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前几年楼市风景,热闹非凡,从全国的“楼贵贵”呈放射性:上海的“楼脆脆”,到成都的“楼歪歪”;湖北的“楼高高”,到哈尔滨的“楼停停”;浙江的“搂薄薄”,再到上海的“楼拖拖”和重庆的“楼倒到”……可谓壮观。如今,到了畅想的2011年,楼烂烂横空出世。
2011年9月29日,人民网转载了《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本该于今年3月完工并交付使用的江西省武宁县人民医院新大楼,如今却成了一个官司缠身的“烂尾楼”。今年8月,武宁县人民医院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一纸诉状将该工程的承建方“都昌县大红集团兴昌建筑公司”告到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县里的民生工程成了老百姓看不懂的“伤心工程”。
江西省武宁县人民医院新大楼施工现场,今年年初“被停工”
我们在痛心疾首财政资金被糟蹋、民生工程被践踏的同时,不禁要问,这幢耗资1.6亿元的民生工程如今却成了地地道道破败的“烂尾楼”,巨额投资怎么就打了水漂?而潜藏于“烂尾楼”背后的猫腻,同样引人质疑和联想——“烂尾楼”仅仅是资金不足的缘故吗?
据悉,民生工程最终成为“烂尾楼”,县某主要领导“功不可没”。当初在实施医院整体搬迁工程招投标时,要求投标建筑公司必须具备一级资质。在有关领导的亲自“关照”下,有关部门心领神会暗箱操作,通过降低准入资格、设置排外门槛,采取串标、围标等种种违规手段,使得一级资质的要求标准降为二级资质,最终只有二级建筑资质的都昌“大红集团”中标,烂的是某些领导和部门为人民负责的心。
然而匪夷所思的是,百姓将“烂尾楼”事件举报到省纪委,却泥牛入海。市委组织部、市卫生局、市纪委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也不了了之。上级职能部门官官相卫,调查不能动真碰硬,监督愕然变为纸上文章。这烂的又是整个监管链条上各个领导各个部门的职能。
从最初的招标猫腻,下来的监管失位,再到投诉无门,伤的是人们的心。一连串的因素造就了“烂尾楼”的温床,而这,恰恰也说明了“烂尾楼”绝对不是建筑方单方面原因造成的。有关方面必须全面介入,深入调查,挖出背后的真正元凶和罪魁,不能止于建筑方老板,而让某些责任部门、责任领导游离于问责的范围之外与法律的制裁之外。
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一项惠及民生、改善群众看病条件、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难题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是抚民心、得民心的工程,理应严格把关,重点监督。希望此事能得到当地政府重视,有关部门切实负起责任,可以让这项民生工程尽快完工交付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