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有云,“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照此理推而论之,对食品安全,经营者真的就那么无辜吗?
这不,针对媒体曝光“全聚德鸭油被转卖地沟油,小贩用来炸薄脆”一事,全聚德集团两家涉事的门店负责人日前表示,店里当时以为是与一家有收购废油资质的公司签署的协议,直到警方介入调查才发现,王某用全套伪造资料欺骗店家。“我们当初审查了王某的证件以及废旧油脂处理厂的营业执照和资质证明、允许收废油的批件等”,“直到朝阳警方来调查,我们后勤部的人才知道,原来收油六七年的姓王的人居然没把油送到废油脂厂,而是转手倒卖了。”
听听这语气,何其无辜!将责任撇的一干二净,最后至稍稍落得个管理不善、整改、扣罚相关负责人年终奖金的处罚。又一次成功的用小损失撇清责任,这危机公关还真是不能不令人佩服。
看看网友的评论吧,纵然经营者可以逃避责任,喜欢自欺欺人,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容不得一丝瑕疵。网友“@╮逝去de温暖”说,“我觉得骗不骗的谈不上,想节约成本,扩大利润这本身就是诱惑。都是大海的鱼,何必装纯。老字号又如何?端看你是要名誉,还是要违心的利益了。干脆‘全聚德’改名叫‘全缺德’吧!”;“@一笑而过”则中肯的批评到,“作为一个全国知名或者老字号品牌,它带给消费者更多的是消费安全,是对品牌的信任感。然而,没想到全聚德也置形象不顾,卖起地沟油!这令消费者情何以堪?如今大食品企业的诚信都岌岌可危,可为什么相关部门的处理却永远都是不痛不痒,治标不治本!”
看来,所谓的“公关危机”可以蒙蔽的了经营者的良心,但欺骗不过消费者锐利的眼睛。据了解,全聚德的废弃厨余垃圾和废油分开处理的。仅包括鸭油炉子下面有收油的盒子和管道,加上厨房灶台滴落的油,每日就约有50-60公斤。试问如此庞大的产量,一月一家店近4000元的废油利润进账,仅仅一句被骗了就能轻易了结?
如果编者所记不错,“烤鸭油”变身“地沟油”的新闻近几年来频频出现于网络报端。早在2010年的7月,央视究竟曝光“在北京南二环和西三环的一些农贸市场,烤鸭作坊将烤鸭油出售给烧烤摊主和小饭馆”的情况,曾一度引发卫生部门对市场 “烤鸭油”去向的严查行动。
或许不大清楚的你会问为何“烤鸭油”竟成了人人喊打的“地沟油”?顾名思义,就是烤鸭摊点、酒店厨房等烤鸭子剩下的油。除了卫生条件恶劣,来源不明,烤鸭油的危害性还远远不止如此。除了和煎炸废油、“地沟油”一样,烤鸭油属于废弃油脂不能食用之外,而且在高达200多度的烤鸭环境中,油脂容易被氧化生成大量的脂肪酸致癌物,是国家(食品)安全法里面严格禁止出售和食用的。而且,与地沟油相比,烤鸭油要干净得多,且更为“鲜”、“香”。一般情况下,一公斤生鸭子烤熟后,能产出鸭油6两左右。而一斤鸭子油只要两块钱左右,仅为食用油价格的四分之一。如此“物美价廉”,地沟油的利益方焉能不心动?
受利益驱动,烤鸭行业内现状本就如此,身为“龙头老大”的全聚德怎么会将烤鸭油的管理疏忽到“警方介入才知被欺骗”的地步?这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吗?对行业如此恶形恶状,编者只能再一次无奈的感慨,空有标准而监管缺失只能令消费者倍受伤害。关于废弃油脂的规范回收和管理,国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的规定》、《关于严禁在食品生产加工中使用回收食品作为生产原料等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早已有明确的规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回收食品登记、销毁制度”,“废弃油脂只能销售给废弃油脂加工单位和从事废弃物收购单位”,“从事加工废弃油脂活动的单位,不得将废弃油脂加工以后再作为食用油脂使用或者销售”,“造成严重后果的,移送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看看,这哪一条、哪一款不都是“烤鸭油”的“紧箍咒”,可现实真的有唐僧、观世音没事儿念一下以约束其行?可为什么现实总是不尽如人意,每次总到出事时,才见某些人的身影,还有那些“装糊涂”、逃避责任的无良商家。因此,编者要说,如今的违法成本太低,而且标准监管极度不给力,这才是食品安全行业道德滑坡的根源所在。当行业规范运营的标准限制力量大到足以战胜行业非法利益,百姓的食品安全方能见到清澈的蓝天。可惜,这些话太多的人呼吁了太多遍,而现实总是这么无情。
在呼吁之余,编者认为有必要提醒众位消费者,自觉抵制“烤鸭油”的廉价和不健康,理智的进行“烤鸭油”和正常油品的选购。当遇到价格廉价、稍有异味、下锅时有“噼叭”爆裂声、炒出的菜很粘稠、吃起来腻口、腥味较重的油品,那你可就要小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