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社会改变了,我们不再需要这个戏院了吧?”当香港地标之一新光戏院又到了难以为继的时刻,一名香港年轻人发出疑问。但临近戏院终结,昔日的“全院满座”再现。2月19日原是戏院经营的最后一天,但18日传出喜讯,戏院交上房租又续约4年,原本来戏院洒泪告别的戏迷们,穿上戏服沿街庆祝。
老戏院如何活命
近10年来,新光戏院数次告急。随着业主易手、租金调高,戏院难以经营,几次陷入绝境。这次原已山穷水尽,政府机构开始清点戏院旧物,戏迷登门拍照留念,到了最后关头,戏院经营者才与业主达成协议,以月租100万港元续约4年。戏院宣布,将关闭1个月装修,然后择吉日迎接观众。
一个戏院月租百万,经营者无奈表示将提高票价,戏迷表示加价总比关门强,他们愿意接受高票价,也建议戏院改善设施,吸引更多的人包括青年入场。但娱乐早已多元化,再加上电视、电玩的普及,老戏院已经不可能靠票价维持,还是要从文化传承的责任上考虑,由政府出手支持。一直争取保留新光戏院的香港立法会议员王国兴、潘佩璆认为,为免新光戏院每隔数年便要“续命”,特区政府应成立支持本土传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供艺术团体申请资助。从长远看,他们认为,当局要订立协助本土文化艺术政策,推动本土文化艺术发展。一位戏迷建议,希望特区政府能在附近选址建立粤剧表演场地,令粤剧团体不用每隔数年就面临无场地的危机。
城市不能只剩下钱
新光戏院数次面临被业主收回,是因为业主看中这个地段的商业价值,意欲将之变身为商场。商场虽能赚钱,但遍地都有,而戏院凝聚着市民的集体记忆和城市特色,其无形价值无可替代。
新光戏院有“香港粤剧殿堂”的地位,自1972年开办以来,所有名角都在此登台,一流的戏剧演出提升了香港的文化品位,中国地方戏曲展、神州艺术节、纪念徽班晋京200周年、红楼文化艺术展等,都在此举行,连演38场的“林家声舞台艺术汇演”更令粤剧风光无两。
特区政府曾尝试用偏僻地区的演出场地代替新光戏院,但一个戏院具备凝聚力需要时间,对于观众来说,交通不便是最大的障碍;对于剧团来说,陌生的场地也影响演出的流畅;而超过40年的新光戏院已经成为香港的一个地标,闹市中的戏院给这个城市平添了人文之美。
香港《文汇报》报道,一位阿婆说:“我年轻时在这里(指戏院)拍拖。结婚后,我陪长辈来看戏。现在,孙儿又陪我来看大戏,好想一代代延续下去。”
新光戏院连同周围的小吃店、公车站,已成为许多香港人的记忆,城市需要艺术,需要记忆,需要老建筑,不能只剩下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