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梆面
这是汉中市的风味食品,由上等面粉精制而成。用酱油、醋、味精、花椒等佐料调入面汤,捞入面条,淋上猪油即成。其特点是酸辣鲜香。用真正的陕西话叫做“biangbiang面”,是很地道的秦地风味(辣),吃起来十分过瘾!
肉夹馍
在西安,老樊家几乎成了腊汁肉的代名词。腊汁肉起源于战国,当时称“寒肉”,经世代流传、演变,遂成今日之秦味腊汁肉。樊记腊汁肉已有近百年历史,由一姓樊小贩所创。由于其选料精、调味全、火功到,又经长时间煨制,颜色红润、软烂醇香、久贮不变。食者有“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渣满口油,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散”之赞誉。近年来,在制作工艺上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大了瘦肉比例和香度,使其更加浓郁喷香,深受食者欢迎。用刚出炉的白吉馍夹着吃,则馍香肉酥,回味无穷。
羊肉泡馍
陕西西安著名小吃,历史悠久。早在崇帧年间,西安就有了专营羊肉泡馍的“天锡楼” ,在西北地区颇有影响。肉料汤浓,香醇味美,粘绵韧滑。食后再饮一小碗高汤,更觉余香满口,回味悠长。是一种高蛋白质、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能量食物。一年四季皆可食用,冬季最佳。
用优质羊肉、羊骨,配以花椒、大茴、草果、桂皮等调料,入锅内煮至内酥烂、汤汁浓备用。用优质水调面团烙成馍,掰成碎块。炒锅置入浓汁汤,再添适量水煮开,放切好的熟羊肉和适量湿粉丝稍滚,再将掰好的馍块倒入,加调味品煮1—2分钟,淋熟羊油盛人碗中。食用时佐以糖蒜、辣子酱、芝麻油、香菜等。
秦镇凉皮
又称“酿皮子”,从唐代冷淘面演变而来。其面皮选料精良,工艺严谨,调味讲究,以“白、薄、光、软、筋、香”而闻名,味酸、辣,凉爽可口,宜于夏天食用。如今是关中西府的重要名吃。是夏天食品,三九寒天却有出售,吃者,男食者绝少,女人多,妙龄女人尤多,半老徐娘的女人更多。卖主卖时并不用称,三个指头一捏,三下一碗,碗碗份量平等,不会少一条,多一条也不给。加焯过的绿豆芽,加盐,加醋,加芝麻酱,后又三指一捏,三条四条地在辣椒油盆里一蘸放入碗上,白者青白,红者艳红,未起唇则涎水满口。
贾三灌汤包子
名头最大、字号最为响亮的西安小吃之一。贾三灌汤包子形状就像石榴,特具西安特色,饱含着对人们的美好祝愿。包子烹制工艺考究,以秦川牛肉为馅,骨髓配汤,皮薄如纸,晶莹剔透,馅嫩含汤,佐料浓香。以小笼强火快速蒸熟,趁热上桌,再配以八宝粥或黑米羹,将美味尽皆包裹,色香味俱全,妙不可言。
洛阳水席
都说广州是最爱喝汤的城市,一日不可无汤。相比之下,洛阳有过之而无不及,皆因本地干燥,早晚一口好汤在喉,足以败火润身。洛阳街面上羊肉汤、牛肉汤店阵容壮观,网上的“洛阳喝汤攻略”更是一部部“武林秘籍”,常能见到“汽修厂旁边巷子里50米左转”等隐匿在城市深处的喝汤小摊。因此有了坊间笑话,说一日本背包客初到洛阳,见满城“汤”字招牌,于是感叹“好一座温泉城”。
比起牛羊肉汤来,洛阳水席的名头更大。这水席相传在武则天时代已成富贵,武后试尝一道汤水菜,竟嚼出了燕窝的滋味,于是封为“燕菜”;如今,“牡丹燕菜”早已成为四方游侠在洛阳不得不尝的水席名菜,但当你嚼出萝卜味时千万不要惊讶,燕菜的主角本来就是胖胖的白萝卜,因为加入了淀粉蒸制,口感在脆爽的同时也有了燕窝的糯劲。
好漂亮的美食
水席的得名其实也好理解,就是“汤汤水水”,每道菜肴多多少少都有些汤水,即便是模样类似梅菜扣肉的腐乳肉,肉片下面也润着些红腐乳汤的水水润润。原以为水席不过是招揽外地过客的美食窗口,却不想洛阳老城西大街附近的水席一家挨一家,一时间“水漫金山”。一些水席老店在洛阳有着好口碑,于是堂而皇之找去,却不想11点出头的光景早已客满,老板娘的话客气中带着自信,“您明天早点来。”
