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请选择: 国标首页 | 标准动态 | 标准公告 | 标准&商品 | WTO/TBT | 质量认证 | 标准论坛 | BBS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ChinaGB标准频道 >> 标准·生活 >> 低碳·标准 >> 时政动态 >> 正文
欧盟议员:可再生能源热“挖空”碳捕集技术投资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729    更新时间:2013/9/16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英国一位欧洲议会议员Vicky Ford发出警告,欧盟必须停止其对可再生能源目标的“盲目甚至适得其反的追求”,且应发展作为替代的低碳解决方案即碳捕集与封存技术。

  Ford在会议报告中记录了欧盟议会工业研究及能源委员会对于欧盟委员会在欧洲碳捕集与封存的未来方面交流的观点并称,她对“这一新兴技术因欧盟严格的可再生能源目标造成的市场扭曲而被扼杀”感到失望。

  在周一欧盟议会工业研究及能源委员会关于碳捕集与封存的辩论会中,欧洲保守派和改良派集团的代表说,她最近发表的意见报告书将碳捕集与封存称为目前唯一的大规模且得到验证的适用于减少化石燃料使用产生的碳排放的技术,因此还能考虑低碳电力的生产。

  “如果我们既想要可靠、可负担及安全的能源资源,又希望控制碳排放量,我们就要确保所有的技术都能使用。”Ford说道。

  “可再生能源目标听来很好,但实际上他们投入的精力和财力被局限于一个领域。相反,对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提倡多种应对的可能性。”

  同为英国欧洲议会议员兼议会档案编写负责人的Chris Davies也支持他的这些观点,他也是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主要拥护者。他告诉委员会成员,这一技术在5年前曾充满希望,但目前“欧盟并未作出任何行动“。

  “尽管有13个项目通过资助曾得以进行,但大多数都被撤销了。”

  欧洲自由民主同盟代表强调,碳捕集与封存是唯一能减少钢铁和煤炭工业以及类似行业碳排放的技术,并称只有欧盟成员国都参与进来,这项技术才能重新得到发展。

  “需要怎么做呢?关键在于成员国。他们可以提供资金,并赢得公众支持。如果成员国不愿参与进来也没关系。不过,遗憾的是,一些成员国不太重视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他说道。

  在他看来,国家政府应提出实现2050年低碳社会目标的路线图。“这其中应包括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欧盟议会和委员会必须设立一个目标,或至少发表有关声明。”

  他还补充道,如果碳捕集与封存旗舰项目能列为欧盟可再生能源目标或将大有裨益。“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没有被列入可再生能源技术,这是有问题的。”

  欧洲人民党波兰代表Bogdan Marcinkiewicz呼吁对碳捕集与封存项目投入更多的资金,并开展宣传活动向大众普及这项技术能带来的效益。

  另一位波兰代表Bogdan Marcinkiewicz补充道,公众的反对是阻碍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按规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西班牙代表Alejo Vidal-Quadras也赞成Ford和Davies的观点,担心公众对可再生能源的关注过于集中。

  “削减化石燃料使用这一过程需要一些时间,”Vidal-Quadras说,“但是发展碳捕集与封存技术这一必由之路也需要经过检验,以确保能真正减少碳排放。”

  针对委员会的讨论,Ford警告道,如果不把碳捕集与封存作为长期的能源策略之一,那将严重制约国家、欧盟及全球处理气候变化问题的效果。

  “在我为这份报告所做的研究中,许多人都指出,欧盟可再生能源目标逐渐挖空了对碳捕集与封存等其他可替代能源和技术的投资。因此,我认为应采取技术中立的方法来完成能源目标。”

  欧洲议会工业研究及能源委员会和欧洲议会环境领导委员会的报告都将在11月进行投票表决,完整的档案也将于明年1月在斯特拉斯堡提交。

文章录入:user5    责任编辑:user5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介绍
    相关文章
    全球清洁能源技术的投资远远低于实际
    专题栏目
    · 闪联标准晋级国际标准  · 高清标准战升级
    · 中外标准对垒刀片服务器  · 文档格式标准之争
    · 手机电视的标准之争  · 数字电视
    · 中国的3G之路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