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请选择: 国标首页 | 标准动态 | 标准公告 | 标准&商品 | WTO/TBT | 质量认证 | 标准论坛 | BBS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ChinaGB标准频道 >> 标准·生活 >> 家居·标准 >> 交易圣经 >> 正文
人民日报:房地产暴利时代正在远去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1529    更新时间:2011/12/26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今年,企业的冬天似乎比自然界的冬天来的更早、温度更低,不独民营企业资金紧张、盈利下降,就是国有大企业,盈利的增幅也在明显下降;不独劳动密集型的外贸出口企业订单减少、生产经营状况明显回落,就是一些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行业,如钢铁、机械、化工、有色等,也出现了亏损。

  如何过冬,成为眼下许多企业家在考虑的问题。对大部分中国企业来说,夯实企业管理的基础,强身健体练好内功,是不变的选择。但除了内抓管理、外抓订单,企业可能也要跳出企业看世界,研究一下形势是怎样复杂、世界向哪里变化,从而对企业的战略选择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是研究一下世界经济究竟有多复杂。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后,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反反复复。美国就业状况一直没有根本好转,今年还上演了国债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不仅久拖未决,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态势。随着全球经济不稳定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明年的外需不振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挑战?在大多数企业家认同“未来一年国际经济形势将会恶化”的情况下,出口型企业将向何处下手进行结构调整?

  二是研究一下中国的宏观经济向哪里走。中国经济今年增长速度超过9%几成定局,虽然又是全球领跑,但增速放缓也是事实。而且据有关部门的研究,今后2至3年,最多3至5年,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经济增长速度将由10%左右回落到6%—7%。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还有很大空间,但从中长期发展看,很可能已经进入经济增长阶段的调整期,由高速增长到中速增长的转换期。我们的企业大多数都是速度效益型,行业增速越快,盈利越高,行业增速下滑,盈利就低。如果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和趋势能有清醒的认识,企业可能就不会再预期那种传统方式的增长,不再幻想靠高速度来解救自己。

  三是研究一下党中央、国务院对形势的判断,以及为明年宏观调控定的调子。岁末年关,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政府各个部门的工作会议次第召开,这些会议往往会释放出大量信息和信号,对明年各方面的工作包括企业经营,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就拿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来说,“稳中求进”的基调、“四个牢牢把握”的提法、“五大主要任务”的概括,无不让人耳目一新。相信有心的企业家一定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发展的参数。比如,实体经济有没有新出路,新兴产业的机遇是否依旧,民营企业的希望在哪里,等等。

  不做企业的人给企业家支招儿,是一件挺不靠谱的事。但是,大家面临的是同一个世界,无论是干哪一行的,要适应这个世界,进而改变这个世界,学习都是必须的。所以,在经营环境有点寒冷的冬天,在全球经济有点凄迷的冬天,不知何去何从的那些企业家们,不妨过一个学习型的冬天,以积蓄体力和脑力,迎接下一个春天的机遇和挑战。别忘了那句老话:“冬天进补,春天打虎”。

  房地产暴利时代正在远去

  想过会很冷清,但没有想过会这么冷清。2011年对身处房地产行业的人来说,日子是不好过的。

  从年初国务院出台“国八条”开始,房地产调控变得更加严厉。以限贷和限购为核心的政策,加上连续数次加息,使全年楼市成交量维持在低迷状态。前11个月,全国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8.9亿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9%。2009 年和2010 年,这一增速分别为44%和10%。

  国内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2009 年的高速增长后,发展速度逐渐回归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大中城市房价开始稳中有降,特别是10月份以来,房价环比下降的城市逐渐增加。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出现环比下降的达49个,房价下降趋势越来越明显,房地产调控的成效进一步显现。

  经过一年的纠结和争论,随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近期宣布明年将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限购等调控政策将继续实施,市场各方对房价将继续下降的判断也逐渐趋于一致。

  出人意料的是,带动降价的并非实力较差、资金紧张的小企业,而是绿地、万科等“龙头”房企。数据显示,20家龙头房企前11个月销售总额近7000亿元,仍然跑赢大市,但大多没有达到预定的销售目标。

  同时,随着调控的深入,目前房企的大部分融资渠道都被收紧。3季度报显示,房企库存市值已经达到了上万亿元,而且在银行仍然严格限制资金流入房地产业的情况下,除了少数央企背景的开发商,多数开发商资金链十分紧张。

  在市场调整中,中小房企受到的冲击更大。在江浙一带,一些小开发商资金链断裂、老板卷款“跑路”的情况开始出现。有的企业受制于资金及库存的双重压力,到了必须出售项目或股权以换取资金的境地。

  华本机构总裁许文锋认为,随着调控继续,房地产企业兼并重组的现象将逐渐增加,行业集中度会明显提高。目前,国内房地产开发企业超过8万家,但多数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不足,高度依赖贷款和民间融资,发展方式粗放,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行业整合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房地产行业而言,冬天已经到了,而且可能比想象的要更冷、更长。“房价要回归合理水平是大势所趋。”万科集团总裁郁亮表示,过去几年房地产企业的利润率非常高,并不正常。经过这一轮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未来住房的投资属性将越来越弱。“对习惯生活在糖水里的房地产企业而言,很难再回到过去的暴利时代。”

  2012年,保证企业有充足的现金流,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开源节流,将是许多开发商的“过冬”策略。“不管政策怎么变,开发商稳妥一点总是没错的。”广厦集团荣誉主席楼忠福表示,“顺应政策和市场的变化,开发更好的产品是最重要的。”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大调整正在发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指出,短期来看,行业和企业层面供给相对过剩的格局已经逐步形成。开发商将通过降价、布局三四线城市、以品牌和效率而非扩张土地储备等方式来提升价值、应对调整。

  汽车业分化调整大幕拉开

  乘用车好于商用车、豪华品牌好于普通品牌、合资品牌好于自主品牌……如果说今年车市最大的变化是“迎来平稳增长时代”,那么,各车型之间、各企业之间的分化、调整,绝对可以算是2011年车市的关键词。

  岁末的车市寒风习习,位于烟台开发区的上海通用东岳基地里却一片热火朝天。12月16日,伴随着一辆雪佛兰轿车缓缓驶下生产线,东岳基地三期扩建项目生产调试全面启动,预计到明年5月竣工投产后,将新增两班24万辆产能。

  “在车市迈入个位数增长的今天,依旧按计划实施产能扩充,底气主要来自于企业长期积累的竞争力。”上海通用总经理叶永明告诉记者,今年前11个月,国内乘用车销量同比仅增长5.26%,上海通用却实现了21.2%的同比增长。目前,上海通用全年累计销量已逼近120万辆,稳居国内轿车企业第一位。更让叶永明感到欣慰的是,今年上海通用的产品力、品牌力、经营质量、客户满意度等也得到了提升。其中,别克品牌以887分荣登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售后服务满意度排名前三。

  同样收获高增长喜悦的,还有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麦尔斯。今年进口车与国产车销售渠道整合之后,奔驰中国与北京奔驰的营销合力迅速在市场上得以体现。前11个月,奔驰在华销量累计完成17.53万辆,同比增长35%。其中,北京奔驰累计销量更是实现了同比52%的迅猛增长。

  比起合资品牌尤其是豪华车的快速增长,自主品牌今年的日子可以用“艰难”来形容销量下滑、市场份额下滑、赢利能力下降……中汽协会统计显示,前11个月,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552.35万辆,同比下降2.34%,市场占有率下降3.28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下降1.50个百分点。虽然离2011年收官还有一周时间,但绝大多数自主车企完不成全年销售目标已成定局。

  “更加体会到市场严寒的是商用车企业。”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卢锋告诉记者,今年1—11月,商用车产销分别下降8.68%和5.93%,其中,受全年经济调控对基建投资的影响,作为主流产品的货车类产销持续低迷,重卡下降超过13%,轻卡下降6.7%,微卡下降9.7%。不过,通过苦练内功、提升产品力、优化营销模式等措施,东风股份轻型商用车全年销量有望突破31.9万辆,逆市实现6.1%的同比增长。

  “在去年高增长的大背景下,今年汽车总产销仍能保持正增长,还是可喜的。”中汽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认为,今年以来,受制于基本面,汽车行业出现了一定幅度的调整,1—11月,完成汽车销售1681.56万辆,同比增长2.56%。尽管今年汽车工业产销增量微小,但整体经济指标表现均为正增长。17家重点企业前10个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8977.55亿元,同比增长9.81%;完成利润总额1887.48亿元,同比增长8.04%。

