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词“给力”在去年11月10日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人民日报》在这一天的头版头条用了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如此“潮”的标题,引发如潮热议。1月10日,《人民日报》再次使用网络热词:《人民日报》社会版联合人民网要闻部向民众倡导理性住房消费观,刊出“量力而行话买房”上篇,这份以严肃面目示人的报纸不仅使用了“神马” “浮云”,还改写了因电影《非诚勿扰2》而走红的“仓央嘉措”体情诗(你买,或者不买房,房子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作为引语。
人民日报一“给力”,大家都惊异了,一“浮云”大家都惊悚了。众所周知,作为党报的龙头老大,人民日报担负着凝聚社会意识,塑造精神文明的重大责任,一直以严谨严肃著称,因此其每篇文章都以大局意识为重,都是升华到国家的政策方针上的,文章的遣词造句自然是经过仔细琢磨的。这网络词汇冷不丁的上了头版头条,还不止一次运用,怪不得大家都在惊叹,这党报是不是要改型了?在网友热议党报太“给力”,舆论褒贬不一之时,小编却认为人民日报的这一举动实在是太值得鼓励了。
长久以来,党报的“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职能让其渐变成了国家方针政策的“传声筒”,生硬的政策宣贯,脱离群众的官方语言堆砌,让其吸引力大大降低,受众也大幅度减少。人民日报此番网络词汇的活用,较之于以前平稳严肃有余、生动活泼不足的格调,令人耳目一新。从中既可以看到网络多方位地渗透到社会之中,灵动、鲜活的网络词语为传统语言带来了强劲活力。另一方面,人们也体现了党报对鲜活文风的大力倡导和从自身做起的自觉。
我们可以把人民日报中的网络语言视为一个信号,以后媒体可能会越来越多地使用网络媒体的词汇。这对媒体来说,是与时俱进,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然而我们也应意识到,这种“引进”,并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引用网络词汇,要活用、用活,才神形兼备;生搬硬套,不但不能传意达义,让读者心领神令,反而会不伦不类,弄巧成拙。
总而言之,网络语言蕴含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不可估量,网络语言要么针砭时弊,要么娱乐大众,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文化传承作出了贡献。人民日报对网络语言的运用,不仅顺应了领导干部多上网了解网络舆情的执政要求,也是党报践行不断改进文风的具体体现。我们乐见更多正襟危坐的党报党刊从人民日报大胆启用网络热词的破例中受到启迪,为公众的“快乐读报”而不断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