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1万立方米!7月30日的市区用水量出现在市自来水集团供水调度中心的大屏幕上时,引来一片惊呼。还好今年市区日供水能力极限比去年提升18万立方米,达到318万立方米,才算有惊无险。但294.1万立方米不仅刷新了北京供水百年纪录,更是再次发出了水资源紧缺的警报。
目前,北京水资源年均用水总量达36亿立方米,而年均水资源总量仅有21亿立方米,缺口达15亿立方米。北京的年均水资源量平摊到每个人身上,甚至不足100立方米。
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不如北非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也曾是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1956年至2000年,北京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7.4亿立方米,但是1999年以来,北京进入连续枯水期。近几年,北京平均用水总量36亿立方米,但年均水资源总量仅21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减少38%,缺口达到15亿立方米。
同时,随着北京城市人口快速增加,二者共同作用导致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减少到甚至不足100立方米。这种水资源状况甚至不如以干旱著称的中东、北非等地区。
这位负责人表示,天然来水急剧减少是造成当前本市水资源短缺的主导因素,同时也有人为因素,这是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水文自然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近几年地下水位飞速下降
“虽然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供水10亿立方米,对缺水的北京可谓雪中送炭,但是到目前为止,北京只能通过各种途径,挖掘潜能,维持当前的用水局面。”市水务局介绍,目前北京用水的水源来自三个方面:地表水、地下水和外调水。
地表水主要是指水库里的水。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曾经对解决上世纪北京缺水问题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北京新一轮的缺水问题中,能发挥的已经很有限了。特别是永定河上的官厅水库,在建成半个世纪之后,由于上游沿岸的污染和来水的衰减,已经丧失了向北京常规供水的功能。而密云水库虽然在水源地保护上做了大量努力,但入库水量逐年减少却是不争的事实。
地下水方面,不得不用“超采”这样的字眼。上世纪70年代初,北京地下水水位很高,甚至出现了盐碱地现象。为了让地下水水位下降,开始大规模打井,水位快速下降。然而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让水位一路下滑,近几年,下降速度可以用飞速来形容。
为了保障城市供水,2003年,北京在怀柔启动第一个备用应急水源地,随后又启用了房山、平谷和昌平四个应急水源地,全部都是地下水水源。市区和郊区的大部分自来水水厂,也都把地下水作为水源。
此外,北京2008年起,利用南水北调工程开始从河北调水,包括河北岗南、黄壁庄、王快和安格庄四个水库。山西册田水库等水库,也多次向北京集中输水。
北京还在密云水库上游通过统一调度,将延庆白河堡、密云遥桥峪、半城子等水库的水调入密云水库,增加蓄水,累计调水10.48亿立方米。
应对
12年来新水用量减少10亿m3
北京这个20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其实早已超过了其资源承载能力,人口大量聚集,缺水成了市民生产、生活最大的威胁。
为了维持到现在,北京用尽了各种方法,除了寻找多种水源“开源”,还通过调整用水结构、再生水利用等办法“节流”。用三句话概括,就是农业用水负增长,工业用水零增长,生活用水适度增长。
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北京近年来淘汰了很多耗水型工业企业,比如首钢、焦化厂等,仅首钢一年的耗水量就可以达到7000万立方米,是用水大户。工业用水的年耗水量一度达到过13亿立方米,2000年为10.5亿立方米,去年则下降到5亿立方米。在农业上,北京东南部地区30多万亩的稻田都改成了旱田。在生活用水方面,去年全市生活用水量16亿立方米。
用水总量方面,从2000年到2012年,使用的新水减少了10亿立方米,这主要得益于再生水的利用。
再生水主要可以用于工业、农业、河湖环境和绿化环卫等市政用途。其中用再生水替代工业用冷却水的效果最为明显。以前,工业用的冷却水都是使用地表水,改用再生水后,一年可以减少使用地表水2亿立方米。
