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省通衢”拓新路
湖北襄阳市运用标准化手段提升物流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国庆节前夕,湖北襄阳市举行了“襄商家乡行”活动。在这次活动上,美国Trusper公司当场承诺在襄阳下辖的枣阳市投资30亿元建设产业园,发展农业物流网应用、农产品冷链物流等项目,将世界一流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引入该市。据悉,这是迄今为止外国公司在湖北物流业的最大一笔投资。
襄阳位于鄂西北,自古即为交通要塞,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历来为商贾汇聚之地和南北通商要道。作为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和汽车工业基地,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已形成“一条汉江、两个机场、三条铁路、三条管线、四条高速公路”的立体交通网络,成为湖北省第二大交通与物流中心。“十一五”末,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4000亿元,物流业增加值133亿元。2010年,该市货运量达到15367万吨,货物周转量1783527万吨公里,年均分别增长25.1%、40.1%。物流业已成为襄阳市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根据《襄阳市物流业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该市将实现“13678”的物流规划目标,即1个中心,襄阳市现代物流信息中心;3大重点物流园,汽车产业、现代综合和余家湖能源化工物流园;6个县域物流园区;7项重点工程;8大重点领域。物流增加值达到375亿元,年均增长23.9%,社会物流总额11677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降到15%。发展国家5A级物流企业1~2个。届时,襄阳市的现代物流服务能力将显著增强,物流企业的专业化水平、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网络化程度全面提高,现代物流综合体系基本形成,物流业的竞争力明显提高,物流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为实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襄阳市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在全省率先出台《襄阳市市区标准化项目奖励办法》,通过建立标准化工作奖励和协调机制,在物流业的上升期从制度层面推进标准化工作,提升物流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位于襄阳的湖北物资流通技术研究所,共承担部、省、市物流领域科研项目50多项及《物流术语》、《配送中心分类》等10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襄阳市质监局也先后投入20万元,组织起草了《物流企业客户满意度评估规范》、《自动分拣设备管理要求》、《货架术语》和《货架分类及代号》等物流行业标准,这一系列标准去年年底获国家发改委批准。
“标准化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襄阳物流业的信息化程度,有效促进了物流业的转型发展。”湖北省物资流通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安民说。目前,襄阳物流园区规划建设面积达到700多公顷,共有各类物流企业311家。其中,纳入交通运输部和省交通厅“十二五”重点物流建设项目5个,A级物流企业18家。光彩国邦物流园先后荣获全国和全省“十佳物流园区”。物流园区货运专线通达全国各地,朝发夕至直达武汉、郑州、西安、重庆、成都等大中型城市的“1000公里物流圈”初具规模。襄阳光彩国际物流公司与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协议建设的华中货物集结分拨中心,打通了以襄阳市为中心的鄂豫川陕等周边省市区与亚欧国家货物进出口的通道,标志着襄阳市与新“丝绸之路”——渝新欧国际铁路货运通道实现互联互通。物流园区拥有各类营运货车2.2万辆,日承运货物量20~40万吨,今年上半年,共完成社会物流总收入205亿元,同比增长28.1%。在去年11月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物流节上,襄阳市被授予“2012中国物流中心城市杰出成就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