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无线通讯技术标准,即4G标准将于2月份公布,全球各大通信设备商正在为4G标准的到来积极准备。一旦TD-LET成为国际标准,将利好中国设备商
日前,中兴通讯宣布,截至2010年12月公司已经拥有235件LTE标准必须使用的基本专利Essential Patent、简称EP,这些专利已经在欧洲电信标准研究所(ETSI)网站进行申请。
中兴通讯并非唯一发力LTE专利的通信设备商,在ETSI公布的最新LTE标准专利数据库暨ETSIIPR(知识产权)数据库中,截至去年11月30日,已有包括中国厂家在内的34家公司发布了近3500件LTE标准必须使用的基本专利。
可见,LTE作为3G向4G的演进标准,在4G标准还未公布之前已经成为各大通信设备商筹划4G市场的“练兵场”。
设备商发力LTE预热4G
美国高通公司在3G领域取得的成功,让全球设备商对即将到来的4G望眼欲穿。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各大通信设备商将目标对准了3G向4G的演进标准——LTE。高通在3G领域的成功源于掌握了大量的3G技术专利,因此掌握LTE专利成为通信设备商争夺4G市场先机的着力点。
在国内,中兴通讯自2004年就开始发力LTE,目前已经拥有235件LTE标准必须使用的基本专利,在全球设备商中排名第六,占总数的7%,并计划短时间内将比重增加到10%。国内另一设备商巨头华为,与中兴通讯同年开始研发LTE,目前LTE标准必须使用的基本专利数排名全球第四,占总数的8%。其实,在国内不仅华为、中兴两大通信巨头大力研发LTE,大唐、普天等设备商也在蓄力LTE。专利综合体现了产业链厂商的技术创新、资本和人员投入等情况,在当前的产业态势下,其重要性愈加凸显。
在国外,高通公司依靠着在3G领域的巨大优势,以及LTE先期的投入,在LTE专利数上已遥遥领先于其他设备商。ETSI的最新数据显示,高通以 498件LTE标准必须使用的基本专利数,排名第一,并且占了专利总数的14%。此外,老牌的设备商诺基亚、三星、爱立信、LG等也在LTE专利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4G时代还未到来,LTE的专利竞争已经在国内外的设备商之间展开。
国内设备厂商有望获益LTE
与3G时代,高通、诺基亚等老牌设备商占有绝大多数专利不同,即将到来的4G时代,呈现出“诸侯争霸”的局面。中兴通讯和华为分别拥有7%和8%的LTE标准必须使用的基本专利数,这意味着国内设备商已经拥有超过七分之一的专利数,这无疑将大大增强国内设备商在全球LTE市场发展中的发言权。
然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在2月份即将公布4G标准中,由我国主导的TD-LTE也在入围的6个标准之列,这无疑让国内的设备厂商在LTE的争夺战中“近水楼台先得月”。
目前,国内正在加速推进TD-LTE。近日,工信部有关负责人透露,工信部已经批复同意TD-LTE规模试验总体方案,将在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厦门6个城市组织开展TD-LTE规模技术试验,此举被称为我国布局4G的关键性举措。按照之前公布的TD-LTE的实验安排,从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第三季度是概念验证阶段,从2009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第四季度是技术实验阶段,而从今年一季度开始进行规模技术实验。国家政府的积极推进,这给国内的设备商坚定了发展LTE的决心。
此外,国内通信产业的主导者——运营商,也积极促进LTE的发展。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分别在以不同的方式谋LTE市场。已经有业内人士乐观估计,国内的通信设备商将在未来两年迎来一个又一个投资高峰,投资规模将以千亿为计算单位。
LTE专利左右设备商成败
4G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全球各大设备商前来竞逐,而决定设备商成败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拥有LTE专利数的多寡。
全球移动设备供应商协会(GSA)宣称,目前已有70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家电信运营商正部署、测试或评估LTE,该协会表示,在其盘点的LTE支持者中,128家运营商承诺将在52个国家和地区部署商用系统,此外还有52家运营商“事先承诺”在另外18个国家和地区测试或试用LTE。
LTE在全球大范围展开,意味着设备商将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对于LTE在全球的布局,手握大量资金的各国政府和运营商衡量设备商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专利数。足够的专利数,意味着设备商在4G领域拥有足够的实力,能获得各国政府和运营商的LTE建设合同。而足够的合同数,意味着国家和运营商对设备商的足够信任,进而有助于设备商吸引更多的市场关注度。
然而,专利竞逐战对设备商也有利有弊。一方面专利竞逐有助于构建平衡发展的知识产权许可业务环境,促进4G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是设备商展示各自实力的一个平台;但另一方面,这将有可能影响设备商的创新,无序的竞争只会搅乱整个行业的良性循环发展。试想,如果有设备商通过专利来阻碍竞争对手,索取高额授权费,或者起诉竞争对手,这无疑将导致整个4G产业发展放缓。因此,就这一点来说,只有设备商持着开放的态度对待专利,才能共同走向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