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以下简称《指标》)正式实施。
《指标》对一些行业概念首次做出界定,并依次设立了企业的五个级别。这意味着今后大型物流企业都将有明确的“行业座次”,记者了解到,中远、中外运、宝供等几十家物流企业已先后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提出申请,要求参加级别的评选。对于中小物流企业来说某些指标则提高了行业门槛。
某些概念首次界定
据悉,该《指标》于2003年全国物流标准委员会成立后开始运作,先后调查了100多家物流企业,参与的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人员达到300余人。目前,该《指标》在长三角的上海、浙江和珠三角的广东进行试点。
《指标》首次从国家标准层面上对我国物流企业做了界定,并将物流企业分为三种类型——运输型、仓储型和综合服务型。另外,《指标》还根据相应的考核指标将物流企业分为五个等级,从5A到A依次降低。
国家标准委主任李忠海表示,物流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物流标准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指标》中首次明确了物流企业的基本范围和类型,明确了不同类型和档次的物流企业需要达到什么规模和水平,这不但有利于规范物流市场,还可以从技术标准层面为政府的宏观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物流市场将洗牌
目前,我国的物流市场处在一个鱼龙混杂的局面。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目前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的物流企业达73万家,但是庞大的数量却没有带来相应的效益。以青岛市为例,青岛物流协会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青岛注册登记的物流企业有1300多家,但是其中有近八成都是中小物流企业。按照《指标》的界定,它们当中很多都是徒有虚名的“物流”企业。据说《指标》的门槛将使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摘牌”。
但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孟国强告知记者,该《指标》的出台并不意味着用行政手段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或者强行淘汰不合格的物流企业。“我们的目标是扶优扶强,让市场自动淘汰那些不合格的物流企业。”孟国强如是说。
据了解,物流企业对《指标》最大的兴趣在于其对物流企业的评估分级。按规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将根据申请企业的资产、设备设施、人员素质、信息化水平等16~18项指标对企业进行评估,以确定相应的级别。据悉,中远、中外运、宝供等几十家物流企业已经提出了评选申请,评估结果将在一个月后出炉。
孟国强告诉记者,物流企业的5A级别类似于酒店的“五星级”,这将会成为客户选择企业的一个标准。“扶优扶强以后,这些企业就会更有竞争力,市场会自动淘汰出不合格的物流企业,从而达到规范行业的目的。”
《标准》能否“落地”?
在记者随即采访的一些物流企业中,有很多企业还不知道《标准》的详细内容。北京某物流公司的老总表示,物流行业这样那样的标准太多了,但是都会出现执行的断层。换而言之,无疾而终是这些行业标准最大的弊病。
一位从事物流多年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物流市场鱼龙混杂,几个人、一辆车都可以注册一个物流公司。虽然目前物流公司的注册审批比较严格,但是记者了解到,某些代理注册公司仍然可以提供全程服务,他们称:“没车没地不要紧,只要有钱,营业执照和道路运输许可证我们帮您搞定!”该业内人士表示,物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目前行业管理比较混乱。比如该《指标》出台的本意是规范物流市场,但是目前物流企业的主管部门有工商、交通、民航和铁道等部门,如果没有部门之间的联合管理,《指标》最终有可能成为一纸空文。
而业内也有意见认为《标准》比较“超前”。青岛物流协会的秘书长崔先生向记者表示,《指标》的颁布是好事,但是中国物流市场刚起步,政府和行业协会应该培育市场和企业,而不是急于规范。崔先生称,根据协会掌握的情况,目前青岛市还没有企业申请《指标》中的级别评估。他表示,目前市场中绝大多数是中小物流企业,级别的评定更多是针对有实力的大型物流企业,这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来说是一种歧视。
物流专家王之泰教授也认为,物流产业内涵及产业结构、企业分类、企业划分方式等,现在还处于学术研讨阶段,理论和认识都不成熟;而且企业中物流概念刚刚建立,现在主要任务应当是引导和帮助,而不是急于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