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投资者真可谓“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君不见,欧债危机、美国EQ2,无不在我国证券市场掀波澜。然而,2010年,在“危机”的策源地,主要证券市场均有逾一成涨幅。被奉为“经济复苏火车头”的中国,在此期间,主要指数却跌去逾一成。
今年欧美主要证券市场的表现,说明他们的经济复苏进程仍在继续,一个重要的指标是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尽管美国11月制造业扩张步伐略有放缓,制造业PMI由10月的56.9下滑至11月的56.6,但依旧实现连续16个月增长。而9月制造业PMI的54.4则成了此次增长过程中的最低点。这表明自美国经济摆脱衰退以来,制造业始终是表现最强劲的领域之一。经济增速在2010年四季度又进一步恢复。
欧洲区的德、法,制造业也获得强劲增长,制造业PMI从10月的54.6升至11月的55.3,至4个月以来高点,这得益于德、法相关数据的提振。法国11月制造业PMI为57.9,德国则为58.1。制造业在推动欧元区复苏。
欧美面临的问题是,现在的复苏还不足以解决就业问题。高失业率造成开支紧缩,这造成购买力不足,进而引发通缩。上世纪30年代的全球性通缩使得全球经济凋零10年,上世纪的日本通缩导致日本失去20年的发展机会。这种阴影笼罩着当下的欧美,特别是美国。因此美国的货币决策层基本一致地把防止通缩和提高就业率作为当务之急,再一次的量化宽松政策也就顺理成章。虽然不断有人批评美国的这一做法,不断有人提示这一政策的风险,但是人们却很难找到解决当下难题的更有效策略。
对欧美主要经济体来说,内需占据经济总量的绝大部分。这些经济体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内需不振,经济就难有起色。然而发达经济体为解决内需问题的量化宽松政策,并不能关起门来实施,这使得新兴经济体的经济调整困难重重,令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