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曝出的肯德基“豆浆门”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由于缺少鲜豆浆和冲调豆浆的国家安全标准,豆浆这种中国人饮用了近两千年的“植物牛奶”也成了“安全可疑食品”。专家呼吁,为豆浆这样的传统食品制定适应现代技术要求的食品安全标准刻不容缓。
豆浆中的猫腻
8月2日,记者来到北京北五环外的某大型超市。据促销员介绍,自从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之后,豆浆的销量一直不错。
正在挑选豆浆的何阿姨告诉记者,相比牛奶来说,她就更喜欢喝豆浆。而一旁的李小姐正犹豫是买牛奶还是买豆浆:“原来我一直喝牛奶,后来有的牛奶出了问题,我才改喝豆浆,心想豆浆制作简单、原料便宜,应该不会有假。谁想到肯德基的豆浆是用豆粉冲出来的,而且还听说鲜豆浆没有食品标准,所以我很犹豫。”最终在店员的推荐下,李小姐选择了买台豆浆机,“自己买豆子自己做,虽然费点事,但这样终归安全有保证”。
“目前,我国现有的《速溶豆粉和豆奶粉GB/T 18738-2006》对豆粉的原料、营养成分含量、食品添加剂成分、微生物总量等都做出了要求,如果肯德基使用的是符合标准的豆粉冲调豆浆,食品安全应没有问题,但是由于没有冲调豆浆的标准,豆浆在冲调浓度上会存在差异,其所含的营养含量也就大有变化的空间。同样1包豆粉可以泡5杯豆浆,也可以泡出8杯,但此杯与彼杯的营养含量就不一样了。”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说。
作坊生产有隐患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超市附近的3家农贸市场,市场中售卖豆腐的店家里大多都有售现磨豆浆,热腾腾的豆浆被装在一个个长条形的塑料袋内出售。
在一家作坊门口记者看到,有3个工人在嗡嗡响的电风扇下工作。工人们穿的白背心已经泛黄,几乎被汗水浸湿透。热腾腾的豆腐和豆浆就在他们的手上生产出来。在制作豆腐的机器旁,可以看到地面上流淌着污水,污水旁边的架子上就堆放着原料大豆,还有几只苍蝇在附近盘旋。一个小姑娘一边和工人聊着天,一边用塑料袋分装豆浆,并熟练地将长条塑料袋口打结包装。
当记者询问豆浆的卫生是否有保证时,老板回答,他们的豆浆都是刚磨出来的,绝对没有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刚做出来的豆浆不可能有细菌的,肯定是最新鲜、最好的,每天都要卖上百袋呢。”
至于塑料袋包装热豆浆是否安全、豆浆制作是否需要有标准,老板则表示不清楚。一位正在购买豆浆的顾客听见记者与老板的问答之后,改变主意决定还是买豆浆机回家自制豆浆。
无标准何来监管
记者在超市购买的某品牌豆浆外包装袋上看到,该品牌的豆浆执行的产品标准号为Q/ESEDB005。经多方查询,记者终于在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上查到了该标准,该标准是北京市企业的产品标准。再经艰难查找,记者又找到了一个名为《植物蛋白饮料豆奶(豆浆)和豆奶饮料QB/T 2132—2008》的轻工行业标准。该标准仅规定了豆奶(豆浆)和豆奶饮料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对原料来源、生产工艺等都没有提及。
董金狮说,仅仅这样一个轻工业的推荐标准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一些小加工厂和小作坊的现磨豆浆,无论是其营养成分还是安全性都让人担忧。为豆浆制定一个食品标准是当务之急。食品标准必须包括原料及添加剂使用、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环境管理、生产人员健康状况和产品检验5个方面的内容。
董金狮说:“我国目前的豆浆制作和销售市场并不规范,相较于豆粉冲泡问题,鲜豆浆的小加工厂和小作坊问题更加突出。由于缺少标准,对豆浆的食品安全监管就无从谈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