  钢铁业市场“倒逼”压力加剧

  今年钢铁行业整体处于高产量、高成本、低效益的运行状态,市场对钢铁行业结构调整的“倒逼”压力不断加重。

  钢铁行业利润率在10月份降至历史最低。据中钢协数据,1—10月大中型钢铁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率只有2.76%,其中10月份77户大中型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率只有0.47%,为历史最低,月实现利润仅为13.75亿元,比9月份下降82.6%;77户企业中,有25户亏损,亏损额21.25亿元,亏损面达32.5%。

  中钢协副会长罗冰生分析认为,生产总量高增长是导致行业低效益的根本原因。今年1—9月全国日产粗钢192.58万吨,相当于年产粗钢7.03亿吨的水平。虽然进入10月后粗钢产量有所下降,但1—10月全国日产粗钢190.21万吨,仍相当于年产粗钢6.94亿吨左右,仍比2010年上升10.7%左右。“粗钢生产总量高增长,不仅造成高价铁矿石进口量增加,还导致国内市场钢材供大于求,促使钢材价格下降。”罗冰生说。

  进口铁矿石大幅涨价,也是造成钢铁业低效益运行的主要原因。罗冰生分析,进口铁矿石高价格给全行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今年1—10月我国进口铁矿石55793.4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5463.49万吨,增长10.86%;1—10月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166.66美元/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2.59美元/吨,涨幅达34.33%。虽然下半年进口铁矿石价格有所下跌,但总体仍处于高位。按今年1—10月进口矿涨价部分计算,由于涨价比上年同期多付汇237.62亿美元,按汇率6.5计算,折合人民币1544.53亿元,是1—10月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841.67亿元的1.84倍,占1—10月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520.61亿元的5.06%。“这种状况是极不合理的,是完全违背铁矿石供需双方"双赢"的基本要求和原则的,应当彻底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态。”罗冰生说。

  利润率降到历史最低点,但投资增幅却在加快,使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压力加剧。前10个月,中国钢铁行业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9%,增速同比加快了17.3个百分点。在近年来钢铁投资持续加快的前提下,我国钢铁产能持续扩张。据中国联合钢铁网统计,今明两年累计新增产能高达1.34亿吨,全部投产后,全国粗钢总产能将达到8.7亿吨。“即使把现有400立方米以及下高炉全部淘汰,全国产能仍将高达8亿吨左右。”中联钢分析师胡艳萍说。

  展望2012年,罗冰生认为,2012年全社会对钢材需求的增长可能明显减弱,而钢铁行业的产能却会增加,明年产能过剩的矛盾将更加突出,钢铁行业可能面临更大困难。

  除产能过剩外,制约中国钢铁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行业运行质量的其他因素也愈加明显。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认为,这些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品种质量亟待升级,布局调整进展缓慢,能源、环境、铁矿石价格约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钢铁行业要想走出困境、渡过难关,唯结构调整一条路。”李新创说。

  纺织业产能扩张变价值增长

  2011年,纺织业的脚步放慢了。

  先看行业形势。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下降;剔除价格因素,纺织品服装出口数量实际增长仅1.14%;社会服装类零售额、零售量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1.31个百分点、8.16个百分点。

  再看企业现状。尽管今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但下半年以来,纺织企业资金偏紧、库存增加的局面日益严重。9月末,在全国规模以上3.56万户纺织企业中,亏损企业4218户,亏损面11.9%,亏损企业亏损额105.5亿元,同比增加51.2%。特别是三季度以来,企业普遍反映市场环境和经营状况不佳,小微企业关停较多。

  纺织业增速的缓步回落,一方面是受融资环境趋紧、用工成本上升等其它制造业普遍面临的宏观因素制约,另一方面则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从需求端看,世界经济复苏放缓,欧债危机加速蔓延,导致国际市场订单量消减。从供应端看,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普遍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棉花这样的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棉价“过山车”般的大涨大跌,又波及化纤、丝、麻等多种原料,致使2011年成为纺织业原料危机最严重的一年。正是由于遭遇产业链首尾夹击,许多企业坦言,“2011年面临的困难要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

  尽管困难重重,增速放慢,但纺织业由“产能扩张”向“价值增长”、由“依赖出口”向“内外兼顾”逐步转型的脚步却快了。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快速增长的动力,正从数量驱动型转变为价格驱动型。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262.1亿美元,同比增长21.2%,但扣除价格因素,出口量实际增长仅1.14%。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认为,这其中有原材料、劳动力等综合成本上涨导致不得不提价的因素,也有整体产品议价能力相对上升的原因。

  内需市场对我国纺织业运行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巩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金额达31969.7亿元,同比增加32.04%,内销占行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2.67%,同比上升1.77个百分点。

  在内销持续旺盛、行业内部加快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纺织企业的盈利能力较上年同期有所提高。1—9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00.37亿元,同比增长32.5%,利润增速跑赢了销售增速。考虑行业亏损面持续扩大,这样的利润增速可反映出企业差距正在扩大,先转型升级、拥有自主品牌和科技实力的优势企业,在行业困难时期显示出了更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王天凯指出,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仍在上升,全球经济将进入一个较长时期的低速增长期,纺织业必须直面国际市场萎缩、需求不足导致的较长时间的出口低速增长。同时,纺织企业还要深刻认识到,要素成本上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持久性,这对于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传统制造业将是更大的挑战。“纺织业已经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最关键时期。创新是推动行业升级的灵魂和动力,将给企业、行业注入更强劲的活力。”

  冬天进补 春天打虎(2011年终产经回顾)

  今年,企业的冬天似乎比自然界的冬天来的更早、温度更低,不独民营企业资金紧张、盈利下降,就是国有大企业,盈利的增幅也在明显下降;不独劳动密集型的外贸出口企业订单减少、生产经营状况明显回落,就是一些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行业,如钢铁、机械、化工、有色等,也出现了亏损。

  如何过冬,成为眼下许多企业家在考虑的问题。对大部分中国企业来说,夯实企业管理的基础,强身健体练好内功,是不变的选择。但除了内抓管理、外抓订单,企业可能也要跳出企业看世界,研究一下形势是怎样复杂、世界向哪里变化,从而对企业的战略选择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是研究一下世界经济究竟有多复杂。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后,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反反复复。美国就业状况一直没有根本好转,今年还上演了国债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不仅久拖未决,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态势。随着全球经济不稳定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明年的外需不振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挑战?在大多数企业家认同“未来一年国际经济形势将会恶化”的情况下,出口型企业将向何处下手进行结构调整?

  二是研究一下中国的宏观经济向哪里走。中国经济今年增长速度超过9%几成定局,虽然又是全球领跑,但增速放缓也是事实。而且据有关部门的研究,今后2至3年,最多3至5年,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经济增长速度将由10%左右回落到6%—7%。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还有很大空间,但从中长期发展看,很可能已经进入经济增长阶段的调整期,由高速增长到中速增长的转换期。我们的企业大多数都是速度效益型,行业增速越快,盈利越高,行业增速下滑,盈利就低。如果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和趋势能有清醒的认识,企业可能就不会再预期那种传统方式的增长,不再幻想靠高速度来解救自己。

  三是研究一下党中央、国务院对形势的判断,以及为明年宏观调控定的调子。岁末年关,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政府各个部门的工作会议次第召开,这些会议往往会释放出大量信息和信号,对明年各方面的工作包括企业经营,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就拿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来说,“稳中求进”的基调、“四个牢牢把握”的提法、“五大主要任务”的概括,无不让人耳目一新。相信有心的企业家一定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发展的参数。比如,实体经济有没有新出路,新兴产业的机遇是否依旧,民营企业的希望在哪里,等等。

  不做企业的人给企业家支招儿,是一件挺不靠谱的事。但是,大家面临的是同一个世界,无论是干哪一行的,要适应这个世界,进而改变这个世界,学习都是必须的。所以,在经营环境有点寒冷的冬天,在全球经济有点凄迷的冬天,不知何去何从的那些企业家们,不妨过一个学习型的冬天,以积蓄体力和脑力,迎接下一个春天的机遇和挑战。别忘了那句老话:“冬天进补,春天打虎”。

  房地产暴利时代正在远去

  想过会很冷清,但没有想过会这么冷清。2011年对身处房地产行业的人来说,日子是不好过的。

  从年初国务院出台“国八条”开始,房地产调控变得更加严厉。以限贷和限购为核心的政策,加上连续数次加息,使全年楼市成交量维持在低迷状态。前11个月,全国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8.9亿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9%。2009 年和2010 年,这一增速分别为44%和10%。

  国内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2009 年的高速增长后,发展速度逐渐回归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大中城市房价开始稳中有降,特别是10月份以来,房价环比下降的城市逐渐增加。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出现环比下降的达49个,房价下降趋势越来越明显,房地产调控的成效进一步显现。