在河湖环境改造方面,再生水再次体现出它的优势。2000年,全市河湖水环境的水容量不足1亿立方米,而去年是5亿立方米,这得益于污水处理厂大规模建设后再生水水量的增加,让高品质再生水流入更多的河湖,为居民营造美丽的生态环境。
背景链接
京城清朝水资源丰富
历史上,北京是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清朝的京城甚至经常面临洪灾威胁,最大威胁来自有“小黄河”之称的永定河,皇帝赐名“永定”就是希望这条河不要再泛滥。
此外,北京的万泉河、玉渊潭、莲花池等带水的地名,在当时都是名副其实的水域。
随着北京的城市扩张、工业发展和人口膨胀,丰富的地表水系迅速断流、干涸,甚至地下水也超采严重,缺水局面渐渐逼近。
新京报讯 居民平时的饮用水源水质究竟如何?昨天,北京市自来水集团表示,北京的水源多样,正在使用的22处水源地的水质,目前都进行了实时监测,80公里外的密云水库,水质状况也能实时传输到自来水厂。
供水水源多样水质复杂
北京供水水源包括了本地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外来水源。其中60%使用地表水源,40%使用地下水源。
市自来水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北京从2000年以来连续12年干旱,不得不使用22处水源,由11个水厂生产自来水,供应北京市区几百万用户。供水水源地之多,在世界上都很罕见。
昨晚,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主任毕勇刚告诉记者,事实上,房山、门头沟、昌平、延庆、怀柔、密云、平谷这7个山区都是北京的水源地,面积达1.072万平方公里,涉及567条小流域,“直接供水的22处水源就包括在其中”。
“北京供水安全呈现出水源多样化、水质复杂化的趋势”,市自来水集团表示,目前地下水源大部分来自顺义牛栏山、平谷、怀柔应急水源,及西郊板井至巴沟一带等地下水源;地表水主要来自密云水库和怀柔水库地表水源等。
确保出厂水质达到国标
为确保供水安全,市自来水集团在22处水源地的原水取水口和输水管线设置多道防线,确保水源在进入水厂前,达到生活饮用水源二类水质标准。
“第一道关口就是实时监控本地水源了”,市自来水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利用在线监测仪、生物监测、实验室定期监测,实现水源水质的监控,“远在80公里之外的密云水库水质状况,均能实时传输到自来水厂”。
处理地表水水源时,要经过混凝、澄清、过滤,然后经臭氧和活性炭、超滤膜、微砂加速沉淀、高密度澄清等深度处理,氯化消毒输送至泵房,最后进入供水管网,确保出厂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
与此同时,市水务部门对567条小流域展开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从2003年开始采取21项措施,“污水、垃圾、厕所、河道环境同步治理”。
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水源地的污水要达标排放,像密云水库、怀柔水库都是一级水源保护。垃圾分类收集,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等,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服务水源安全。
【案例 ● 密云水库】
周边企业全部迁离水源地
安排专人24小时制止翻越护栏、游泳、倾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
为了保护城市居民的用水安全,密云水库通过安排15578名“六护人”24小时看护、关停迁出水源保护区周边的企业、拆除违建、取缔网箱养鱼等一系列措施,保障水库水质。
全天候保护珍贵水源地
过去库区钓鱼、盗采砂石现象时有发生。为保护水质,密云水库实行“六护”网格化管理的保水防控,即护水、护河、护山、护林、护地、护环境。水库安排了15578名“六护人”,24小时保护水源地。
密云水库管理处表示,在密云水库周边,一旦出现翻越水库护栏、游泳、向河道倾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六护人”就会出来制止。
每天,执法人员还对库区进行陆地巡查和水面巡查,重要节假日增加9处临时哨卡和水面巡查队,劝阻、疏导进入库区人员。
水质监测频率每周一次
密云水库负责人介绍,密云已关闭243家采选矿点,对高耗水高污染企业逐步关停并转。截至目前,已关闭了污染最大的双龙水泥厂、一座大型化肥厂,把水源保护区周边的企业全部迁出。
同时,对密云水库南线水工建筑物集中的25公里区域封闭管理,建7处水政执法站,禁止无关车辆和人员进入,防止水源污染。
为保证水源地水质,密云水库建立联合水质监测,在41个监测点和4个自动监测站,水质监测频率每周一次,监测项目达到44个。目前密云水库的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