不翻汤
说起不翻汤,首先应该了解以下另外一种洛阳小吃——“洛阳不翻”。 “洛阳不翻”出自栾川,是一种饼食,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呢!相传,康熙暗访民情途经洛阳栾川大青沟,由于长途跋涉又饥又渴,看到一老妇正在烙饼,便上前讨要,妇人说:“饼还未翻,等一会儿。”康熙说:“不翻。”抓起便吃……从此此饼便命名为“洛阳不翻”。这虽为戏说,但“洛阳不翻”的确好吃,这一点不假。
“洛阳不翻”是以上好的绿豆为原料,经涨发、去皮,磨成豆浆,加入鸡蛋、食盐,调成糊状盛在铁锅内置于火上,用柴草煎烙而成,因烙时不需将饼子翻个儿,故而得名。上桌时若是配上一碟由红油、香油及蒜泥调成的“蒜水”蘸着吃,其味道更是妙不可言。
不翻汤门店
不翻如果没有汤是没有吃头的。这汤做起来简单,吃起来有味。汤的原料是高汤(猪骨汤或鸡汤即可,但不要油糊糊的那层),先在碗里配好这几样东西:煮熟的适量粉条和海带,泡好的金针菇,少许虾皮、紫菜,一些切成小块的鸡血和榨菜。然后在这些东西上放入一小勺胡椒,一小勺味精,将滚烫的高汤浇进碗中,不翻汤就做好了!
不翻汤要就着烙馍或泡烙馍才好吃。先喝一口汤,一种肉汤味混合各种配料的香味扑鼻而来,入口则是酸辣,爽口开胃,而不翻饼被泡得松软,有种别样的美味口感。
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是具有世界声誉的北京著名菜式,用料为优质肉食鸭北京鸭,果木炭火烤制,色泽红润,肉质肥而不腻。北京烤鸭分为两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鸭店也即是两派的代表。
明初年间,老百姓爱吃南京板鸭,皇帝也爱吃,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就“日食烤鸭一只”。宫廷里的御厨们就想方设法研制鸭馔的新吃法来讨好万岁爷,于是也就研制出了叉烧烤鸭和焖炉烤鸭这两种。叉烧烤鸭以“全聚德”为代表,而焖炉烤鸭则以“便宜坊”最著名。
据说,随着朱棣篡位迁都北京后,也顺便带走了不少南京宫廷里烤鸭的高手。在嘉靖年间,烤鸭就从宫廷传到了民间,老“便宜坊”烤鸭店就在菜市口米市胡同挂牌开业,这也是北京第一家烤鸭店。而当时的名称则叫“金陵片皮鸭”,就在老“便宜坊”的市幌上还特别标有一行小字:金陵烤鸭。
在1864年,京城名气最大的“全聚德”烤鸭店也挂牌开业,烤鸭技术又发展到了“挂炉”时代。它是用果木明火烤制并具有特殊的清香味道,不仅使烤鸭香飘万里而且还使得“北京烤鸭”取代了“南京烤鸭”,而“金陵片皮鸭”只能在港澳、深圳、广州等南方几个大城市的菜单上才能见到。
灌肠
在北京的小吃中,灌肠要算得上是物美价廉,绝对的大众化。这种纯北京式的真正土产多少年来在集市、庙会上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北京的夜市上,都少不了由它来唱主调。您瞧,那卖灌肠的摊子上,大铁铲敲打着大铁铛的缘子“当当”作响,引得大人、孩子围上前非要掏钱来两盘尝尝。说实话,吃灌肠不在乎解饱,只是领略它的风味,过过馋瘾。
在北京的传统风味小吃中,要讲风味,这外焦里嫩的灌肠味道最奇特;要讲传统,它更是千古不变,无论是谁,依旧将煎好的灌肠蘸上蒜汁;依旧是用小竹签一片片扎着吃,如果哪位用筷子那就没有一点情趣了。
灌肠是把淀粉加红曲灌到猪肠子里面。不过,这种讲究质量的货色现已经不易吃到了,通常在庙会、夜市上您所见到吃到的,只是用淀粉加上红曲捏成个棒槌形,切成片儿后上铛煎,滋味儿当然不如真正的灌肠,但因为用油煎得特别香,而且价钱又比较便宜,吃者依然很多。
口感非常好的爆肚
天一入秋,北京人就自然想起了吃涮羊肉,更有那雅兴的,点着名要去吃爆肚。它虽为小吃,却能雅俗共赏,差不多人人都对它抱有好感,叫上盘肚仁儿、散丹(即百叶),再来一壶老酒,哥儿几个围桌而坐,山南海北地一通神聊,那吃得绝对是津津有味。说爆肚,那最后还得落实到吃爆肚上,而如何吃那也是比较讲究的,不光是在精选主料上,而且在刀口儿和火候上也都需要一定的手艺。