  经过一年的纠结和争论,随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近期宣布明年将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限购等调控政策将继续实施,市场各方对房价将继续下降的判断也逐渐趋于一致。

  出人意料的是,带动降价的并非实力较差、资金紧张的小企业,而是绿地、万科等“龙头”房企。数据显示,20家龙头房企前11个月销售总额近7000亿元,仍然跑赢大市,但大多没有达到预定的销售目标。

  同时,随着调控的深入,目前房企的大部分融资渠道都被收紧。3季度报显示,房企库存市值已经达到了上万亿元,而且在银行仍然严格限制资金流入房地产业的情况下,除了少数央企背景的开发商,多数开发商资金链十分紧张。

  在市场调整中,中小房企受到的冲击更大。在江浙一带,一些小开发商资金链断裂、老板卷款“跑路”的情况开始出现。有的企业受制于资金及库存的双重压力,到了必须出售项目或股权以换取资金的境地。

  华本机构总裁许文锋认为,随着调控继续,房地产企业兼并重组的现象将逐渐增加,行业集中度会明显提高。目前,国内房地产开发企业超过8万家,但多数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不足,高度依赖贷款和民间融资,发展方式粗放,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行业整合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房地产行业而言,冬天已经到了,而且可能比想象的要更冷、更长。“房价要回归合理水平是大势所趋。”万科集团总裁郁亮表示,过去几年房地产企业的利润率非常高,并不正常。经过这一轮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未来住房的投资属性将越来越弱。“对习惯生活在糖水里的房地产企业而言,很难再回到过去的暴利时代。”

  2012年,保证企业有充足的现金流,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开源节流,将是许多开发商的“过冬”策略。“不管政策怎么变,开发商稳妥一点总是没错的。”广厦集团荣誉主席楼忠福表示,“顺应政策和市场的变化,开发更好的产品是最重要的。”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大调整正在发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指出,短期来看,行业和企业层面供给相对过剩的格局已经逐步形成。开发商将通过降价、布局三四线城市、以品牌和效率而非扩张土地储备等方式来提升价值、应对调整。

  汽车业分化调整大幕拉开

  乘用车好于商用车、豪华品牌好于普通品牌、合资品牌好于自主品牌……如果说今年车市最大的变化是“迎来平稳增长时代”,那么,各车型之间、各企业之间的分化、调整,绝对可以算是2011年车市的关键词。

  岁末的车市寒风习习,位于烟台开发区的上海通用东岳基地里却一片热火朝天。12月16日,伴随着一辆雪佛兰轿车缓缓驶下生产线,东岳基地三期扩建项目生产调试全面启动,预计到明年5月竣工投产后,将新增两班24万辆产能。

  “在车市迈入个位数增长的今天,依旧按计划实施产能扩充,底气主要来自于企业长期积累的竞争力。”上海通用总经理叶永明告诉记者,今年前11个月,国内乘用车销量同比仅增长5.26%,上海通用却实现了21.2%的同比增长。目前,上海通用全年累计销量已逼近120万辆,稳居国内轿车企业第一位。更让叶永明感到欣慰的是,今年上海通用的产品力、品牌力、经营质量、客户满意度等也得到了提升。其中,别克品牌以887分荣登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售后服务满意度排名前三。

  同样收获高增长喜悦的,还有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麦尔斯。今年进口车与国产车销售渠道整合之后,奔驰中国与北京奔驰的营销合力迅速在市场上得以体现。前11个月,奔驰在华销量累计完成17.53万辆,同比增长35%。其中,北京奔驰累计销量更是实现了同比52%的迅猛增长。

  比起合资品牌尤其是豪华车的快速增长,自主品牌今年的日子可以用“艰难”来形容销量下滑、市场份额下滑、赢利能力下降……中汽协会统计显示,前11个月,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552.35万辆,同比下降2.34%,市场占有率下降3.28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下降1.50个百分点。虽然离2011年收官还有一周时间,但绝大多数自主车企完不成全年销售目标已成定局。

  “更加体会到市场严寒的是商用车企业。”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卢锋告诉记者,今年1—11月,商用车产销分别下降8.68%和5.93%,其中,受全年经济调控对基建投资的影响,作为主流产品的货车类产销持续低迷,重卡下降超过13%,轻卡下降6.7%,微卡下降9.7%。不过,通过苦练内功、提升产品力、优化营销模式等措施,东风股份轻型商用车全年销量有望突破31.9万辆,逆市实现6.1%的同比增长。

  “在去年高增长的大背景下,今年汽车总产销仍能保持正增长,还是可喜的。”中汽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认为,今年以来,受制于基本面,汽车行业出现了一定幅度的调整,1—11月,完成汽车销售1681.56万辆,同比增长2.56%。尽管今年汽车工业产销增量微小,但整体经济指标表现均为正增长。17家重点企业前10个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8977.55亿元,同比增长9.81%;完成利润总额1887.48亿元,同比增长8.04%。

  钢铁业市场“倒逼”压力加剧

  今年钢铁行业整体处于高产量、高成本、低效益的运行状态,市场对钢铁行业结构调整的“倒逼”压力不断加重。

  钢铁行业利润率在10月份降至历史最低。据中钢协数据,1—10月大中型钢铁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率只有2.76%,其中10月份77户大中型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率只有0.47%,为历史最低,月实现利润仅为13.75亿元,比9月份下降82.6%;77户企业中,有25户亏损,亏损额21.25亿元,亏损面达32.5%。

  中钢协副会长罗冰生分析认为,生产总量高增长是导致行业低效益的根本原因。今年1—9月全国日产粗钢192.58万吨,相当于年产粗钢7.03亿吨的水平。虽然进入10月后粗钢产量有所下降,但1—10月全国日产粗钢190.21万吨,仍相当于年产粗钢6.94亿吨左右,仍比2010年上升10.7%左右。“粗钢生产总量高增长,不仅造成高价铁矿石进口量增加,还导致国内市场钢材供大于求,促使钢材价格下降。”罗冰生说。

  进口铁矿石大幅涨价,也是造成钢铁业低效益运行的主要原因。罗冰生分析,进口铁矿石高价格给全行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今年1—10月我国进口铁矿石55793.4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5463.49万吨,增长10.86%;1—10月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166.66美元/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2.59美元/吨,涨幅达34.33%。虽然下半年进口铁矿石价格有所下跌,但总体仍处于高位。按今年1—10月进口矿涨价部分计算,由于涨价比上年同期多付汇237.62亿美元,按汇率6.5计算,折合人民币1544.53亿元,是1—10月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841.67亿元的1.84倍,占1—10月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520.61亿元的5.06%。“这种状况是极不合理的,是完全违背铁矿石供需双方"双赢"的基本要求和原则的,应当彻底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态。”罗冰生说。

  利润率降到历史最低点,但投资增幅却在加快,使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压力加剧。前10个月,中国钢铁行业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9%,增速同比加快了17.3个百分点。在近年来钢铁投资持续加快的前提下,我国钢铁产能持续扩张。据中国联合钢铁网统计,今明两年累计新增产能高达1.34亿吨,全部投产后,全国粗钢总产能将达到8.7亿吨。“即使把现有400立方米以及下高炉全部淘汰,全国产能仍将高达8亿吨左右。”中联钢分析师胡艳萍说。

  展望2012年,罗冰生认为,2012年全社会对钢材需求的增长可能明显减弱,而钢铁行业的产能却会增加,明年产能过剩的矛盾将更加突出,钢铁行业可能面临更大困难。

  除产能过剩外,制约中国钢铁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行业运行质量的其他因素也愈加明显。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认为,这些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品种质量亟待升级,布局调整进展缓慢,能源、环境、铁矿石价格约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钢铁行业要想走出困境、渡过难关,唯结构调整一条路。”李新创说。

  纺织业产能扩张变价值增长

  2011年,纺织业的脚步放慢了。

  先看行业形势。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下降;剔除价格因素,纺织品服装出口数量实际增长仅1.14%;社会服装类零售额、零售量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1.31个百分点、8.16个百分点。

  再看企业现状。尽管今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但下半年以来,纺织企业资金偏紧、库存增加的局面日益严重。9月末,在全国规模以上3.56万户纺织企业中,亏损企业4218户,亏损面11.9%,亏损企业亏损额105.5亿元,同比增加51.2%。特别是三季度以来,企业普遍反映市场环境和经营状况不佳,小微企业关停较多。

