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乳业新国标的问题还在发酵,“挺规”和“讨规”的争论渐趋白热化,双方不断引经据典的辩论中各说各的理,公众急盼权威部门能出来说句公道话。
乳业新国标的问题还在发酵,“挺规”和“讨规”的争论渐趋白热化,双方不断引经据典的辩论中各说各的理,公众急盼权威部门能出来说句公道话。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卫生部网站刊发了农业部、卫生部两位专家对相关问题的答疑,可是从头读到尾,不仅原有的疙瘩没有解开,反而增添了更多的疑虑。
所谓答疑既没有否认乳品标准全球最低,也没有否认生乳标准被企业绑架,更没有告诉公众原奶细菌数过高会不会影响健康,这样怎么能平息公众的焦虑呢?客观的讲,卫生部的答疑看起来更像在为低标准开脱。例如,答疑中一项调查强调,北方一些省份生乳蛋白质含量低于2.95克/100克的比例分别达到75%和90%似乎也佐证了“国情说”。
有卫生部的默认,可以顽固的叫嚷“有牛奶喝比牛奶标准更重要”就不奇怪了。不过这种观点的荒唐也是显而易见的,有奶喝是指有安全的奶喝,如果是质量不能保证,谁会花钱买罪受呢?就如王丁棉说的“喝低标准的奶还不如喝白开水”。
为低标吆喝的内蒙古奶协常务理事金海认为三聚氰胺事件是因为之前的乳业标准太高,只有降低标准才能保证牛奶的安全。这显然违背公众常识,倘若都是标准惹的祸,干脆废除所有的标准不是更安全吗?事实证明在任何情况下,低标只会让企业越来越放纵自己。
到底是喝添加了三聚氰胺的牛奶还是喝营养标准稍微低一些、稀一些但是安全很多的牛奶呢?金海专家选择了后者。在此金海至少需要说明两个问题:首先,世界最低的标准能算是“微低一些、稀一些的安全牛奶”吗?其次就是除了这两种情况还有别的选择吗?实际上很多消费者找到第三种选择——进口奶品,甚至是拒绝再喝奶,这是对国产奶品最大的讽刺。
曾参与乳业国标制定的西部乳业发展协作会执行副会长魏荣禄曾向媒体证实,乳业国标做初稿时,蒙牛制定巴氏奶标准,伊利制定超高灭菌奶标准,光明制定的是酸奶标准。这不是绑架是什么?对于这些历经三聚氰胺的打击都屹立不倒,也没有从中警醒的企业,我们能指望他们制定出什么样的保护公众消费权益的标准呢?
当监督和被监督穿一条裤子时前者就失去了效用,标准的的制定和执行同属一者无疑就是一个人穿了两条裤子,标准无比自利就成了必然。倘若“有牛奶喝比牛奶标准更重要”,标准之烂一定会不断突破公众想象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