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一张票,2元坐到底,北京执行多年的低廉地铁票价让不少城市羡慕。最近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工作方案》,提出将制定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方案,并择机出台。这意味着,从2007年以来的北京地铁“2元时代”即将终结。对此,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彬表示,大量人有事没事坐地铁,必须涨价。市人大代表宁滨认为,地铁财政补贴需求不断扩大,不仅给企业和政府财政带来较大负担,更重要的是会给地铁运营安全带来较大影响。他建议实行按里程计价方式,票价水平比照广州与上海,2元起步价大致乘坐6公里,最高票价为10元或8元。(12月16日央视) 每每遇到涨价相关的议案,总是会引起舆论的反感和抵制,这次地铁涨价的议案也不例外。相信每个在早晚高峰乘坐过地铁的人,都会有“刻骨铭心”的体会,不要说座位,找个地方站着都很奢侈,很多站点甚至都挤不上车。有网友说得形象,谁“有事没事”花两块钱去把自己挤成一张相片?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有事没事”的言论,显得太不食人间烟火,引来网民吐槽也在情理之中。
毫无疑问,北京的交通是令全国各大城市艳羡的,不论是成人乘公交只要4毛钱,还是地铁2元坐到底的通票政策。然而这绝对“公共性”的背后却是令人咋舌的巨额补贴。2011年,北京市公交财政补贴总额高达150亿元,其中用于地铁的补贴就超过了40亿元。2012年,财政补贴更是高达170亿元。地铁作为大型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构成,由于造价非常高昂,而且其后期运营成本和维护费用太高,也令投资回收期限遥不可及,私人投资鲜有介入。因此,世界上绝大部分城市的地铁处于亏损状态,目前仅有香港和日本的地铁公司实现全面盈利。而亏损部分,往往都需要当地财政进行补贴。对公共财政承担的成本压力问题,也得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政府究竟还能否承受高额补贴,如果实在承受不了,进行适当的成本分摊,是可以的。但从目前来看,政府的财政收入仍在增长,“三公开支”也还有压缩空间。二是成本分摊,究竟该如何确定分摊比例,以保证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北京市财政局7月曾表示,以当前单一票制2元计算,地铁票价基本上每卖出一张2元票,政府要再补贴近2元,也就是说,目前乘客至少承担了一半成本。 当然,补贴的“度”一直都是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涉及到在实现社会福利过程中如何合理兼顾市场规则的问题。理论上说,财政补贴自然越高越好,惠及人群更广、涉及领域更多,但现实来看,财政蛋糕总额总是一定的。“行”上用得多,“衣”、“食”、“住”就会用得少;交通补贴上占得多,其余补贴就分得少。但是,交通补贴方面要是觉得压力太大,地铁要涨价完全可以走公正的程序。不可否认公共交通的补贴确实是比巨额的开支,2013年度的补贴一度达到了178亿元,这样的持续性补贴要是相关部门吃不消,想通过涨价的方式来缓解财政压力,只要是先征求了民意之后制定方案,然后再征求民意出台政策,想必民众也是会理解的。毕竟北京地铁相较于其他城市而言,确实是“物美价廉”了。 若能够征得民意之后,开始实施票价差别化方案,在一定城市上无疑是将市场定价机制还原了,从长远来说,这也是有利于交通发展和社会管理的。至少,财政补贴能从长久以来的疲惫不堪中缓过神来,去思考如何更好地改善市民公共交通出行的质量问题,只有兼顾了百姓的接受力和政府财政的承受力,这样的价格体系才能够走得长远,也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