  纺织业增速的缓步回落,一方面是受融资环境趋紧、用工成本上升等其它制造业普遍面临的宏观因素制约,另一方面则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从需求端看,世界经济复苏放缓,欧债危机加速蔓延,导致国际市场订单量消减。从供应端看,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普遍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棉花这样的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棉价“过山车”般的大涨大跌,又波及化纤、丝、麻等多种原料,致使2011年成为纺织业原料危机最严重的一年。正是由于遭遇产业链首尾夹击,许多企业坦言,“2011年面临的困难要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

  尽管困难重重,增速放慢,但纺织业由“产能扩张”向“价值增长”、由“依赖出口”向“内外兼顾”逐步转型的脚步却快了。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快速增长的动力,正从数量驱动型转变为价格驱动型。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262.1亿美元,同比增长21.2%,但扣除价格因素,出口量实际增长仅1.14%。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认为,这其中有原材料、劳动力等综合成本上涨导致不得不提价的因素,也有整体产品议价能力相对上升的原因。

  内需市场对我国纺织业运行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巩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金额达31969.7亿元,同比增加32.04%,内销占行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2.67%,同比上升1.77个百分点。

  在内销持续旺盛、行业内部加快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纺织企业的盈利能力较上年同期有所提高。1—9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00.37亿元,同比增长32.5%,利润增速跑赢了销售增速。考虑行业亏损面持续扩大,这样的利润增速可反映出企业差距正在扩大,先转型升级、拥有自主品牌和科技实力的优势企业,在行业困难时期显示出了更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王天凯指出,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仍在上升,全球经济将进入一个较长时期的低速增长期,纺织业必须直面国际市场萎缩、需求不足导致的较长时间的出口低速增长。同时,纺织企业还要深刻认识到,要素成本上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持久性,这对于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传统制造业将是更大的挑战。“纺织业已经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最关键时期。创新是推动行业升级的灵魂和动力,将给企业、行业注入更强劲的活力。”

  冬天进补 春天打虎(2011年终产经回顾)

  今年,企业的冬天似乎比自然界的冬天来的更早、温度更低,不独民营企业资金紧张、盈利下降,就是国有大企业,盈利的增幅也在明显下降;不独劳动密集型的外贸出口企业订单减少、生产经营状况明显回落,就是一些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行业,如钢铁、机械、化工、有色等,也出现了亏损。

  如何过冬,成为眼下许多企业家在考虑的问题。对大部分中国企业来说,夯实企业管理的基础,强身健体练好内功,是不变的选择。但除了内抓管理、外抓订单,企业可能也要跳出企业看世界,研究一下形势是怎样复杂、世界向哪里变化,从而对企业的战略选择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是研究一下世界经济究竟有多复杂。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后,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反反复复。美国就业状况一直没有根本好转,今年还上演了国债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不仅久拖未决,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态势。随着全球经济不稳定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明年的外需不振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挑战?在大多数企业家认同“未来一年国际经济形势将会恶化”的情况下,出口型企业将向何处下手进行结构调整?

  二是研究一下中国的宏观经济向哪里走。中国经济今年增长速度超过9%几成定局,虽然又是全球领跑,但增速放缓也是事实。而且据有关部门的研究,今后2至3年,最多3至5年,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经济增长速度将由10%左右回落到6%—7%。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还有很大空间,但从中长期发展看,很可能已经进入经济增长阶段的调整期,由高速增长到中速增长的转换期。我们的企业大多数都是速度效益型,行业增速越快,盈利越高,行业增速下滑,盈利就低。如果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和趋势能有清醒的认识,企业可能就不会再预期那种传统方式的增长,不再幻想靠高速度来解救自己。

  三是研究一下党中央、国务院对形势的判断,以及为明年宏观调控定的调子。岁末年关,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政府各个部门的工作会议次第召开,这些会议往往会释放出大量信息和信号,对明年各方面的工作包括企业经营,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就拿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来说,“稳中求进”的基调、“四个牢牢把握”的提法、“五大主要任务”的概括,无不让人耳目一新。相信有心的企业家一定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发展的参数。比如,实体经济有没有新出路,新兴产业的机遇是否依旧,民营企业的希望在哪里,等等。

  不做企业的人给企业家支招儿,是一件挺不靠谱的事。但是,大家面临的是同一个世界,无论是干哪一行的,要适应这个世界,进而改变这个世界,学习都是必须的。所以,在经营环境有点寒冷的冬天,在全球经济有点凄迷的冬天,不知何去何从的那些企业家们,不妨过一个学习型的冬天,以积蓄体力和脑力,迎接下一个春天的机遇和挑战。别忘了那句老话:“冬天进补,春天打虎”。

  房地产暴利时代正在远去

  想过会很冷清,但没有想过会这么冷清。2011年对身处房地产行业的人来说,日子是不好过的。

  从年初国务院出台“国八条”开始,房地产调控变得更加严厉。以限贷和限购为核心的政策,加上连续数次加息,使全年楼市成交量维持在低迷状态。前11个月,全国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8.9亿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9%。2009 年和2010 年,这一增速分别为44%和10%。

  国内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2009 年的高速增长后,发展速度逐渐回归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大中城市房价开始稳中有降,特别是10月份以来,房价环比下降的城市逐渐增加。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出现环比下降的达49个,房价下降趋势越来越明显,房地产调控的成效进一步显现。

  经过一年的纠结和争论,随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近期宣布明年将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限购等调控政策将继续实施,市场各方对房价将继续下降的判断也逐渐趋于一致。

  出人意料的是,带动降价的并非实力较差、资金紧张的小企业,而是绿地、万科等“龙头”房企。数据显示,20家龙头房企前11个月销售总额近7000亿元,仍然跑赢大市,但大多没有达到预定的销售目标。

  同时,随着调控的深入,目前房企的大部分融资渠道都被收紧。3季度报显示,房企库存市值已经达到了上万亿元,而且在银行仍然严格限制资金流入房地产业的情况下,除了少数央企背景的开发商,多数开发商资金链十分紧张。

  在市场调整中,中小房企受到的冲击更大。在江浙一带,一些小开发商资金链断裂、老板卷款“跑路”的情况开始出现。有的企业受制于资金及库存的双重压力,到了必须出售项目或股权以换取资金的境地。

  华本机构总裁许文锋认为,随着调控继续,房地产企业兼并重组的现象将逐渐增加,行业集中度会明显提高。目前,国内房地产开发企业超过8万家,但多数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不足,高度依赖贷款和民间融资,发展方式粗放,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行业整合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房地产行业而言,冬天已经到了,而且可能比想象的要更冷、更长。“房价要回归合理水平是大势所趋。”万科集团总裁郁亮表示,过去几年房地产企业的利润率非常高,并不正常。经过这一轮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未来住房的投资属性将越来越弱。“对习惯生活在糖水里的房地产企业而言,很难再回到过去的暴利时代。”

  2012年,保证企业有充足的现金流,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开源节流,将是许多开发商的“过冬”策略。“不管政策怎么变,开发商稳妥一点总是没错的。”广厦集团荣誉主席楼忠福表示,“顺应政策和市场的变化,开发更好的产品是最重要的。”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大调整正在发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指出,短期来看,行业和企业层面供给相对过剩的格局已经逐步形成。开发商将通过降价、布局三四线城市、以品牌和效率而非扩张土地储备等方式来提升价值、应对调整。

  汽车业分化调整大幕拉开

  乘用车好于商用车、豪华品牌好于普通品牌、合资品牌好于自主品牌……如果说今年车市最大的变化是“迎来平稳增长时代”,那么,各车型之间、各企业之间的分化、调整,绝对可以算是2011年车市的关键词。

  岁末的车市寒风习习,位于烟台开发区的上海通用东岳基地里却一片热火朝天。12月16日,伴随着一辆雪佛兰轿车缓缓驶下生产线,东岳基地三期扩建项目生产调试全面启动,预计到明年5月竣工投产后,将新增两班24万辆产能。

  “在车市迈入个位数增长的今天,依旧按计划实施产能扩充,底气主要来自于企业长期积累的竞争力。”上海通用总经理叶永明告诉记者,今年前11个月,国内乘用车销量同比仅增长5.26%,上海通用却实现了21.2%的同比增长。目前,上海通用全年累计销量已逼近120万辆,稳居国内轿车企业第一位。更让叶永明感到欣慰的是,今年上海通用的产品力、品牌力、经营质量、客户满意度等也得到了提升。其中,别克品牌以887分荣登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售后服务满意度排名前三。

  同样收获高增长喜悦的,还有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麦尔斯。今年进口车与国产车销售渠道整合之后,奔驰中国与北京奔驰的营销合力迅速在市场上得以体现。前11个月,奔驰在华销量累计完成17.53万辆,同比增长35%。其中,北京奔驰累计销量更是实现了同比52%的迅猛增长。

