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请选择: 国标首页 | 标准动态 | 标准公告 | 标准&商品 | WTO/TBT | 质量认证 | 标准论坛 | BBS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ChinaGB标准频道 >> WTO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世界粮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袁志丽    文章来源:求是理论网    点击数:720    更新时间:2011/3/29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2011年2月初,粮农组织发布的2011年1月份的全球粮食价格指数为231点,再创20年来的历史新高。国际媒体普遍认为,世界粮价飞涨的主要原因有5个方面。

    1.世界各地的恶劣天气造成粮食减产,引发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从2010年夏天开始,严重的干旱和大火使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小麦收成严重减产;印度和巴基斯坦因洪水灾害使谷物产量大幅度下降。进入2011年以来,世界主要小麦生产国澳大利亚发生史无前例的暴雨和洪灾,土地大面积被淹,造成小麦产量大幅减少;美国中部地区和阿根廷的干旱对未来的谷物和玉米的产量也将带来严重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2月份最新预测,2010-2011年全球谷物产量约为22亿1600万吨,比2009-2010年减少了2%。

    2.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助推粮价上涨。去年夏天,俄罗斯粮食减产后立即宣布禁止小麦出口,引发全球小麦价格飙升68%。今年1月,粮食生产大国印度宣布限制大部分粮食出口以保证国内供应。随着粮食形势紧张,其他一些国家也将会采取限制粮食出口的政策,这势必对世界粮食价格产生负面影响。

    3.全球粮食消耗量急剧增加。人口快速增长是粮食消耗急剧增加的重要原因。1999年世界人口达到60亿之后,全球平均每年增加8000万人,到2011年年底全球人口将达到70亿。除了人口增长外,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也在增加。此外,用粮食生产汽车燃料也消耗了大量的粮食,如美国2009年收获4.16亿吨谷物,其中1.19亿吨进入乙醇蒸馏厂用来生产汽车燃料,这些谷物足以养活3.5亿人一年时间。据报道,世界粮食消耗增长量从1990-2005年的年均2100万吨增加到2005-2010年的年均4100万吨,几乎翻了一番。

    4.地区动乱加快粮价上涨。有报道认为,昂贵的粮价是引发埃及等国政局动荡的原因之一。而一些国家为了避免或平息抗议活动,纷纷动用粮食库存,其结果是引起更多的粮食投机行为,加快粮价上涨。另一方面,社会动乱引发人们的恐慌,争抢粮食的现象将进一步推动粮价上升。以埃及为例,埃及中产阶级的家庭收入有46%用于购买食品,在埃及动乱发生之前,埃及政府在粮价上涨的情况下计划削减对穷人的面包补贴;在动乱发生后,仅两周内埃及的粮食价格就上涨了15%。

    5.粮食市场的资本投机行为是造成粮价高企的另一个原因。一些专家明确指出,2010年夏季小麦期货价格的疯狂涨跌背后,最大推手就是投机资本。世界银行的官员也指出,投机者是粮食价格波动的推动者。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不久前呼吁国际社会采取监管措施,遏制粮价上涨背后的投机行为。

    世界粮价继续上涨将产生严重的后果,可能再次引发粮食危机,全球饥饿人口将迅速增加。受粮价上涨影响最严重的是贫穷国家的人口,这些国家即使是中等收入的家庭也要把2/3的收入花在食品方面;目前有80多个国家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界定为低收入缺粮国。世界银行最近公布,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因全球食品价格上涨了15%,贫困人口就增加了4400万人。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2月19日的一次会议上呼吁G20峰会要把世界粮食问题置于2011年讨论的首位问题。他说,对粮价的变化要随时保持警惕,“我们正走向危险的地步”。

文章录入:user5    责任编辑:hguang8379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介绍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专题栏目
    · 闪联标准晋级国际标准  · 高清标准战升级
    · 中外标准对垒刀片服务器  · 文档格式标准之争
    · 手机电视的标准之争  · 数字电视
    · 中国的3G之路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