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教授朱学勤博士论文被指涉嫌抄袭一事有了新进展。今天清晨,复旦大学网站首页上公布了《关于朱学勤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的调查结论》。复旦学术规范委员会经调查认为,尽管朱文中涉嫌抄袭而被举报的部分在学术规范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网友Isaiah对其剽窃抄袭的指控不能成立。
调查结论中最引人深思的一句话是:朱学勤未核对原书,并做出相应的说明或注释,确系学术上不够严谨,但不能据此断言他抄袭原书。于是学术不规范又成了“涉嫌抄袭”的出口。不是小编习惯性的质疑,而是近年来论文剽窃、著作抄袭频频频发生,网络上随便搜索一下,俯拾皆是。陆续曝光出的就有八零后作家郭敬明小说涉嫌抄袭,八零后女作家安意如涉嫌抄袭,辽宁大学副校长涉嫌抄袭,著名学者汪晖早年博士论文涉嫌抄袭等。不过以上抄袭最多涉及个人,而去年由两位大学生举报的一篇医学论文,竟然涉嫌16个单位的25个人六轮连环抄袭。学术腐败已经成长为学术界的毒瘤,如不切除,整个学术界岌岌可危。
有抄袭,就有反抄袭。去年年初,全国各大高等院校使用“反抄袭”软件检测毕业论文的新闻见诸报端,据悉,这个“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是世界首个用全文文献为比对资源检测抄袭行为的软件系统,由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与同方知网公司联合研发。该系统的技术核心使用了“自适应多阶指纹特征检测技术”,能够防止抄袭中的一些方法,比如替换一些词句、颠倒顺序、重组段落等等。
系统开通的第一个月,就有近6000会员注册,而用户的需求也是五花八门。有来检测公务员出国考察报告的,有的单位人事处要查职称论文的,也有导师想查学生作业的,还有要查征文是否为抄袭的。需求之大足见学术腐败之严重。
反抄袭软件固然值得推介,但是系统就那么一套,各方面的查询需求导致服务器压力巨大,且依托于“软件”的抄袭结论能不能让公众信服还值得商橭。国家标准频道认为当务之急是确定一个关于抄袭的“标准“,即何为抄袭?
1999年1月15日国家版权局以给某市版权局复信的方式,回答了“如何认定抄袭行为”。其中说到:“三、如上所述,著作权侵权同其他民事权利一样,需具备四个要件,其中,行为人的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这一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对抄袭侵权的认定,而不论主观上是否有将他人之作当作自己之作的故意。四、对抄袭的认定,也不以是否使用他人作品的全部还是部分、是否得到外界的好评、是否构成抄袭物的主要或者实质部分为转移。凡构成上述要件的,均应认为属于抄袭。”这些显然是判定抄袭的重要原则,然而却没有给出清晰的判断标准。
小编以为,为了中国学术日后的健康发展,抄袭的标准必须讨论、成文、认同、确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