  比起合资品牌尤其是豪华车的快速增长,自主品牌今年的日子可以用“艰难”来形容销量下滑、市场份额下滑、赢利能力下降……中汽协会统计显示,前11个月,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552.35万辆,同比下降2.34%,市场占有率下降3.28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下降1.50个百分点。虽然离2011年收官还有一周时间,但绝大多数自主车企完不成全年销售目标已成定局。

  “更加体会到市场严寒的是商用车企业。”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卢锋告诉记者,今年1—11月,商用车产销分别下降8.68%和5.93%,其中,受全年经济调控对基建投资的影响,作为主流产品的货车类产销持续低迷,重卡下降超过13%,轻卡下降6.7%,微卡下降9.7%。不过,通过苦练内功、提升产品力、优化营销模式等措施,东风股份轻型商用车全年销量有望突破31.9万辆,逆市实现6.1%的同比增长。

  “在去年高增长的大背景下,今年汽车总产销仍能保持正增长,还是可喜的。”中汽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认为,今年以来,受制于基本面,汽车行业出现了一定幅度的调整,1—11月,完成汽车销售1681.56万辆,同比增长2.56%。尽管今年汽车工业产销增量微小,但整体经济指标表现均为正增长。17家重点企业前10个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8977.55亿元,同比增长9.81%;完成利润总额1887.48亿元,同比增长8.04%。

  钢铁业市场“倒逼”压力加剧

  今年钢铁行业整体处于高产量、高成本、低效益的运行状态,市场对钢铁行业结构调整的“倒逼”压力不断加重。

  钢铁行业利润率在10月份降至历史最低。据中钢协数据,1—10月大中型钢铁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率只有2.76%,其中10月份77户大中型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率只有0.47%,为历史最低,月实现利润仅为13.75亿元,比9月份下降82.6%;77户企业中,有25户亏损,亏损额21.25亿元,亏损面达32.5%。

  中钢协副会长罗冰生分析认为,生产总量高增长是导致行业低效益的根本原因。今年1—9月全国日产粗钢192.58万吨,相当于年产粗钢7.03亿吨的水平。虽然进入10月后粗钢产量有所下降,但1—10月全国日产粗钢190.21万吨,仍相当于年产粗钢6.94亿吨左右,仍比2010年上升10.7%左右。“粗钢生产总量高增长,不仅造成高价铁矿石进口量增加,还导致国内市场钢材供大于求,促使钢材价格下降。”罗冰生说。

  进口铁矿石大幅涨价,也是造成钢铁业低效益运行的主要原因。罗冰生分析,进口铁矿石高价格给全行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今年1—10月我国进口铁矿石55793.4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5463.49万吨,增长10.86%;1—10月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166.66美元/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2.59美元/吨,涨幅达34.33%。虽然下半年进口铁矿石价格有所下跌,但总体仍处于高位。按今年1—10月进口矿涨价部分计算,由于涨价比上年同期多付汇237.62亿美元,按汇率6.5计算,折合人民币1544.53亿元,是1—10月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841.67亿元的1.84倍,占1—10月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520.61亿元的5.06%。“这种状况是极不合理的,是完全违背铁矿石供需双方"双赢"的基本要求和原则的,应当彻底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态。”罗冰生说。

  利润率降到历史最低点,但投资增幅却在加快,使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压力加剧。前10个月,中国钢铁行业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9%,增速同比加快了17.3个百分点。在近年来钢铁投资持续加快的前提下,我国钢铁产能持续扩张。据中国联合钢铁网统计,今明两年累计新增产能高达1.34亿吨,全部投产后,全国粗钢总产能将达到8.7亿吨。“即使把现有400立方米以及下高炉全部淘汰,全国产能仍将高达8亿吨左右。”中联钢分析师胡艳萍说。

  展望2012年,罗冰生认为,2012年全社会对钢材需求的增长可能明显减弱,而钢铁行业的产能却会增加,明年产能过剩的矛盾将更加突出,钢铁行业可能面临更大困难。

  除产能过剩外,制约中国钢铁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行业运行质量的其他因素也愈加明显。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认为,这些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品种质量亟待升级,布局调整进展缓慢,能源、环境、铁矿石价格约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钢铁行业要想走出困境、渡过难关,唯结构调整一条路。”李新创说。

  纺织业产能扩张变价值增长

  2011年,纺织业的脚步放慢了。

  先看行业形势。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下降;剔除价格因素,纺织品服装出口数量实际增长仅1.14%;社会服装类零售额、零售量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1.31个百分点、8.16个百分点。

  再看企业现状。尽管今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但下半年以来,纺织企业资金偏紧、库存增加的局面日益严重。9月末,在全国规模以上3.56万户纺织企业中,亏损企业4218户,亏损面11.9%,亏损企业亏损额105.5亿元,同比增加51.2%。特别是三季度以来,企业普遍反映市场环境和经营状况不佳,小微企业关停较多。

  纺织业增速的缓步回落,一方面是受融资环境趋紧、用工成本上升等其它制造业普遍面临的宏观因素制约,另一方面则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从需求端看,世界经济复苏放缓,欧债危机加速蔓延,导致国际市场订单量消减。从供应端看,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普遍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棉花这样的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棉价“过山车”般的大涨大跌,又波及化纤、丝、麻等多种原料,致使2011年成为纺织业原料危机最严重的一年。正是由于遭遇产业链首尾夹击,许多企业坦言,“2011年面临的困难要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

  尽管困难重重,增速放慢,但纺织业由“产能扩张”向“价值增长”、由“依赖出口”向“内外兼顾”逐步转型的脚步却快了。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快速增长的动力,正从数量驱动型转变为价格驱动型。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262.1亿美元,同比增长21.2%,但扣除价格因素,出口量实际增长仅1.14%。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认为,这其中有原材料、劳动力等综合成本上涨导致不得不提价的因素,也有整体产品议价能力相对上升的原因。

  内需市场对我国纺织业运行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巩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金额达31969.7亿元,同比增加32.04%,内销占行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2.67%,同比上升1.77个百分点。

  在内销持续旺盛、行业内部加快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纺织企业的盈利能力较上年同期有所提高。1—9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00.37亿元,同比增长32.5%,利润增速跑赢了销售增速。考虑行业亏损面持续扩大,这样的利润增速可反映出企业差距正在扩大,先转型升级、拥有自主品牌和科技实力的优势企业,在行业困难时期显示出了更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王天凯指出,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仍在上升,全球经济将进入一个较长时期的低速增长期,纺织业必须直面国际市场萎缩、需求不足导致的较长时间的出口低速增长。同时,纺织企业还要深刻认识到,要素成本上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持久性,这对于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传统制造业将是更大的挑战。“纺织业已经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最关键时期。创新是推动行业升级的灵魂和动力,将给企业、行业注入更强劲的活力。”

  冬天进补 春天打虎(2011年终产经回顾)

  今年,企业的冬天似乎比自然界的冬天来的更早、温度更低,不独民营企业资金紧张、盈利下降,就是国有大企业,盈利的增幅也在明显下降;不独劳动密集型的外贸出口企业订单减少、生产经营状况明显回落,就是一些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行业,如钢铁、机械、化工、有色等,也出现了亏损。

  如何过冬,成为眼下许多企业家在考虑的问题。对大部分中国企业来说,夯实企业管理的基础,强身健体练好内功,是不变的选择。但除了内抓管理、外抓订单,企业可能也要跳出企业看世界,研究一下形势是怎样复杂、世界向哪里变化,从而对企业的战略选择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是研究一下世界经济究竟有多复杂。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后,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反反复复。美国就业状况一直没有根本好转,今年还上演了国债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不仅久拖未决,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态势。随着全球经济不稳定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明年的外需不振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挑战?在大多数企业家认同“未来一年国际经济形势将会恶化”的情况下,出口型企业将向何处下手进行结构调整?