爆肚能自立门户,在北京的小吃中独当一面,那还得提当年东安市场开业不久,距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了。当年,有个姓王的在市场中第一个摆出了爆肚摊,这就是沿袭至今的爆肚王。那时候,往往天一擦亮,全家人就齐上阵,先是从朝阳门外的“汤锅”(指屠宰牛羊的地方)里买来新鲜的牛羊肚,然后拿到井台上去一遍遍地洗,最后,还得步行五六里路把洗干净了的牛羊肚送到东安市场去应市。就这样,爆肚王在京城的名气与日俱增,到了上世纪40年代以后,便就有了朝内小街的西德顺及爆肚王。至今,老店依然是春风得意,顾客盈门。
豌豆黄
北京春夏季节一种应时佳品。原为民间小吃,后传入宫廷。清官的豌豆黄,用上等白豌豆为原料,做出成品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因慈禧喜食而出名。其制法是,将豌豆磨碎、去皮、洗净、煮烂、糖炒、凝结、切块而成。 传统做法还要嵌以红枣肉。以仿膳饭庄所制最有名。
民间的糙豌豆黄儿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常见于春季庙会上。例如在三月三蟠桃宫,“小枣糙豌豆黄儿”便是时令鲜品,小贩们一声“嗳这小枣儿豌豆黄儿,大块的来!”好象是给人们报出了春讯,带来了暖意。
“糙豌豆黄儿”是用白豌豆去皮,以两倍于豌豆的水,将豆焖烂,然后放糖炒,再加入石膏水和熟枣搅拌均匀,放入大砂锅内,俟其冷却成坨后,扣出来,切成像切糕一样的菱形块,放上小片金糕以为装点,通常都置于罩有湿蓝布的独轮车上去卖,经营此业的大多是京东平谷、香河以及京南采育等地的老乡。
秦淮八绝
所谓“秦淮八绝”,指南京八家小吃馆的十六道名点:魁光阁的五香茶叶蛋、五香豆;永和园的蟹壳黄烧饼、开洋干丝;奇芳阁的鸭油酥烧饼、麻油干丝;六凤居的葱油饼、豆腐脑儿;奇芳阁的什锦菜包、鸡丝面;蒋有记的牛肉锅贴、牛肉汤;瞻园面馆的薄皮包饺、红汤爆鱼面;莲湖糕团店的五色小糕、桂花夹心小元宵。
爱吃的人,一定会喜欢南京。六朝古都的金陵,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名胜古迹,更留下了许多让饕食者,趋之若鹜的百年老店。
奇芳阁
什锦菜包
奇芳阁,始创于清朝末年。秦淮八绝中有两个席位出于这家名店,分别是:鸭油酥烧饼、麻油干丝和什锦菜包、鸡丝面。现在的奇芳阁,位置在夫子庙贡院街的街口上,是一座二层的小楼,经营范围仍旧是秦淮小吃。鸭油酥烧饼:先将鸭油做成油酥,按对半的比例与面粉掺和;再反复揉,做成大小均匀的面团;蘸满芝麻,下炉烘炕,达到两面澄黄十成酥方可出炉。掌握火候全凭功夫,夹生或焦糊都是不允许的。
永和园
永和园始创于1939年。“永和园”,寓“永远和气生财”,开洋干丝、蟹壳黄烧饼是永和园的招牌点心,在夫子庙颇具影响,享誉金陵。开洋干丝。错过了麻油干丝也许就是宿命,这份小小的干丝非常给力,虽然没有传说中的细如棉丝,但是配上了姜丝和海米的煮干丝,味道的确别致。
蒋有记
牛肉锅贴和牛肉汤
蒋有记,这可能是现存的南京八绝老字号中最不好找的一家了,它隐藏在夫子庙多如牛毛般的小巷中,从巷口望进去只能看到一块高挂在一栋斑驳的白色小楼上的陈旧灯箱。如果没有路人的指点,我想任何初到南京的朋友都会不想到,南京八绝中的牛肉锅贴、牛肉汤就出自这间小店。
莲湖糕团店
各种糕团
该店以苏式甜点出名,凭借桂花夹心小元宵、五色糕团入选“秦淮八绝”!不仅这两样,莲湖糕团店还有千层糕、卷心糕、如意糕、青米糕、马蹄糕、豆沙米糕……看着玻璃罩子里的各色糕团,很多女孩子就走不动道了,当下买一块边走边吃,也是夫子庙的街头一景。
吃饱了别急着走,品着香茗,看看悠闲的南京人,听听他们的闲话。河畔吹来的风,不暖也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