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
|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报 点击数:637 更新时间:2005/10/8 |
|
追问5600亿外资功过外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在中国入世三年过渡期结束之时,对于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矛盾心态演化 成了新的一轮争论。1月末,商务部国际经贸研究院发布《2005年跨国公司在中 国》报告,在肯定外资在拉动出口和提供就业等方面的贡献的同时,也提出每年有1 000亿元财富流向了国外,外资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引进外资的动力是否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中国是否还应该坚持一贯的引进外 资政策,如何评估外资对于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本报对此采访了国家发改委对外经 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马宇和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经济学家赵 敏。
外资是否存在垄断
经济观察报:最新的商务部《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显示,目前存在着跨国公司 以其规模、成本上的绝对优势,技术、销售上的垄断等,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内资企 业的发展空间。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马宇:事实上在报告中先提到了跨国公司进入所带来的许多正面影响,但是被许 多人忽略了。不能因为担心它的负面效应就限制它。外资在某些行业确实有形成垄断 的情况,但我认为这是正常的。而且这不是一个普遍现象,不足以成为作出整体判断 的依据。垄断的主体应是一个市场个体,而不是一类企业,应该意味着在市场上已没 有其他选择,或者是一个行业的几个领跑者组成了价格联盟。但中国还没有哪个行业 真正出现这种情况。判断垄断不是光看一个公司所占市场份额的问题,而是看它是否 把同类的竞争消灭了。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之初,总是要用市场手段鼓励相对集中,这 样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出现垄断现象,但中国还没有到那个阶段。
赵敏:企业获取垄断地位,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与企业的属性没有必然的关系。 垄断会造成整个国家和居民的福利损失,因此应该靠国家统一立法来制约。目前中国 的垄断很多是属于自然垄断,也有一些是行政造成的。有些行业保护很厉害,民营资 本进不去,对外商则另眼相看,政策导致了让度给外商部分垄断收益。
引资战略成功与否
经济观察报:跨国公司是如此,那么如何评价整个外资对于中国的作用呢?
张燕生:首先要承认,外资在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功能,上个世纪80年代以成 本驱动型外资为主,主要是缓解了资本和外汇短缺两个缺口,培育市场经济因素,启 动“干中学”过程;90年代,尤其是1995年以后,跨国公司的进入带来了新技 术、新理念和新市场,市场驱动型外资增长很快;21世纪之初,跨国公司的地区总 部、研发中心、运营管理网络、综合物流体系以及新兴服务业态大举进入,推动了中 国的现代化、全球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
其次要承认,目前国外资金分配效率和服务质量要明显高于国内,国外资金成本 、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低、规范并透明,引资的一个主要动因是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和 金融体系的效率。
第三,如何评价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效果,我认为这个战略基本成功。一方面是 市场驱动型外资增长很快,并逐步超过成本驱动型外资的增长;另一方面,也带来我 国出口结构和产品竞争力的不断进步,如从80年代前期原油等自然禀赋产品出口为 主的结构,在80年代中期转换为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出口结构、90年代中期又 转化为机电产品为主的新出口结构,目前IT等高新产品出口增长迅速,涌现出华为 、联想、海尔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
马宇:我们是在中国的转型期谈这个问题。我一直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 济甚至更宽泛的领域所发挥的最重要作用,是“制度供给”。外资进入越多,对转轨 的推动越大。
我国社会正处在一个转型期,面对改革的攻坚阶段,我国的改革开放迫切需要一 些外部因素来推动,而外资的进入会带来一揽子这样的因素。外资把这些因素带进来 之后,就看我们的消化能力了。应该说,我们的市场经济制度建设越完善,我们的消 化能力就越强。
同时,我们的制度越完善,越有利于吸引“好”的外资进来,这是一个相互促进 的过程,它进来后会推动中国转轨的进程,推动中国市场化的进程,包括推动地方政 府职能的转变,外资企业不会因为你的指令牺牲自己的商业利益,这时地方政府就要 开动脑筋,利用经济杠杆来达到目的。比如设法让这家企业感到,出口比内销有利, 他自然就选择多出口了。这才能形成一种引进外资与利用外资的良性循环。
赵敏:总的说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20多年里,FDI对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 很多贡献。直接的影响有三个方面: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第二实现技术转移,第三 ,促进中国经济一体化进程。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外贸的份额已经占到一半以上,大 约是55%。间接的作用,也更多以正面为主。例如激活了整个市场的竞争,使市场 更具活力,其次,FDI对经济、政治、法律等多方面的要求比较高,促进中国建立 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制度改善了,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也有利。
FDI的负面作用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本国制度扭曲引起的。我国在所得税、土地 等生产要素上,对中资、外资有不同待遇。这对民营经济有害,对整个国家的税收也 有影响。有些中资企业为了获取税收优惠,通过“roundtriping”,摇 身一变以外资的形式出现,这估计占到FDI的20%到三分之一。甚至有些中资企 业在完全可以自主投资的情况下,却让利给外国投资者。这是最坏的情况,对整个国 家是福利损失,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外资在资金和技术上的投入非常有限。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国内经济机体健康,FDI就会为你所用。很多人认为FD I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与其他外债、证券投资相比,比较稳定。不过国家不 同,法律法规、外债监测制度、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不同,情况也不一样。东南亚危机 时,韩国FDI很少,外债出了问题。印尼则是以外商投资企业的利润汇回为主。因 此,要对FDI存量和构成(实收资本、利润再投资和母子公司债务往来)的统计监 测很重要。引资高潮远未来到
经济观察报:在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总量上,去年是606亿美元,累计利用外 资已经超过了5600亿美元。现在有一种观点,中国的外资已经过剩。怎么看这种 提法?