  二是研究一下中国的宏观经济向哪里走。中国经济今年增长速度超过9%几成定局,虽然又是全球领跑,但增速放缓也是事实。而且据有关部门的研究,今后2至3年,最多3至5年,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经济增长速度将由10%左右回落到6%—7%。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还有很大空间,但从中长期发展看,很可能已经进入经济增长阶段的调整期,由高速增长到中速增长的转换期。我们的企业大多数都是速度效益型,行业增速越快,盈利越高,行业增速下滑,盈利就低。如果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和趋势能有清醒的认识,企业可能就不会再预期那种传统方式的增长,不再幻想靠高速度来解救自己。

  三是研究一下党中央、国务院对形势的判断,以及为明年宏观调控定的调子。岁末年关,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政府各个部门的工作会议次第召开,这些会议往往会释放出大量信息和信号,对明年各方面的工作包括企业经营,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就拿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来说,“稳中求进”的基调、“四个牢牢把握”的提法、“五大主要任务”的概括,无不让人耳目一新。相信有心的企业家一定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发展的参数。比如,实体经济有没有新出路,新兴产业的机遇是否依旧,民营企业的希望在哪里,等等。

  不做企业的人给企业家支招儿,是一件挺不靠谱的事。但是,大家面临的是同一个世界,无论是干哪一行的,要适应这个世界,进而改变这个世界,学习都是必须的。所以,在经营环境有点寒冷的冬天,在全球经济有点凄迷的冬天,不知何去何从的那些企业家们,不妨过一个学习型的冬天,以积蓄体力和脑力,迎接下一个春天的机遇和挑战。别忘了那句老话:“冬天进补,春天打虎”。

  房地产暴利时代正在远去

  想过会很冷清,但没有想过会这么冷清。2011年对身处房地产行业的人来说,日子是不好过的。

  从年初国务院出台“国八条”开始,房地产调控变得更加严厉。以限贷和限购为核心的政策,加上连续数次加息,使全年楼市成交量维持在低迷状态。前11个月,全国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8.9亿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9%。2009 年和2010 年,这一增速分别为44%和10%。

  国内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2009 年的高速增长后,发展速度逐渐回归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大中城市房价开始稳中有降,特别是10月份以来,房价环比下降的城市逐渐增加。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出现环比下降的达49个,房价下降趋势越来越明显,房地产调控的成效进一步显现。

  经过一年的纠结和争论,随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近期宣布明年将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限购等调控政策将继续实施,市场各方对房价将继续下降的判断也逐渐趋于一致。

  出人意料的是,带动降价的并非实力较差、资金紧张的小企业,而是绿地、万科等“龙头”房企。数据显示,20家龙头房企前11个月销售总额近7000亿元,仍然跑赢大市,但大多没有达到预定的销售目标。

  同时,随着调控的深入,目前房企的大部分融资渠道都被收紧。3季度报显示,房企库存市值已经达到了上万亿元,而且在银行仍然严格限制资金流入房地产业的情况下,除了少数央企背景的开发商,多数开发商资金链十分紧张。

  在市场调整中,中小房企受到的冲击更大。在江浙一带,一些小开发商资金链断裂、老板卷款“跑路”的情况开始出现。有的企业受制于资金及库存的双重压力,到了必须出售项目或股权以换取资金的境地。

  华本机构总裁许文锋认为,随着调控继续,房地产企业兼并重组的现象将逐渐增加,行业集中度会明显提高。目前,国内房地产开发企业超过8万家,但多数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不足,高度依赖贷款和民间融资,发展方式粗放,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行业整合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房地产行业而言,冬天已经到了,而且可能比想象的要更冷、更长。“房价要回归合理水平是大势所趋。”万科集团总裁郁亮表示,过去几年房地产企业的利润率非常高,并不正常。经过这一轮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未来住房的投资属性将越来越弱。“对习惯生活在糖水里的房地产企业而言,很难再回到过去的暴利时代。”

  2012年,保证企业有充足的现金流,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开源节流,将是许多开发商的“过冬”策略。“不管政策怎么变,开发商稳妥一点总是没错的。”广厦集团荣誉主席楼忠福表示,“顺应政策和市场的变化,开发更好的产品是最重要的。”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大调整正在发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指出,短期来看,行业和企业层面供给相对过剩的格局已经逐步形成。开发商将通过降价、布局三四线城市、以品牌和效率而非扩张土地储备等方式来提升价值、应对调整。

  汽车业分化调整大幕拉开

  乘用车好于商用车、豪华品牌好于普通品牌、合资品牌好于自主品牌……如果说今年车市最大的变化是“迎来平稳增长时代”,那么,各车型之间、各企业之间的分化、调整,绝对可以算是2011年车市的关键词。

  岁末的车市寒风习习,位于烟台开发区的上海通用东岳基地里却一片热火朝天。12月16日,伴随着一辆雪佛兰轿车缓缓驶下生产线,东岳基地三期扩建项目生产调试全面启动,预计到明年5月竣工投产后,将新增两班24万辆产能。

  “在车市迈入个位数增长的今天,依旧按计划实施产能扩充,底气主要来自于企业长期积累的竞争力。”上海通用总经理叶永明告诉记者,今年前11个月,国内乘用车销量同比仅增长5.26%,上海通用却实现了21.2%的同比增长。目前,上海通用全年累计销量已逼近120万辆,稳居国内轿车企业第一位。更让叶永明感到欣慰的是,今年上海通用的产品力、品牌力、经营质量、客户满意度等也得到了提升。其中,别克品牌以887分荣登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售后服务满意度排名前三。

  同样收获高增长喜悦的,还有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麦尔斯。今年进口车与国产车销售渠道整合之后,奔驰中国与北京奔驰的营销合力迅速在市场上得以体现。前11个月,奔驰在华销量累计完成17.53万辆,同比增长35%。其中,北京奔驰累计销量更是实现了同比52%的迅猛增长。

  比起合资品牌尤其是豪华车的快速增长,自主品牌今年的日子可以用“艰难”来形容销量下滑、市场份额下滑、赢利能力下降……中汽协会统计显示,前11个月,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552.35万辆,同比下降2.34%,市场占有率下降3.28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下降1.50个百分点。虽然离2011年收官还有一周时间,但绝大多数自主车企完不成全年销售目标已成定局。

  “更加体会到市场严寒的是商用车企业。”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卢锋告诉记者,今年1—11月,商用车产销分别下降8.68%和5.93%,其中,受全年经济调控对基建投资的影响,作为主流产品的货车类产销持续低迷,重卡下降超过13%,轻卡下降6.7%,微卡下降9.7%。不过,通过苦练内功、提升产品力、优化营销模式等措施,东风股份轻型商用车全年销量有望突破31.9万辆,逆市实现6.1%的同比增长。

  “在去年高增长的大背景下,今年汽车总产销仍能保持正增长,还是可喜的。”中汽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认为,今年以来,受制于基本面,汽车行业出现了一定幅度的调整,1—11月,完成汽车销售1681.56万辆,同比增长2.56%。尽管今年汽车工业产销增量微小,但整体经济指标表现均为正增长。17家重点企业前10个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8977.55亿元,同比增长9.81%;完成利润总额1887.48亿元,同比增长8.04%。

  钢铁业市场“倒逼”压力加剧

  今年钢铁行业整体处于高产量、高成本、低效益的运行状态,市场对钢铁行业结构调整的“倒逼”压力不断加重。

  钢铁行业利润率在10月份降至历史最低。据中钢协数据,1—10月大中型钢铁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率只有2.76%,其中10月份77户大中型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率只有0.47%,为历史最低,月实现利润仅为13.75亿元,比9月份下降82.6%;77户企业中,有25户亏损,亏损额21.25亿元,亏损面达32.5%。

  中钢协副会长罗冰生分析认为,生产总量高增长是导致行业低效益的根本原因。今年1—9月全国日产粗钢192.58万吨,相当于年产粗钢7.03亿吨的水平。虽然进入10月后粗钢产量有所下降,但1—10月全国日产粗钢190.21万吨,仍相当于年产粗钢6.94亿吨左右,仍比2010年上升10.7%左右。“粗钢生产总量高增长,不仅造成高价铁矿石进口量增加,还导致国内市场钢材供大于求,促使钢材价格下降。”罗冰生说。

  进口铁矿石大幅涨价,也是造成钢铁业低效益运行的主要原因。罗冰生分析,进口铁矿石高价格给全行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今年1—10月我国进口铁矿石55793.4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5463.49万吨,增长10.86%;1—10月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166.66美元/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2.59美元/吨,涨幅达34.33%。虽然下半年进口铁矿石价格有所下跌,但总体仍处于高位。按今年1—10月进口矿涨价部分计算,由于涨价比上年同期多付汇237.62亿美元,按汇率6.5计算,折合人民币1544.53亿元,是1—10月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841.67亿元的1.84倍,占1—10月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520.61亿元的5.06%。“这种状况是极不合理的,是完全违背铁矿石供需双方"双赢"的基本要求和原则的,应当彻底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态。”罗冰生说。

  利润率降到历史最低点,但投资增幅却在加快,使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压力加剧。前10个月,中国钢铁行业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9%,增速同比加快了17.3个百分点。在近年来钢铁投资持续加快的前提下,我国钢铁产能持续扩张。据中国联合钢铁网统计,今明两年累计新增产能高达1.34亿吨,全部投产后,全国粗钢总产能将达到8.7亿吨。“即使把现有400立方米以及下高炉全部淘汰,全国产能仍将高达8亿吨左右。”中联钢分析师胡艳萍说。

