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头上的油耗“紧箍咒”进一步收紧。昨天,工信部网站披露,《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修订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征集截至2月28日。
记者从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获悉,这两项新国标前者为所有乘用车型设定了对应的油耗最低标准,达不到要求的产品将被迫退市;后者则针对车企的整体油耗管理设定了更严格的油耗目标限制。根据征求意见稿,《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新国标比现行强制油耗标准普遍下降近两成,部分车型油耗降幅须达到25%。
“新国标推行将逼迫大批油耗较高的落后车型退市,同时引导车企研发和生产更多节能新能源车型。”中汽研相关负责人表示。
油耗新标准按车重分组执行
去年5月开始,工信部开始推行《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按照汽车企业所有乘用车产品的车型燃料消耗量和对应的产量或进口量来设定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值。工信部每年6月1日前将发布上一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情况报告”,并研究建立基于汽车燃料消耗量水平的奖惩制度,包括对不达标企业的惩罚及管理措施。
但上述手段对企业的倒逼作用有限,不少业内人士担心,2020年中国乘用车平均百公里油耗降至5升的目标很难实现。而分车型严格执行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国标,则将以设定最低标准的市场准入方式,逼迫车企调整产品结构,采用更先进的节能新技术。
延续2005年开始执行的油耗限值标准,修订中的新国标还是按整车重量分类设定油耗最低目标。如手动挡车型,整车重量在980公斤至1090公斤的乘用车,百公里油耗必须达到6.1升,比现行标准7.5升下降18.7%;1090公斤至1205公斤的乘用车,百公里油耗必须达到6.5升,比现行标准8.1升下降19.8%。
不过,强制油耗水平与设定的2020年目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根据修订中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上述两种规格的乘用车百公里油耗应该降至4.5升和4.7升。
近半数在售车型油耗能达标
国内乘用车油耗水平的现行强制标准是从2008年开始执行,总体上仅与2002年世界各国轿车的平均油耗水平基本相当,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修订中的新油耗限值标准,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正式发布,油耗下降幅度的较高要求将使车企面临新一轮技术升级。根据征求意见稿,新认证车辆的执行日期为2016年1月1日;对在生产车执行日期为2017年1月1日。
“要达到《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设定的最低标准不算太难。”中汽研专家透露,目前市场上在售的车型大约有40%至50%可以达到新国标标准,车企淘汰落后产品就能基本达标。但要实现2020年的油耗目标,依靠常规技术改进将无法完成,必须增加新能源车型的生产比重。
汽车技术升级是否会导致车价明显上涨?这是消费者最担心的问题。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冯擎峰昨天告诉记者,吉利汽车将通过增加混合动力等车型的生产,来实现2020年的油耗管理目标。尽管车企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但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靠自身力量来消化。
据中汽研方面测算,要实现2020年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百公里5升的整体目标,成本是主要制约因素,平均单车成本增加幅度约为1.5万元,其中微型车平均约为0.8万元,1.3L及以下小型乘用车平均约为1万元,1.3L以上乘用车平均约为1.6万元,由此产生的成本压力对汽车企业特别是自主品牌车企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业界分析,不同车企应对油耗新标准的能力有明显差异。但总体上,节能新技术在应用初期虽然面临较大成本压力,但随着生产规模提升,成本投入会很快被摊薄。因此,油耗新标准对车价的影响应该不会太明显。
2020年平均油耗与国际水平接轨
两项油耗管理新国标的拟定,源于中国越来越沉重的能源与环保压力。
近年来,中国原油产量相对平稳,但汽车保有量的迅速提升加剧能源短缺矛盾。数据显示,汽车消耗的燃料总量不断增长,成为中国新增石油消耗的主体。2011年中国汽车消耗成品油接近1.5亿吨,约占全国成品油表观总消费量的60.2%,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汽车燃料消耗量在中国石油消耗中的比例还会继续提高。
2012年6月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我国汽车节能标准的整体目标:2020年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百公里5.0升,采用更严格的车型燃料消耗量限值和更加严格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值因此成为必然要求。
中汽研专家分析,百公里油耗5升的水平,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约为每公里120克,这将与2020年左右全球汽车油耗水平基本相当,低于欧洲标准但高于美国标准。
目前,日本已提出,到2020年,乘用车平均燃料经济性水平达到每升油行驶20.3公里,比2009年的16.3公里下降约20.3%。欧盟则于2009年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手段取代自愿性减排协议,要求乘用车二氧化碳排放在达到2015年每公里130克、2020年95克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