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牛奶还真是多灾多难。就在那边传出雀巢正带领国外乳业产品进行新一轮涨价之时,这边又传出了国内一些奶农、奶企违法使用二氧化氯用作生奶保鲜剂的信息。消息传来,任所有人都只能无奈的摇头,看来还只能相信国外奶粉了。
据悉,5月8日,被称为“中国奶业第一炮筒”的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透露,他于2011年3月在广西考察时发现当地奶农和奶企普遍在生奶中添加一种叫做二氧化氯的化学药品,本身无色无味,放在牛奶里可以让牛奶放一两天都不会臭。虽然他还坦言“现在的乳制品至少有95%是可以安全饮用的”,但消息到了消费者这里,关注的自然还是那些可怕的黑幕。
究竟这“二氧化氯”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会出现在牛奶中?对此,据编者查询了解得知,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中明确指出,稳定态二氧化氯作为食品添加剂,功能为防腐剂,只能用于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经表面处理的新鲜蔬、水产品及其制品(包括鱼类、甲壳类、贝类、软体类、棘皮类等水产品及其加工制品)(仅限鱼类加工)三类,不包括牛奶,更不允许直接添加在牛奶内。而且,乳品厂使用二氧化氯也多用于生产设备和环境的消毒。既然如此,公然添加于牛奶就更是天理不容。
对此,编者只能说乳业爆出的一次又一次丑闻,是对消费者无情的伤害,而且这伤害不仅是身体的,更是情感的,由此导致的公众对国内乳制品的恐慌越发加深。虽然,王丁棉也说了,行业绝大多数企业是好的,但现实永远都是“一只老鼠害了一锅汤”。追根究底,只能是政府对市场的监管不足,还有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透明不足。但这也再次验证了一个道理: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曝光,不仅仅出事的是某一家企业,而是消费者对整个行业的否定。大家不是对某个品牌否定,而是对整个行业的行情失去信心,有了恐慌心理,没有人敢买、敢消费你的产品。
此外,大家有目共睹,单靠质监部门的抽检,问题检出的几率太小了。设身处地的想想,放到是谁,为了利益都有可能做出“好的产品去送检,卖的确是另一种”的阳奉阴违。而且,很多必要的检测项目,实际上我们根本没有制定标准,比如激素。这也难怪行业现状是技术手段上不去,又没有标准,没有充足资金的支持,更无从谈及管理了。
因此,编者认为,加强行业的监管,提高市场的违法成本,及时有力的清理门户,或许才是如今的中国乳业市场所需要的。或许,你会觉得这些过分,但编者却认为与国外“一出错就立即开除出市场”的做法相比,中国政府对某些企业的的违法行为就太迁就了。而且,比起行业企业主的道德滑坡,小编觉得靠业内、靠媒体、靠企业自检、靠企业员工的良心发现及揭露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你们明白责任的重大,才最有能力去扼腕食品安全危机的狂澜,让一切黑幕曝光于公众面前,才能让牛奶真正安全。
最后,编者想说,如今的乳业,95%是的安全饮用都不行,因为哪怕有5%的不安全,那消费者的不信任投票都会严重的打击整个行业。对此,加大对人为违法添加和生产管理缺失的治理,取信于民才能真正让中国奶业的市场压力减轻些,否则,那消费者的利益岂不是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任凭他人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