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P是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的简称,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是指在农产品生产和产后过程中运用现有知识来保持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从而获得健康、安全的食用或非食用农产品。
自2004年起,国家认监委已组织制定并由国家标准委发布了24项GAP国家标准(CHINAGAP)以及《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实施规则》,内容涵盖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建立了我国统一的GAP认证体系。
该规则实施几年来,由于GAP标准化和认证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对农产品源头安全控制也逐渐显出效果,因此GAP认证推广出现了越来越“热”的势头。但在保鲜果蔬产业GAP认证目前仍相对比较薄弱。事实上,保鲜果蔬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推行GAP认证有其独有的先天优势。主要表现在:
保鲜果蔬一般都是大宗农产品,种植历史长、面积大,随着近几年政府引导和农业集约化规模经营的进程,往往形成一个村乃至数个乡镇连片种植的局面,使某种产品在某个地理区域在质量和规模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成为产区型基地,具备有基地规模化的条件。
保鲜果蔬的生产过程一般比较简单,产品生产经营链条短,质量安全影响因素相对较少,主要集中于种植环节。而GAP的核心和实质就是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针对性强,利于发挥GAP的优势,从而具备基地规范化管理的条件。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和美国农业部(USDA) 于1998年联合发布了《关于降低新鲜水果与蔬菜微生物危害的企业指南》。主要针对未加工或最简单加工(生的)出售给消费者或加工企业的大多数果蔬的种植、采收、清洗、包装和运输过程中常见的微生物危害控制,FDA和USDA强烈建议鲜果蔬生产者采用。指南列出了诸如“防范优于纠偏”等八大原理,形成一套较为成熟完善的控制体系,因此具备有基地科学化管理的条件。
实施GAP认证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内容广泛,需要企业的牵头、科技的支撑和农户的参与。作为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当正确实施引导,将这三方面有机联系起来,发挥其各自主观能动性,形成合力,在兼顾每一方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合理规划。作为具体实施者,各级管理人员、内部检查员和生产加工人员应当加深对CHINA?鄄GAP标准的理解,熟悉符合CHINAGAP控制点的操作标准,遵循我国和出口目标国(地区)的法律法规,将可能的食品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强化后续监督管理,保证GAP认证的有效性。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探索适合各种产品和各种基地的建设模式,使GAP持续、健康、科学规范地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