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标准咨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标标准,标准服务,标准信息,标准代译 标准频道已成为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标准咨询服务门户网站,提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全方位咨询服务。网站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标准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实际生产贸易活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请选择: 国标首页 | 标准动态 | 标准公告 | 标准&商品 | WTO/TBT | 质量认证 | 标准论坛 | BBS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ChinaGB标准频道 >> 标准·生活 >> 低碳·标准 >> 节能生态 >> 正文
据联合国统计数据 全球防治荒漠化使命依旧艰巨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673    更新时间:2013/9/18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本月16日至27日,两年一度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简称《公约》)缔约方大会将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召开。大会将对《公约》十年战略规划进行中期评价,并规划未来5年世界防治荒漠化的行动。联合国有关数据显示,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全球荒漠化现象依然严重,国际社会在这一领域仍面临艰巨任务。

  《公约》于1994年6月17日通过,目前有195个缔约方,其宗旨是通过国际合作来阻止荒漠化在全球蔓延,并帮助受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非洲减轻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次缔约方大会首次由南部非洲国家举办,也凸显了《公约》对遭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非洲国家的关注。

  2007年,《公约》缔约方通过2008年至2018年的十年战略规划,决定努力完成4项长期战略目标:改善受影响人口的生活条件;改善受影响生态系统的状况;通过切实执行《荒漠化公约》使全球受益;通过国际合作筹措资金和技术等资源。

  为此,规划还制定了5项具体的中短期行动目标:提高人们对荒漠化现象的认识;制定相关的国家政策;奠定有关荒漠化问题的坚实科学技术基础;帮助受影响国家的能力建设;进行融资和技术转让。

  联合国一个工作组不久前提交报告,为此次缔约方大会即将进行的中期评价提出建议。报告说,国际社会在实现防治荒漠化战略目标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有关荒漠化问题的关注度日渐提升以及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加强等,但进展小于预期。要使战略最终取得成功,还需在许多方面作出改进。报告指出,很多受荒漠化影响严重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目前面临严重缺少资金的困境,这也造成许多国家无法开展系统治理荒漠化的项目。

  此外,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全球防止荒漠化继续蔓延的成绩并不乐观。

  数据显示,已经退化或正在退化的土地面积所占比例已经从1991年的15%上升到2008年的24%。其中,超过20%的耕地面积、30%的天然森林和25%的草地正在经受不同程度的退化。由于农田遭侵蚀,每年有大约240亿吨肥沃土壤流失。全世界有15亿人直接受到沙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影响,其中妇女和儿童受害情况最为严重。土地退化带来的损失占全球农业GDP的5%,约合每年4900亿美元。

  据联合国估计,到2030年,世界对食品、能源和水的需求将分别增长至少50%、40%和30%。要避免出现饥饿和粮食安全问题,到2050年,世界农业生产力要增长60%,发展中国家则要增长100%。但如果土地退化保持目前的速度,这些目标都将无法实现,而贫困人口比例很可能进一步上升,很多国家将出现粮食安全问题,甚至出现饥荒。

  另外,联合国最近公布的分析报告显示,日益加重的全球暖化现象将造成极端天气更加频繁、更加严重,势必加剧土地退化,而国际社会应对干旱和粮食安全问题的能力也将因此遭到严重削弱。

  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恶果,联合国呼吁世界各国不能再忽视土地退化问题,大力推行可持续的土地管理,以确保粮食安全以及能源和水的供给。

  去年在巴西里约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20”峰会)上,世界各国领导人为2015年后的世界发展前景作出了规划,决定启动制订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为此,《公约》秘书处正建议各国制订一项2030年实现“土地退化总面积零增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以进一步动员国际社会力量遏制荒漠化蔓延。

文章录入:user5    责任编辑:user5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介绍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专题栏目
    · 闪联标准晋级国际标准  · 高清标准战升级
    · 中外标准对垒刀片服务器  · 文档格式标准之争
    · 手机电视的标准之争  · 数字电视
    · 中国的3G之路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