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版《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明年1月起,食品企业必须执行新规,但在该日期前生产的强化食品可在产品保质期内继续销售。
明年1月起,新版《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将正式实施。专家表示,市场上不少强化食品尤其是婴幼儿食品都注重添加“营养”,但添加过量反而容易引起消化负担,今后消费者购买强化食品时将有据可依。
强化食品大打“营养牌”
记者日前走访发现,超市中的强化食品越来越多,价格也比普通食品高出不少。硒强化盐、钙强化盐、锌强化盐、铁强化酱油、强化婴儿米粉、强化饼干、深海鱼油调和油等食品强调强化了“钙铁锌”元素,而果汁、果珍等饮料和冲剂则主打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和C。
在奶粉货架记者看到,DHA几乎成了婴幼儿奶粉的“标配”。但各品牌关于成分的说法并不一样,一些品牌称之为“二十二碳六烯酸”,一些叫作“单细胞来源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另一些则宣称是“金枪鱼油”。含量方面,有的每一百克奶粉中含有40多毫克DHA,有的每一百克则含90毫克DHA。销售人员表示,DHA俗称“脑黄金”,含量越高,越有助于婴儿成长发育。
强化营养含量有据可依
新国标中明确规定,调制乳粉和调制奶油粉(仅限儿童配方粉)中DHA的含量占总脂肪酸的百分比必须≤0.5%。“DHA并不是像一些商家宣传的那样,越高越好。如果添加过量,反而容易引起婴幼儿消化吸收的负担。”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家长在选购婴幼儿奶粉时,可依据新国标中“必须≤0.5%”的规定,用DHA的含量除以脂肪的含量,计算一下DHA是否超标。而对于食用盐产品(碘盐)中的碘含量,新规给出了20mg/kg—30mg/kg的平均水平(以碘元素计)。这意味着,明年1月起,将不再允许食盐添加除“碘”之外的营养强化剂。
营养添加并非越多越好
“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一些营养成分会流失,而所谓强化食品,就是将营养素添加到食品里,但添加含量并非越多越好。”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指出,人体内有许多微量元素,健康时处于平衡状态,一旦某种营养素过多,就打破体内平衡,引发疾病。比如婴儿摄入过量的DHA,会产生免疫力低下等一系列副作用,成人补锌太多容易诱发冠心病、动脉硬化症等。
由于新版《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明年1月起,食品企业必须执行新规,但在该日期前生产的强化食品可在产品保质期内继续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