张燕生:中国目前吸引外资是否已经接近或到达一种临界状态,出现引资过度或 外资过剩?我认为在总体上还未达到这个临界点,因为目前的外资仍以绿地投资为主 、港台和华人资本为主、中低端加工组装结构为主,真正有技术窍门和知识含量的跨 国公司并没有把关键技术、工序和组织转移到中国来;跨国并购仍存在诸多的体制、 政策以及治理结构上的障碍;服务业外包刚刚起步;“中国制造”在全球工序分工和 产业内分工的地位有待提升;“引进来”、“本地化”和“走出去”仍在学习探索之 中,还不能简单地说目前就有引资过度或外资过剩。
但实践中也有一些问题值得重视。一是一些地区或行业确实存在引资过度或外资 过剩问题,尤其是那些社会成本和效益不具合理性的引资项目,如继续引进生产严重 过剩的夕阳产业、高能源和资源消耗型产业、污染严重并不易治理的产业等。二是一 些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存在偏差,如沿海地区的引资优惠竞争、激励机制上的引资业绩 导向、政策上有租可寻等问题;三是近三年确实有外资增长过快带来的新问题。要实 现引资从数量扩张型向效益增进型转化,促进内外资增长的良性互动,就需要根据经 济全球化、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工业化战略的要求,对现行外资管理体制、机制和政策 进行全面的调整和改革。
马宇:现在所说的5600亿美元是历年累计的结果,实际的存量小于这个数, 我粗略估计可能也就在3000亿到3500亿之间。
事实上,在1995年的时候,就有不少人提出过中国经济吸引外资过剩的观点 ,当时中国年吸收外资是200亿美元,现在已经过去了10年,达到了606亿美 元,还在说过剩,也就是说已经过剩了10年。但是,另一方面,这十年中国经济又 一直在飞速发展,这如何解释呢?值得注意的是,把十年前展开引进外资是否过剩的 经济时代背景和现在作一比较,会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这样的声音都是在国家宏观 调控的时候产生的。众所周知,2004年也是国家宏观调控力度比较大的一年。对 于外资是否过剩的讨论,也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展开的。
我认为,中国引进外资的高潮远未来到,中国引进外资的潜力还很大。特别是服 务贸易领域,比如银行、电信服务,其引资潜力还有待开发。
赵敏:不光中国讨论FDI,国外也会讨论流入中国的FDI。蛋糕只有那么大 ,这里多了,那里就少了。就中国本身的FDI而言,到底多还是少?总量虽然大, 人均并不多。宏观背景上而言,中国国民储蓄率高,资金多,储备多,大量使用FD I,会带来管理上的压力。
FDI本身代表着开放和发展机会,与中国的经济周期和开放政策相关。中国F DI高潮,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1980年代中期开始不断上升。当 时基数小,增速快。南巡讲话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原本针对港澳台资本扩大到 了所有外商投资,形成了FDI的另一个高潮。1991年44个亿,到1992年 是112亿,1993年275亿,1994年338亿。随着中国经济软着陆,F DI增速开始放缓,到1997年达到453亿。98和99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 响,FDI一度降到404亿,2001年入世后,开始了新一轮的增长。
更要扩大对内开放
经济观察报:在中国入世进入第四个年头后,我们发现,随着入世承诺的逐步兑 现,现在很多领域都存在着对外资的优惠要多于内资的情况,比如说企业所得税的问 题。对待外资的政策是否也面临调整?
张燕生:目前国内一些地方存在竞相优惠外资、不优惠扶持内资,扩大而不是缩 小内外资差别待遇和不公平竞争的不协调现象。从下一步政策取向来看,不仅要扩大 对外开放,更要扩大对内开放。由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空间和体制效率以及 战略影响力已出现递减,现有对外开放的范围、深度和广度已大大超越对内开放的程 度。因此,下一步开放的重点是扩大对内开放,加快包括企业所得税在内的内外资优 惠政策体系的并轨,逐步把外资的激励机制由优惠政策转变到公平竞争的软环境上来 。有人担心由此会导致外资流入减少,当中国经济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新型工业化、 城市化和新消费结构的发展阶段时,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马宇:对外资企业的优惠主要是在所得税上,而我国是以流转税率为主的国家。 而且还要考虑名义税率和实际税负之间的差别,我国的国有企业虽然税率高,但实际 税负并不高,国家对国有企业也有一些隐性的优惠。时至今日,政府对国有企业明补 暗补仍然存在,比如债转股等。在这种情况下,不同企业(包括内外资、国企民企之 间)的公平竞争缺乏制度基础,因而才形成了全球独一无二的动态性的“相对”公平 竞争政策和环境。所谓相对公平是指各种不同所有制企业在不同方面待遇有差别,从 单一方面绝对角度看是不平等,但总体看,却是相对公平的。如此说来,要真正实现 所有企业的公平竞争,取决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进度,取决于不同所有制企业 的制度性平等。而不是某一项单一政策的一致。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
|
网站介绍 |
|
|
|
|
|
|
|
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