  展望2012年,罗冰生认为,2012年全社会对钢材需求的增长可能明显减弱,而钢铁行业的产能却会增加,明年产能过剩的矛盾将更加突出,钢铁行业可能面临更大困难。

  除产能过剩外,制约中国钢铁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行业运行质量的其他因素也愈加明显。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认为,这些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品种质量亟待升级,布局调整进展缓慢,能源、环境、铁矿石价格约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钢铁行业要想走出困境、渡过难关,唯结构调整一条路。”李新创说。

  纺织业产能扩张变价值增长

  2011年,纺织业的脚步放慢了。

  先看行业形势。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下降;剔除价格因素,纺织品服装出口数量实际增长仅1.14%;社会服装类零售额、零售量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1.31个百分点、8.16个百分点。

  再看企业现状。尽管今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但下半年以来,纺织企业资金偏紧、库存增加的局面日益严重。9月末,在全国规模以上3.56万户纺织企业中,亏损企业4218户,亏损面11.9%,亏损企业亏损额105.5亿元,同比增加51.2%。特别是三季度以来,企业普遍反映市场环境和经营状况不佳,小微企业关停较多。

  纺织业增速的缓步回落,一方面是受融资环境趋紧、用工成本上升等其它制造业普遍面临的宏观因素制约,另一方面则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从需求端看,世界经济复苏放缓,欧债危机加速蔓延,导致国际市场订单量消减。从供应端看,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普遍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棉花这样的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棉价“过山车”般的大涨大跌,又波及化纤、丝、麻等多种原料,致使2011年成为纺织业原料危机最严重的一年。正是由于遭遇产业链首尾夹击,许多企业坦言,“2011年面临的困难要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

  尽管困难重重,增速放慢,但纺织业由“产能扩张”向“价值增长”、由“依赖出口”向“内外兼顾”逐步转型的脚步却快了。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快速增长的动力,正从数量驱动型转变为价格驱动型。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262.1亿美元,同比增长21.2%,但扣除价格因素,出口量实际增长仅1.14%。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认为,这其中有原材料、劳动力等综合成本上涨导致不得不提价的因素,也有整体产品议价能力相对上升的原因。

  内需市场对我国纺织业运行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巩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金额达31969.7亿元,同比增加32.04%,内销占行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2.67%,同比上升1.77个百分点。

  在内销持续旺盛、行业内部加快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纺织企业的盈利能力较上年同期有所提高。1—9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00.37亿元,同比增长32.5%,利润增速跑赢了销售增速。考虑行业亏损面持续扩大,这样的利润增速可反映出企业差距正在扩大,先转型升级、拥有自主品牌和科技实力的优势企业,在行业困难时期显示出了更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王天凯指出,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仍在上升,全球经济将进入一个较长时期的低速增长期,纺织业必须直面国际市场萎缩、需求不足导致的较长时间的出口低速增长。同时,纺织企业还要深刻认识到,要素成本上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持久性,这对于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传统制造业将是更大的挑战。“纺织业已经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最关键时期。创新是推动行业升级的灵魂和动力,将给企业、行业注入更强劲的活力。”

  冬天进补 春天打虎(2011年终产经回顾)

  今年,企业的冬天似乎比自然界的冬天来的更早、温度更低,不独民营企业资金紧张、盈利下降,就是国有大企业,盈利的增幅也在明显下降;不独劳动密集型的外贸出口企业订单减少、生产经营状况明显回落,就是一些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行业,如钢铁、机械、化工、有色等,也出现了亏损。

  如何过冬,成为眼下许多企业家在考虑的问题。对大部分中国企业来说,夯实企业管理的基础,强身健体练好内功,是不变的选择。但除了内抓管理、外抓订单,企业可能也要跳出企业看世界,研究一下形势是怎样复杂、世界向哪里变化,从而对企业的战略选择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是研究一下世界经济究竟有多复杂。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后,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反反复复。美国就业状况一直没有根本好转,今年还上演了国债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不仅久拖未决,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态势。随着全球经济不稳定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明年的外需不振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挑战?在大多数企业家认同“未来一年国际经济形势将会恶化”的情况下,出口型企业将向何处下手进行结构调整?

  二是研究一下中国的宏观经济向哪里走。中国经济今年增长速度超过9%几成定局,虽然又是全球领跑,但增速放缓也是事实。而且据有关部门的研究,今后2至3年,最多3至5年,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经济增长速度将由10%左右回落到6%—7%。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还有很大空间,但从中长期发展看,很可能已经进入经济增长阶段的调整期,由高速增长到中速增长的转换期。我们的企业大多数都是速度效益型,行业增速越快,盈利越高,行业增速下滑,盈利就低。如果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和趋势能有清醒的认识,企业可能就不会再预期那种传统方式的增长,不再幻想靠高速度来解救自己。

  三是研究一下党中央、国务院对形势的判断,以及为明年宏观调控定的调子。岁末年关,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政府各个部门的工作会议次第召开,这些会议往往会释放出大量信息和信号,对明年各方面的工作包括企业经营,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就拿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来说,“稳中求进”的基调、“四个牢牢把握”的提法、“五大主要任务”的概括,无不让人耳目一新。相信有心的企业家一定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发展的参数。比如,实体经济有没有新出路,新兴产业的机遇是否依旧,民营企业的希望在哪里,等等。

  不做企业的人给企业家支招儿,是一件挺不靠谱的事。但是,大家面临的是同一个世界,无论是干哪一行的,要适应这个世界,进而改变这个世界,学习都是必须的。所以,在经营环境有点寒冷的冬天,在全球经济有点凄迷的冬天,不知何去何从的那些企业家们,不妨过一个学习型的冬天,以积蓄体力和脑力,迎接下一个春天的机遇和挑战。别忘了那句老话:“冬天进补,春天打虎”。

  房地产暴利时代正在远去

  想过会很冷清,但没有想过会这么冷清。2011年对身处房地产行业的人来说,日子是不好过的。

  从年初国务院出台“国八条”开始,房地产调控变得更加严厉。以限贷和限购为核心的政策,加上连续数次加息,使全年楼市成交量维持在低迷状态。前11个月,全国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8.9亿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9%。2009 年和2010 年,这一增速分别为44%和10%。

  国内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2009 年的高速增长后,发展速度逐渐回归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大中城市房价开始稳中有降,特别是10月份以来,房价环比下降的城市逐渐增加。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出现环比下降的达49个,房价下降趋势越来越明显,房地产调控的成效进一步显现。

  经过一年的纠结和争论,随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近期宣布明年将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限购等调控政策将继续实施,市场各方对房价将继续下降的判断也逐渐趋于一致。

  出人意料的是,带动降价的并非实力较差、资金紧张的小企业,而是绿地、万科等“龙头”房企。数据显示,20家龙头房企前11个月销售总额近7000亿元,仍然跑赢大市,但大多没有达到预定的销售目标。

  同时,随着调控的深入,目前房企的大部分融资渠道都被收紧。3季度报显示,房企库存市值已经达到了上万亿元,而且在银行仍然严格限制资金流入房地产业的情况下,除了少数央企背景的开发商,多数开发商资金链十分紧张。

  在市场调整中,中小房企受到的冲击更大。在江浙一带,一些小开发商资金链断裂、老板卷款“跑路”的情况开始出现。有的企业受制于资金及库存的双重压力,到了必须出售项目或股权以换取资金的境地。

  华本机构总裁许文锋认为,随着调控继续,房地产企业兼并重组的现象将逐渐增加,行业集中度会明显提高。目前,国内房地产开发企业超过8万家,但多数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不足,高度依赖贷款和民间融资,发展方式粗放,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行业整合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房地产行业而言,冬天已经到了,而且可能比想象的要更冷、更长。“房价要回归合理水平是大势所趋。”万科集团总裁郁亮表示,过去几年房地产企业的利润率非常高,并不正常。经过这一轮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未来住房的投资属性将越来越弱。“对习惯生活在糖水里的房地产企业而言,很难再回到过去的暴利时代。”

  2012年,保证企业有充足的现金流,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开源节流,将是许多开发商的“过冬”策略。“不管政策怎么变,开发商稳妥一点总是没错的。”广厦集团荣誉主席楼忠福表示,“顺应政策和市场的变化,开发更好的产品是最重要的。”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大调整正在发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指出,短期来看,行业和企业层面供给相对过剩的格局已经逐步形成。开发商将通过降价、布局三四线城市、以品牌和效率而非扩张土地储备等方式来提升价值、应对调整。

