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作为滨海城市,亲海戏水已经成为市民的重要休闲娱乐活动。但近年来海上活动引发的多起溺水事故,也让人越来越关注海岸活动的安全问题。担任着深圳市冲浪协会会长的市政协委员杨子江就在今年初提交的提案中,对深圳海岸管理的不规范、海岸安全意识不强和救援制度的不完善表达了“担忧”,呼吁深圳为滨海旅游产业发展扫清安全障碍。
海岸救生不等于游泳池救生
深圳拥有大量的沙滩浴场,对海岸救生存在巨大的实际需求。杨子江委员在提案中指出,深圳50多个海滩都存在安全救生问题。拿救援设施来说,多数海滩都没有救生板、摩托艇拖板、救生浮筒等海上救生设备,也没有适当的设施储存设备。更重要的是没“人”——在国际上,游泳池救生员和海岸救生员是两种不同的专业队伍,也存在不同的资质考核。目前在深圳持证上岗的救生员,大都仅仅是经过游泳池的救生培训,在有浪的情况下,救生员并没有相关的救生能力。
杨子江表示,澳大利亚海滩救生员主要来自十几万个海岸救生员志愿者。去年11月,深圳市冲浪协会和澳大利亚冲浪救生协会共同举办了国际海岸救生员培训。可杨子江发现,深圳没有相关的海岸救生员培训制度和认证机制,而国际上认可的国际海岸救生员证书在深圳还不被认可。
台风季真的不能下海?
杨子江认为,海岸救援开展困难,除了缺人、缺设施,还存在观念意识的问题。
“不经常参加海上活动的游客,缺乏对海洋的敬畏感,容易发生事故。”杨子江认为,现有的法律法规对涉海活动事故的责任不够明确,对游客的宣传也不够到位,游客不了解海上活动可能产生的后果,“掉以轻心”往往导致事故发生。
相对于游客的掉以轻心,相关政府部门却在台风来临季节抱着“草木皆兵”的态度。为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严禁所有人下海。杨子江认为,“一刀切”的措施造成许多运动协会无法在有利的气象条件下开展活动,比如帆船帆板协会、冲浪协会。“我们深圳的海上运动运动员都是微风级别的运动员,无法在大风大浪中比赛争得奖牌,因为没有机会锻炼。”杨子江表示,大浪封海,救生员没法下海训练,也就无法在大风大浪中救人。
对政府的监管行为,杨子江认为杭州的例子具有可借鉴性。钱塘潮每年吸引大批观潮群众,危险事故频频发生。于是杭州市出台法规,严禁观潮时翻越护栏,如果违反则被拘留,出现事故一切后果自己承担。这一举措避免事故后责任不明晰的情况。在此之上,杭州市政府还特例允许专业冲浪人员,在钱塘潮时进行冲浪表演,推出冲浪嘉年华等活动,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深圳或建海岸救生员认证制度
杨子江委员的两份提案近日得到市规土委和市文体旅游局的答复。
深圳市规土委的答复表示,该委(市海洋局)正在牵头起草《深圳市沙滩浴场管理暂行办法》,已明确要求建立救生员认证制度,由行业主管部门制定海岸救生员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办法,认可具有国际ILS资质认证和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认证资质的海岸救生员在深圳从事海岸救生或救生员志愿者工作。
深圳市规土委透露,这份草案还明确提出建立保险制度,由行业主管部门确定沙滩浴场意外事故适用的保险险种目录及保险金额,经营管理单位作为投保人为进入沙滩浴场的游人购买保险,游人在沙滩浴场内发生意外事故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的,依据保险合同赔偿。
|