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眼中,吃不完打包带走是节约俭朴的好习惯。“如果点的菜量正好,吃完正好‘光盘’,不用大包小包,清清爽爽地走不是更好?”在全聚德前门起源店一层散座大厅,服务员领班张欣晃了晃手里橙黄色的套餐菜单,笑着向记者说。
靠张欣手里的这张菜单,全聚德散座区绝大多数的顾客吃到最后都是盘光碗净,几乎没有什么浪费。
昨天中午11时,店门刚一打开,等候已久的食客们就一拥而入。瞬间,一楼散客区里的近40张餐桌就坐了个满满当当。
“先生,您两位点一个2人套餐正好,里面有半套烤鸭,1个热菜、1个凉菜,鸭架还可以炖一份鸭架汤。”张欣站在17号餐桌旁,指着套餐菜单建议。
“半只烤鸭够吃吗?热菜和凉菜都是你们的招牌菜?”来自江苏泰州市的游客陆劲风、何倩夫妇俩还是第一次到北京,慕名来吃全聚德烤鸭,看了看套餐单上的名目,有些犹豫。
“半只烤鸭能片下来4两多肉,火燎鸭心、盐水鸭肝都是我们店里的招牌菜,菜量正好,价格还比单点要便宜。”张欣马上回答。又翻了半天菜单做比较后,陆劲风决定听从张欣的建议。
“比起普通市民,其实游客是最不愿意打包的,剩了基本上就是浪费。”张欣今年31岁,在全聚德已经工作了10年,从2008年全聚德前门起源店恢复营业,她就一直在店里工作,是店里的“老人”。与其他门店不同,她告诉记者,来前门店就餐的多数都是到前门大街、大栅栏观光的游客,这些游客既不知道店里招牌菜是哪些,也不知道每盘菜的菜量,因而以往不少游客抱着“宁多不少”的心理,虽然只有一两个人,却经常点1只烤鸭外加四五个菜,根本吃不完。而多数游客吃完饭后还有游玩项目,谁也不乐意拎着一摞打包的饭盒逛景点,这些剩菜只能倒掉,变成了“舌尖上的浪费”。
怎么办?“靠劝说游客打包肯定作用不大,关键还是要在顾客点菜时就控制好量。”全聚德前门店打起了套餐菜单的主意。
与不少餐饮企业一样,前门店刚恢复营业时,给顾客的套餐选择只有三四种,两人套餐和4人套餐的备选菜品几乎差不多,5人套餐和8人套餐的菜量也基本相同。针对性不强,所以选择套餐形式的顾客并不多。
张欣和同事们找后厨的厨师们一起研究,对套餐菜单进行了“改良”。
现在,店里这张橙黄色的菜单上,套餐的种类已经增加到9种——1人套餐、2人套餐、3至4人套餐……各个套餐间都是“1人间距”。而随着顾客人数的增加,各个套餐里不但烤鸭数量从半只、一只、一只半、两只地逐渐加码,菜品也各有不同,顾客只需按照自身的情况“对号入座”即可。即使顾客最终没有选择套餐,自己点菜时也会下意识地拿它参照,再加上服务员从一旁提醒,点菜过量的情况大大减少。
此外,每份套餐的内容也有不少奥妙。“菜品数量不多不少,刚好让大部分顾客吃到八九分饱。”张欣指着菜单上的不同套餐告诉记者,虽然菜单上菜品的名字差不多,但菜量都经过仔细的琢磨,有细微的差别。“比如火燎鸭心这道招牌菜,在2人套餐和4人套餐里都是7寸的小盘,而在6人以上的套餐中则是9寸的标准盘。”张欣说,“这样一来,人少的顾客不会浪费,人多也不会不够吃。”
这几年店里顾客打包比例越来越少。以前,店里10桌顾客有5桌以上都要打包、而现在10桌顾客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两桌顾客最后选择打包,散座区里的“光盘率”达到了8成左右。
11时47分,陆劲风喝完最后一碗鸭架汤,叫过服务员结账,此时桌面上的几个餐盘都已干干净净,“这几天我俩进了不少餐馆,还是第一次没剩菜。”他有些“不适应”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