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
|
|
|
债务压顶市场低迷 中国光伏产业亟须政企合力“突围”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低碳网 点击数:418 更新时间:2012/8/22 |
|
近日,全球多晶硅巨头挪威RECWafer公司在巨额资金压力下申请破产,笼罩光伏行业的寒意进一步加剧。从已经披露201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的光伏行业A股上市公司来看,业绩预减者占比近八成,而在国外上市的光伏巨头也出现全面亏损。 自去年下半年全球光伏企业掀起了一轮破产潮,曾经一度无比辉煌的中国光伏产业更是前景堪忧。 债务压顶市场低迷 在经过前几年光伏产业爆发式发展之后,从2011年开始,全球光伏产业急转直下,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多个光伏企业倒闭或寻求破产保护,中国光伏产业也不能独善其身,亏损、减产、停产成了行业发展的常用词。2012年上半年对于我国光伏产业来说,可谓是内外夹击步履维艰。 让人更没想到的是,我国光伏业从辉煌到低谷的转变仅仅发生在半年之内。首先表现出来的是价格急剧走低,2011年,市场销售的光伏组件还能卖到1欧元/W,而如今已经降低到最低的0.48欧元/W。与此同时,人民币与欧元的汇率比却从1:8.8,升值到1:7.8。 “现在整个大环境实在是太糟了,虽然出货量不断上升,但毛利率却很低,超日今年的目标出货量是500MW,目前已经出货300MW,但公司仍然亏损。”超日太阳董秘顾晨冬无奈地对记者说。 一边是整体市场低迷,一边是高额债务压顶。据美国投资机构最新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债务累计已高达175亿美元。 面对全球光伏市场需求萎缩的现状,一位光伏企业的内部人士伤感地说:“现在大量的光伏生产设备在等待出卖,有些是整条生产线以极低价格出让。许多老板都是净身出户,不要求收到任何回报,只要求有人能够接手仍然在不断亏损和需要输血的企业就非常满意了。” 美国双反欧盟跟进 尽管一批规模较小企业早已在“寒冬”中倒下,但仍有不少企业困难前行,期待美国、亚洲等新兴市场的开辟,能够救企业一命,然而他们首先等到的却是美国的当头一棒。 今年3月,美国商务部公布对中国光伏反补贴的初裁结果,税率为2.9%至4.73%,远低于之前国内普遍猜测的10%。随后,美国商务部于当地时间5月17日宣布了对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的反倾销税初裁结果,税率达31.14%至249.96%,终裁结果将在十月初宣布。 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每片出口美国的光伏电池按1美元来算,加上税收后,进入美国市场,价格就变为1.3美元,这个价格美国自己的企业完全可以做到,中国企业就彻底被关在门外了。 不仅如此,在尝到对中国光伏企业施行“双反”调查带来的好处之后,德国企业SolarWorld又于7月24日向欧盟委员会提交申诉,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根据程序,欧盟有45天的窗口期决定是否立案调查,目前还未有结果。但从日前25家欧盟企业上诉要求对中国太阳能产品进行调查等迹象表明,贸易战似乎已经渐露苗头。 一直以来,欧洲市场对于中国光伏业的意义重大,中国光伏产品约有60%输往欧洲,可以说一旦立案,中国光伏企业面临的将是事关生死存亡的考验。 政企合力“突围” 面对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占据中国多晶硅产业80%份额的四家企业,江西赛维LDK光伏硅科技、洛阳中硅高科技、重庆大全新能源、江苏中能联合向商务部递交申请,要求对欧盟多晶硅实行“双反”调查,商务部上周五已经受理,预计还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决定是否立案。 参与此次申请的一位企业高管对记者透露,欧盟此次对华实施“双反”的可能性很大,此次多晶硅“双反”最大的意义在于施压。 然而,不得不面对的是,商务部此次立案将为我国光伏行业争取到一些发展的时间,但行业本身的长远发展还是需要科学政策的引导。 “中国光伏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应该是好好反思了。目前中国的光伏产业明显还尚未‘成年’,需要政府的合理引导,但明显的引导政策长期缺位,而地方又‘过度溺爱’。合理健康的发展方式才是我国光伏产业最需要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说。 |
|
文章录入:user5 责任编辑:user5 |
|
|
|
|
|
网站介绍 |
|
|
|
|
|
|
|
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