  汽车业分化调整大幕拉开

  乘用车好于商用车、豪华品牌好于普通品牌、合资品牌好于自主品牌……如果说今年车市最大的变化是“迎来平稳增长时代”,那么,各车型之间、各企业之间的分化、调整,绝对可以算是2011年车市的关键词。

  岁末的车市寒风习习,位于烟台开发区的上海通用东岳基地里却一片热火朝天。12月16日,伴随着一辆雪佛兰轿车缓缓驶下生产线,东岳基地三期扩建项目生产调试全面启动,预计到明年5月竣工投产后,将新增两班24万辆产能。

  “在车市迈入个位数增长的今天,依旧按计划实施产能扩充,底气主要来自于企业长期积累的竞争力。”上海通用总经理叶永明告诉记者,今年前11个月,国内乘用车销量同比仅增长5.26%,上海通用却实现了21.2%的同比增长。目前,上海通用全年累计销量已逼近120万辆,稳居国内轿车企业第一位。更让叶永明感到欣慰的是,今年上海通用的产品力、品牌力、经营质量、客户满意度等也得到了提升。其中,别克品牌以887分荣登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售后服务满意度排名前三。

  同样收获高增长喜悦的,还有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麦尔斯。今年进口车与国产车销售渠道整合之后,奔驰中国与北京奔驰的营销合力迅速在市场上得以体现。前11个月,奔驰在华销量累计完成17.53万辆,同比增长35%。其中,北京奔驰累计销量更是实现了同比52%的迅猛增长。

  比起合资品牌尤其是豪华车的快速增长,自主品牌今年的日子可以用“艰难”来形容销量下滑、市场份额下滑、赢利能力下降……中汽协会统计显示,前11个月,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552.35万辆,同比下降2.34%,市场占有率下降3.28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下降1.50个百分点。虽然离2011年收官还有一周时间,但绝大多数自主车企完不成全年销售目标已成定局。

  “更加体会到市场严寒的是商用车企业。”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卢锋告诉记者,今年1—11月,商用车产销分别下降8.68%和5.93%,其中,受全年经济调控对基建投资的影响,作为主流产品的货车类产销持续低迷,重卡下降超过13%,轻卡下降6.7%,微卡下降9.7%。不过,通过苦练内功、提升产品力、优化营销模式等措施,东风股份轻型商用车全年销量有望突破31.9万辆,逆市实现6.1%的同比增长。

  “在去年高增长的大背景下,今年汽车总产销仍能保持正增长,还是可喜的。”中汽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认为,今年以来,受制于基本面,汽车行业出现了一定幅度的调整,1—11月,完成汽车销售1681.56万辆,同比增长2.56%。尽管今年汽车工业产销增量微小,但整体经济指标表现均为正增长。17家重点企业前10个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8977.55亿元,同比增长9.81%;完成利润总额1887.48亿元,同比增长8.04%。

  钢铁业市场“倒逼”压力加剧

  今年钢铁行业整体处于高产量、高成本、低效益的运行状态,市场对钢铁行业结构调整的“倒逼”压力不断加重。

  钢铁行业利润率在10月份降至历史最低。据中钢协数据,1—10月大中型钢铁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率只有2.76%,其中10月份77户大中型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率只有0.47%,为历史最低,月实现利润仅为13.75亿元,比9月份下降82.6%;77户企业中,有25户亏损,亏损额21.25亿元,亏损面达32.5%。

  中钢协副会长罗冰生分析认为,生产总量高增长是导致行业低效益的根本原因。今年1—9月全国日产粗钢192.58万吨,相当于年产粗钢7.03亿吨的水平。虽然进入10月后粗钢产量有所下降,但1—10月全国日产粗钢190.21万吨,仍相当于年产粗钢6.94亿吨左右,仍比2010年上升10.7%左右。“粗钢生产总量高增长,不仅造成高价铁矿石进口量增加,还导致国内市场钢材供大于求,促使钢材价格下降。”罗冰生说。

  进口铁矿石大幅涨价,也是造成钢铁业低效益运行的主要原因。罗冰生分析,进口铁矿石高价格给全行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今年1—10月我国进口铁矿石55793.4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5463.49万吨,增长10.86%;1—10月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166.66美元/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2.59美元/吨,涨幅达34.33%。虽然下半年进口铁矿石价格有所下跌,但总体仍处于高位。按今年1—10月进口矿涨价部分计算,由于涨价比上年同期多付汇237.62亿美元,按汇率6.5计算,折合人民币1544.53亿元,是1—10月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841.67亿元的1.84倍,占1—10月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520.61亿元的5.06%。“这种状况是极不合理的,是完全违背铁矿石供需双方"双赢"的基本要求和原则的,应当彻底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态。”罗冰生说。

  利润率降到历史最低点,但投资增幅却在加快,使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压力加剧。前10个月,中国钢铁行业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9%,增速同比加快了17.3个百分点。在近年来钢铁投资持续加快的前提下,我国钢铁产能持续扩张。据中国联合钢铁网统计,今明两年累计新增产能高达1.34亿吨,全部投产后,全国粗钢总产能将达到8.7亿吨。“即使把现有400立方米以及下高炉全部淘汰,全国产能仍将高达8亿吨左右。”中联钢分析师胡艳萍说。

  展望2012年,罗冰生认为,2012年全社会对钢材需求的增长可能明显减弱,而钢铁行业的产能却会增加,明年产能过剩的矛盾将更加突出,钢铁行业可能面临更大困难。

  除产能过剩外,制约中国钢铁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行业运行质量的其他因素也愈加明显。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认为,这些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品种质量亟待升级,布局调整进展缓慢,能源、环境、铁矿石价格约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钢铁行业要想走出困境、渡过难关,唯结构调整一条路。”李新创说。

  纺织业产能扩张变价值增长

  2011年,纺织业的脚步放慢了。

  先看行业形势。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下降;剔除价格因素,纺织品服装出口数量实际增长仅1.14%;社会服装类零售额、零售量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1.31个百分点、8.16个百分点。

  再看企业现状。尽管今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但下半年以来,纺织企业资金偏紧、库存增加的局面日益严重。9月末,在全国规模以上3.56万户纺织企业中,亏损企业4218户,亏损面11.9%,亏损企业亏损额105.5亿元,同比增加51.2%。特别是三季度以来,企业普遍反映市场环境和经营状况不佳,小微企业关停较多。

  纺织业增速的缓步回落,一方面是受融资环境趋紧、用工成本上升等其它制造业普遍面临的宏观因素制约,另一方面则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从需求端看,世界经济复苏放缓,欧债危机加速蔓延,导致国际市场订单量消减。从供应端看,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普遍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棉花这样的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棉价“过山车”般的大涨大跌,又波及化纤、丝、麻等多种原料,致使2011年成为纺织业原料危机最严重的一年。正是由于遭遇产业链首尾夹击,许多企业坦言,“2011年面临的困难要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

  尽管困难重重,增速放慢,但纺织业由“产能扩张”向“价值增长”、由“依赖出口”向“内外兼顾”逐步转型的脚步却快了。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快速增长的动力,正从数量驱动型转变为价格驱动型。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262.1亿美元,同比增长21.2%,但扣除价格因素,出口量实际增长仅1.14%。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认为,这其中有原材料、劳动力等综合成本上涨导致不得不提价的因素,也有整体产品议价能力相对上升的原因。

  内需市场对我国纺织业运行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巩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金额达31969.7亿元,同比增加32.04%,内销占行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2.67%,同比上升1.77个百分点。

  在内销持续旺盛、行业内部加快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纺织企业的盈利能力较上年同期有所提高。1—9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00.37亿元,同比增长32.5%,利润增速跑赢了销售增速。考虑行业亏损面持续扩大,这样的利润增速可反映出企业差距正在扩大,先转型升级、拥有自主品牌和科技实力的优势企业,在行业困难时期显示出了更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王天凯指出,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仍在上升,全球经济将进入一个较长时期的低速增长期,纺织业必须直面国际市场萎缩、需求不足导致的较长时间的出口低速增长。同时,纺织企业还要深刻认识到,要素成本上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持久性,这对于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传统制造业将是更大的挑战。“纺织业已经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最关键时期。创新是推动行业升级的灵魂和动力,将给企业、行业注入更强劲的活力。”

文章录入:user8    责任编辑:user8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介绍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专题栏目
    · 闪联标准晋级国际标准  · 高清标准战升级
    · 中外标准对垒刀片服务器  · 文档格式标准之争
    · 手机电视的标准之争  · 数字电视
    · 中国的3G之路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