保健功能,利润空间巨大。据统计,我国蜂胶每年产量约300吨。然而我国蜂胶每年的实际销量却将近1000吨。这些多出来的蜂胶是从哪冒出来的呢?记者调查发现,所谓“天然蜂胶”竟然是一些生产厂家用杨树芽等提取的 “树胶”添加槲皮素和芦丁等黄酮类物质生产而成。 河南长兴蜂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承认,他们生产的所谓“提纯蜂胶”,每公斤最低售价140元,其中90%是“树胶”,而原料其实就是杨树芽。据了解,在《蜂胶国家标准》中,“黄酮”含量是检验蜂胶的一项重要指标。蜂胶之所以有良好的保健效果是因为蜂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物质。因此,“树胶”要变成蜂胶蒙混过关,厂家还要偷偷往里加一些神秘的原料:槲皮素和芦丁。这两种原料都是人工提取的黄酮类物质,主要是提高“树胶”中黄酮含量。
责怪这些假冒伪劣者的良心已经于事无补了,我们更应该反思,频繁造假背后的契机: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我们总是骄傲于国内的东西不管怎么涨还是比国外的东西便宜,老百姓可以用较低的价格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商品,然而正是由于我们这种心态,一定程度上给假冒伪劣者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间。需求加大,市场蜂拥而至;价格低廉,质量自然跟不上。所以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想得到既多又好又便宜这个商品基本上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我们理性的去看待市场。 国家标准频道认为,让所有东西的价格都回归到其本质,是最理性的看法。我们要想打假,首先要把我们心目当中有的一种思维定势去掉,即又好又多又便宜的东西是不现实的。对于像蜂胶这样产量很稀少的东西,我们对它的价格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心理预期,如果我们明白蜂胶原本上就应该是一个很贵的东西,那么市场上价格低廉的蜂胶自然值得怀疑。理解了这一点,然后我们再去回过头来要求行业主管部门加强监管,把假冒伪劣产品从市场中摒弃出去就容易得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